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岳 《环境经济》2005,(3):44-46
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既可解决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发展缓慢的问题,又可以缓解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压力;对投资人而言,则意味着新的产业机会和巨大的赢利空间。但如何把好事办好,却有赖于政府和投资人对《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高杰 《环境经济》2004,(1):30-31
运用BOT方式融资进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减轻了政府财政的负担,而且对于加快城市污染治理的进程、提高城市治污总体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BOT模式的成功运作,是一项政府得税,企业得利、银行得息、百姓得益“一举两得”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3.
BOT/PPP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解决政府财政压力、引进外资、促进民间资本投入和提高效率等方面有很大优势.然而,BOT/PPP项目同时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在详尽汇总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BOT/PPP项目的特点,试图建立一套适合BOT/PPP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0个,以方便评价人员依据项目的特点选择指标体系进行社会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长期以来依靠政府投资,但资金紧张的状况始终没有根本解决,为研究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的问题,我们就民间投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情况到浙江义乌和温洲两市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基建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险资金可以商业资金身份进行长期以来视为公共投资领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资金运用拓宽渠道,在地方财政缺乏有力支持的背景下,保险资金可通过城市经营、购买市政债券等几种方式进行投资,同时促进地方政府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晓益  沈娜利 《经济师》2005,(6):138-139
市政债券属于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工具。目前在我国,市政债券尚属空白。文章从我国地方财政困境和现状出发,探讨发展我国市政债券的时机,并提出发展市政债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演进的角度考察地方财政融资与担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银行通过贷款给该公司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打捆贷款,地方政府以未来经常性财政收入和土地转让收益(也可看作财政收入)作为贷款偿还担保的模式已在国内广泛运用,成为融资制度自发演进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一制度演进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使过去5年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获得了大踏步发展。2006年4月五部委联合发文叫停了地方财政担保和打捆贷款,使这一模式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文章从制度演进角度,对该制度演进的潜在收益、成立条件、演进路径和阻力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该制度演进的合理性,并对未来的演进方向进行了分析。五部委联合发文叫停打捆贷款和地方财政担保应理解为控制当前投资过热和地方财政不规范条件下避免地方财政危机的权宜之计,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投融资体制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包含地方财政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能够节约城市土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这些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公认.对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方面框架结构设计是个重要部分,合理的安排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做好内力测算等都是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我们可以采取新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步骤,以求得最佳设计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并对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券均有一定程度的认可,认为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是完善的分税制以及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与市政投资的关系以及市政债券的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中宁波、台州和温州3市的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应用经济学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对浙江省东部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分布的区域优势方面,居住用地总体趋向于各县级市,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总体趋向于宁波、台州和温州的核心城区,另外,台州各地的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区域优势较为明显,温州市区内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的区域优势都非常明显;在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差异度方面,特殊用地的区域分布差距较大(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分布相对合理,仓储用地分布比较平均,居住、公共设施、工业、对外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分布都处于绝对平均水平。研究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优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很好地反映了其经济、社会、人口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现状的分析,对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当前因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激增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反映的不只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不当的问题,还深刻地反映了现有的公共资本投融资体制存在的缺陷。为了加快推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可持续融资模式,现阶段需要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一是彻底改变当前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以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支持、以银行信贷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构建以市政债券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化的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模式,促进地方债务的显性化和透明化;二是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围绕公共财政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制改革目标,推进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透明化,从而强化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投资计划及其资本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项目国内“BOT”模式、意为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国内“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出让公路经营权,投资出资进行建设,然后在经营期限内由投资依法进行经营,经营期满后无偿转让给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目前这种模式已在一些地方性公路建设项目、二级公路建设项目中得到较多采用。但在这种模式的应用上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采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建立河北省城区居住人口、城区居住用地对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模型。研究发现,城区居住人口、城区居住用地面积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提出促进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是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2002年12月7日,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在市政公用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力、电信、公路等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取得积极成果,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已经在加快公用事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共识,盘活存量资产和用市场化机制建设增量资产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基本思路。公用事业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垄断性,需要特许经营。下面就通过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浅论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经营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或正在产生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营城市的核心内容是运作好城市土地资本和地域空间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营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政府的最大资产。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用地大都是行政划拨,无偿使用的,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也大多来自国家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城市就像地铁一样,乘客付一次钱,只要不下车,就可以无限期享用。”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政府对城市建设的资金包袱越背越重,城市发展欠帐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由过去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转变为有偿、有限期、可流动使用,并通过经营城市,把土地资产转化为土地资本。在香港,城市土地提供了近70%的财政积累。杭州市经营土地资本的收益每年以56%的比例递增,上交市财政的资金由1997年的几个亿上升到去年四十多亿,上交的比例是出让价的55%。  相似文献   

16.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它对缓解财政压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和特征,指出了土地整理投资的不足,应引进BOT模式来解决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城市政府采取BOT、TOT、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建设中发现,运用单一的BOT、TOT、PPP模式进行建设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打破项目相关群体原有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激化项目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项目出现危机.本文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集成融资结构框架,即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根据各个子项目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或组合为其他的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刘兆元 《新经济》2014,(20):31-31
BOT是一种集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于一体的模式,近年来已经被政府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对BOT项目的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找出各阶段存在的潜在风险并进行及时的防范有助于BOT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市政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指定的代理机构发行,用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项目的有价证券。受相关法律如《预算法》、《担保法》的约束,我国目前在法律上并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然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传统的投融资体制下,地方基本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借鉴国外的经验,发行市政债券不失为一种融资新渠道。一、发行市政债券的重要意义1.为地方政府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动力。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要求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基…  相似文献   

20.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它对缓解财政压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和特征,指出了土地整理投资的不足,应引进BOT模式来解决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