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乡一干部在裁员中下岗后,找领导诉苦说:“我当了20多年的干部,现在下岗了,我能做什么,我只会当干部呀。”领导一时竟也无话可说。一句“我只会当干部”令人回味无穷。在很多单位、部门,特别是行政部门,这种情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的确,在我们的一些乡村干部中,有人只用一张嘴就可完成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因此整天只在嘴皮上用功,并且成天谋划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这样的人自然就“只会当干部”了。由此,笔者不由得对时下一些乡村干部的素质产生了忧虑。我们知道,一个地方能不能更快地发展,决定因素在于人,在于干…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的信用社主任在公众场合介绍本社情况时,出言习惯以“我”代替信用社。如我有多少职工,今年存款净增多少,贷款增加多少,利润多少,明年我打算开拓几种新业务……,乍听起来,似乎不是在介绍本社的工作和计划,倒象是在谈论和盘算自己的家业。作为信用社主任,能够做到视信用社为家,应该说是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但是,“精神”不能变为“物质”,不能把所领导的信用社当成自己治理的私有家产,不能以个人占有者的姿态摆起一副“家主人”的面孔,这应该是普通的社会常识。作为信用社主任,我们并不否认其个人…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工作的几十年中,服务过工矿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在退休以后的十多年中,我经常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每个阶段中都做了些什么工作,是不是履行了应尽的职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又取得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是否愧对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现在,我可以由衷地说,是1998-2004年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工作的六年,给我留下了最珍贵的记忆,这是我几十年工作历程中  相似文献   

4.
都说“民以食为天”,可是,“食”以什么为“天”呢?应当是“地”吧。农民常说自己是“土里刨食”,这绝对是真理!谁敢说自己不是!要吃饭,就离不开土地,粮食都是土里长的啊!没有土地,就不会有“食”;没有“食”,我们“民”岂不就没“天”了?古有“杞人忧天”的笑话,说一个杞国人。怕天塌下来砸着自己。终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而今天,我却为“地”担忧了,担心哪天“地”没了,我们就没粮食吃了。那,“天”岂不真的要塌了?  相似文献   

5.
农业“热”关键是要农民“热”吴大镒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那么是否可以说,现在农业问题“热”起来了呢?“热”与不“热”的标准又是什么?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农业政策的倾斜程度、对农业投入的多少等方面,对于加强和发展农业无疑是很重要的,但这只...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数额即使已达到违规甚至触犯刑律的程度,但只要他能及时醒悟,能“主动如实上缴”,存入本地区、本单位在银行设置的“廉政账户”,就可以不予追究。据报载,这是某省为挽救、争取此类干部的一种方式。“干部廉政账户”制度的客观“效用”不容置疑,但“廉政账户”这个于法律法规之外擅自构筑“温情空间”,又有多少法理依据呢况且,一个人“主动上缴”数额的多少能说明该同志“廉洁自律”的程度吗按理说,“廉政账户”的出现,使依法反腐后退了一步,并且为腐败分子留出了足够改悔的“温情空间”,…  相似文献   

7.
时下,不少地方粮食企业有一种令人很费解的作法,那就是“分散经营,自我发展”,名之曰:“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不外乎就是给你一块单位牌子,再根据几个人来确定发你几条“枪”、几门“炮”,至于你打“阵地战”、“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或采用什么战略战术,那是你自己的事。总之,饿死或撑死就全凭你的能耐了。如此一来,一些公司,还有厂子,开始唱起了“智慧大师”孔明先生2000多年前设计的“空城计”。愚以为:粮食企业既然有“枪”有“炮”,还是建立“正规军”的好,于企业前途,于职工生计皆有好处,又…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研究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意见!“”好,大家都没意见,说明这次会开得很成功!”一位领导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如是说。这位领导,对大“家没意见”很是乐观,认为大家“没意见”表明会议的成功,感到自己决策的正确和英明。事实上,会上大家没发表意见,不等于“没意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22日,爸爸光荣地从他干了20年会计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乡党委决定由我来接任爸爸的工作。消息传开,村民们围拢过来,对爸爸说:“老会计,我们真舍不得让您离岗啊!”此情此景引起了我的深思:爸爸一个普普通通的村会计,是用什么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呢?如今我重任在肩,该怎么做才能不负众望呢?乡经管站的同志给我和爸爸办完了账目接交手续后,爸爸严肃认真地把他做了20年村会计的“三件宝”送给了我。第一件宝是管住自己。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大家的理财人要像自己小家过日子一个样,处处要节约开支。时刻管住自己的嘴,不能…  相似文献   

10.
报载,某乡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派出乡干部外出找门路,回来后向农民传达,并强行安排农民种植。一次,乡政府安排种植了2000亩芹菜,收获时芹菜卖不出去,菜农就把芹菜运到乡政府。这件事后,乡政府改变了工作方法,根据农民的不同要求,组织农民外出了解市场行情和种养技术,让农民自己决定种什么、养什么。思路一变,效果迥异。从“逼着干”到“带着看”,其实就是农村各级干部转变职能的过程,农村各级干部还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农民的生产技能跟不上,政府部门就应抓各种技能、文化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担心产…  相似文献   

11.
近日到改制后的一些企业走了一遭,发觉被工人尊为"老大"的企业"一把手"们,身上正流行一种"自大"病:什么都唯我独尊、说红不绿、一手遮天。要坐小车,不管你多少人"感冒",他照坐不误;欲玩手机,不问工人几个月没发工资,他照旧潇洒;乱用权、滥用钱,不容旁人吱半声,什么董事会、监事会,在他眼中,成了聋子的耳朵。作为企业一家之主的"老大",理应带着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否则谁要你当"老大"。你操心劳碌,把"小家"变成了"大家",把"穷家"变成了"富家",这当中固然少不了你这功臣,难道因此你就可  相似文献   

12.
何为“小干部”?乃相对“大干部”而言,虽两者职位悬殊,但有些“小干部”却令人不敢小视,有时候这些“小干部”却能“呼风唤雨”,甚至“扭转乾坤”。“小干部”有点权。这种人往往处于要害部门或是小单位头目,手中握有一点点权,因而喝酒有人请,开支有人报。他们常常炫耀权位,把自己划于某“圈子”,以示“背景”不浅。他们跟“大干部”走得近,言行上极尽巴结之能事,把“大干部”侍侯得舒舒服服,时常拿着鸡毛当令箭,所到之处,一路绿灯。“小干部”有点势。他们有的自以为跟“大干部”关系“铁”,“兄弟”多,便长势了,别人办…  相似文献   

13.
王启当科长一年了,政绩不佳。尤其是给大家的印象不好.局里的领导说王启在领导讲话和作指示的时候,表现得漫不经心,都认为他骄傲自满,目无领导;他手下的科员也说他从来不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意见和建议,认为王启官僚,对科员不信任──也正因为如此,科员们工作起来没干劲,科里的工作搞不好。终于有一天,王启似乎明白了什么。此后,他的口袋里多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而且总随身带着。每当局里开会或听上级领导作报告、指示时,他便不停地在那笔记本上记者。有些“长”讲话很罗嗦,有些话几乎就是废话,尽管没有必要,王启也不想记…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下乡采访时常听到农民抱怨,好多下乡支农干部对“农事”一问三不知,这让农民们很失望。下乡“支农”,把好技术、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各地在选派支农干部时,应把好人员关,被选派的支农干部应把好自己的农业知识关,尽可能地多掌握农业技术、多了解农业信息。只有这样,下乡支农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支农干部才能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到农村走亲戚,发现亲戚家中有不少用粉红纸印刷的关于植树、养殖以及蔬菜种植等农业科普知识小传单。问其来源.他说是最近城里人搞送科技下乡活动发给他的。他说这些小传单没有什么作用.一是宣传的内容用不上.二是现在在家种地的都是一些老弱人员.这些人普遍没有多少文化,传单上的东西看不懂。送科技下乡,有时仅是做做样子、赶赶场子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汇报时,不少信用社总说到狠抓了什么工作,如狠抓收贷收息工作,狠抓存款等等,但大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究其原因,不外乎抓是抓了,但没有真正实干。   狠抓,归根到底只是思想上的问题,上级下达了计划,下边信用社也引起了重视,传达完上级指示精神后,下令狠抓某项工作,至于最终有什么结果,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上下齐努力,真正地“沉”下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真正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信合精神带到农民当中,让农民切实认识到信用社才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倘能如此,信用社的工作必能取得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7.
植树造林应该有严格的标准和操作规程。什么样的立地条件应栽什么树;不同的树种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什么树种应采取什么管理抚育技术措施,这些林业工作常规性的东西,是从事林业生产的工作者所应该熟知和掌握的,是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林原则所必需遵循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凡是实行科学造林的,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反之,就常常导致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年年造林不见林。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受“快速效益”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林原则松动,从而出现所谓的“求快、求多、求新”的三求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日前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严厉批评一些干部傍“大款”的现象,要求各级干部要关心广大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舒惠国说,有的干部与“老板”、“大款”打得火热、是非不分,有请必到,有求必应。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到“款爷”企业挂钩蹲点,在企业门口挂上某某领导蹲点单位的牌子,任何人不得去检查。怎么不能检查?你本人就应该接受检查,我们每个干部都应该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他说经济工作要上去,领导干部要下去,要敢干、肯干、会干,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干万不要为…  相似文献   

19.
报载:余江县锦江镇一改以前驻村支农干部由镇政府统一下派的方式,由各村自己挑选。最近一次共有37名镇干部被各村“抢”走,有3名干部则没农民要。镇里对“落选”者,将作“待岗”处理,停发下乡补助费、奖金等,要求他们重新学习农村工作知识,争取成为受农民欢迎的...  相似文献   

20.
谁说在高尔夫球场只有球场老板赚钱?美国有个名叫吉姆·里德的人,却从高尔夫球手打出的“臭球”中打捞出滚滚财源。吉姆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受雇于迪斯尼乐园的调查员,业余时间喜爱戴水肺潜水。一天,他经过罗林希尔斯高尔夫球场,忽然对绕着球场的障碍沟留了心,就潜下去瞧瞧沟底有些什么东西、意想不到的是整个沟底白花花地铺满了高尔夫球。他捞起几个.在阳光下一看和新的一样,他把球拿给高尔夫球场经理。球场经理愿以每只10美分的价格回收。他大喜过望,那天一共捞起2000多只高尔夫球,收入几乎接近一个星期的薪水。打那以后,他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