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上升期,德国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中国企业立足欧洲、布局全球的投资重镇。近5年,中国企业在德国通过兼并、收购和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展互利合作,投资额呈现年均8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德投资项目数连续多年位居国外企业在德投资项目总数前列,对德直接投资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虽然增速引人注目,但是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在德国投资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对德投资发展拥有巨大潜力,但中资企业开展在德投资经营活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须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制定相应策略,以保障对德投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攻坚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需求随之猛增,而能源供应存在较大压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一、我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高效率的海外投资刺激产业发展。而东南亚地区作为全球粮食主要产地,其粮食产业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及机遇。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投资东南亚的几点优势及挑战,进而从粮食种植技术提升、产业基地建设、交通设施完善与跨国粮商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产业投资东南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埃及是我国在非洲投资的重要市场,但两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加之自2011年初埃及爆发剧烈政局动荡以来,中企赴埃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剧。通过对埃及投资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推动中埃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双边结算;加强行业管理,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推动本土化经营,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等,为我国企业赴埃及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增速惊人。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规模达901.7亿美元,经历了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十二年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跨境并购活动同样活跃,并在金额规模方面出现大幅上扬。2013年我国共完成跨境并购138起,涉及交易额514.63亿美元,较2012年的334.83亿美元上升53.7%,平均交易金额高达4.86亿美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25%,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8%,双向投资表现均明显优于全球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工资水平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中国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农村教育培训投资、农村医疗卫生投资、农村劳动力迁移投资等方面的不足和不均衡。所以,针对这些现状,本文给出的对策建议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应当向农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方面重点倾钝同时,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政府也应当发挥鼓励和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改善中国农村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铜陵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已委托有关科研机构编制了《铜陵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充分挖掘铜陵市积存大量独具特色工业旅游资源的个性优势来促转型、谋发展。为将蓝图变成现实,政府需以政策服务为引领,促发展;以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为切入点,突主线;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育亮点;以铜陵工业特色为抓手,强品牌;以组合设计为平台,提效应。  相似文献   

8.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加拿大投资规模波动较大,投资主体以国企为主但民企投资日趋活跃,投资行业多元化但资源投资仍为主要领域.目前,加拿大政府进一步强化外资安全审查,排外情绪引发对中国资本的抵制情绪,受美国影响全面阻挠中国对科技领域的投资,中企以往的投资模式遇到了较大的障碍.中国企业投资加拿大应进一步拓宽拓展渠道,推动中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在加入WTO后的2002—2005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见表1),4年累计投资净额180亿美元,年均增长36%;截至“十五”期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到2005年,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分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供应约束瓶颈越发突出。在挖潜国内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外资源,鼓励大型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寻求和建立海外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是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实施大型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战略,须成立政府专门部门协调和统筹大型资源型企业海外经营战略,制订专门支持大型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国内扶植政策,开展围绕海外重点资源获取的资源外交;构建大型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蔚 《中国市场》2011,(14):53-55,57
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战略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投资与环境的关系如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一样,其本质是经济与环境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跨国境污染,人为性地质灾害的发生、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变动特征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企业是以生产、加工以及经营某种资源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以及资源越来越枯竭,使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必须促进资源型企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资源型企业的界定以及特点进行描述,分析我国资源型企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困境,最后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能够对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而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通过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保障体系,促进双边投资合作。在此背景下,中俄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与双边贸易额相比,中俄投资合作规模不大。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额仍达387.5亿美元;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为3.48亿美元,而俄罗斯对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高速增长,2002年至2011年间年均增速高达44.6%,2012年首次跻身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来源国,2013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标市场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环境规制日益严格,政府出台的环境规制能否有效引导企业的环保投资,并相应提升企业绩效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文章选取2010—2014深沪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公司为样本,从具体的环境规制——ISO14000环境体制出发,研究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环保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环境规制与企业显著负相关;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对于通过ISO14000体系的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与企业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效应。本研究表明,政府的环境规制应该着力于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投资并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且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条件下。中国在向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企业无疑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为了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分析了中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总结了其特征,提出了现阶段跨国并购的策略,有助于企业突破国内资源约束、消除中外资源流通的障碍,使资源型企业及其关联中国企业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1996年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中俄两国间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发展迟缓,且有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产业结构、地域分布和投资方式的分析,深入剖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提  相似文献   

20.
美国出台的产业补贴政策,为本土各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政府力量,但同时损害了外来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受美式产业补贴政策影响,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出现并购持续低迷、投资规模显著下降、投资领域进一步缩减、投资企业竞争力下降、投资市场转移等问题。为突破美式产业补贴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应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方面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