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霍芳霞  王雁 《商业时代》2012,(14):26-27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该理论发展始终的精髓,对古代自然观以及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批判,是生态批判的理论理性:对资本主义生态现实的批判,是其实践理性;其价值指向是如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解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批判思想为我们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照,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其不仅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国家发展方向,同时也融合了马列主义、毛邓理论思想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国家事业建设与我们党新时期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马列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理论也有相似之初,也是指导我们党在是新时期进行世界观与方法论革新的理论武器,从而促进新时期国家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该文就马列主义到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基于唯物史观这一理论基础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正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本文分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以及基本要求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议题和奋斗目标。唯物史观是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与世界观,是认识和构建美好生活的实践与理论基石。以人民为中心是美好生活的核心立场、价值旨归;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为基础,把握和认识美好生活的本质意蕴,物质生活的富裕是基础但不是目的;把握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为美好生活的基本遵循、实践逻辑,从人的自立自由、全面发展看待美好生活;构建人民至上的上层建筑作为保障,将唯物史观作为全面深刻认识美好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评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批判和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并科学地阐释其宗教批判思想,以当代视域来探究马克思宗教批评理论所存在的当代价值,从而得知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实践层面上、无论是在宗教领域还是现实生活领域都有其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标志性重大成果,是指导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时代主题的核心,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于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非同小可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改革方法论是一个系统完整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重要的概念阐释、目标确定和方法探索,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线索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经济改革方法论对于当前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卜燕 《科技转让集锦》2011,(4):216-216,218
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为全人类指明了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随着在安践中不断的从错误和对立面中学习有益的东西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甘保和 《消费导刊》2009,(19):236-23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因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几点当代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彭坤 《商》2014,(36):111-111
东北大学秦书生所著的《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析》一书,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途径。该书别具匠心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实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升华。该书对于从事科学发展观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普通的党政干部、党员、群众系统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价值,是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想教材,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这两套不同的理论范式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问题,认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在简单性与复杂性世界观下的两套概念体系。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简单性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具有简单性世界观的一系列特征;而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复杂性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二者在研究方法、可证伪性和可覆盖性、概念的完备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两套理论各自有缺陷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2)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准则。管理学属于应用学科,管理学通过适当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其应用的价值。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必须研究管理方法,选取适用于现实问题的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通过对管理学代表著作的研究,发现其方法论基础,以便我们对管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深刻认识,帮助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发展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发展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哲学问题。所谓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什么是发展,解决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改革前后的社会为背景,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梳理了我国对非政府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从唯物史观出发,得出有关我国NGO研究的方法论应是在学习西方"三部门"的基础上,发展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府领导,互动协调"的动态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使用该理论分析框架作了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曹莹 《消费导刊》2010,(5):140-140
马克思主义人学贯彻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当代渐渐凸显出来,是对人所作的高层次的思考。马克思人学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的人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从马克思人学理论基础入手,从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全面发展性为切入点,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小涵 《消费导刊》2009,(12):218-218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认识世界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价值论;揭示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会计精神是对会计行为中蕴涵的价值、方法论原则和会计行为规范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会计精神的内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对当代中国会计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3)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全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时空背景之下,对面对当代中国所出现的一系列转型发展问题中提出自己的新看法以及新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实现什么样的转型发展,实现怎样的转型发展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这是现当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阶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这篇文章是从科学发展观最初的形成和蕴育的内涵,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梅 《商》2014,(35):73-7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总范畴和总概念,而唯物史观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从早期的唯物史观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之间,始终贯穿着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性原则—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