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昝馨 《发展》2012,(8):21-22,30
大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在提速。2012年5月问,深圳、上海和北京相继宣布将启动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的改革。目前,除上海尚未公布具体方案外,深圳、北京两地均提出将提升医生诊疗费,并降低药品费用。因政府投入有限,以15%固定比例的药品加成来补偿公立医院运营费用的做法早已实施多年,这被看作“看病贵”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难治“看病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名 《上海经济》2009,(5):65-67
2009年3月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将彻底切断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状况,未来3年共有8500亿新增卫生投入。  相似文献   

3.
隆化镇医院的实践证明,即使在财政没有一分钱的支持下,只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依靠优质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也是可以走出一条摆脱以药养医,解决群众看病贵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细化深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沿着预期目标持续推进。实行药品零加成破解了“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难题,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药品集中采购和试点扩围、医疗医保配套等措施,打破了药品的恶意竞争和市场控制。加之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政策性控制,费用增长放缓是暂时性的,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医疗费用的增长仍将持续。本文就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院收入结构调整方面进行剖析,为医院合理控制费用增长、为病人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医疗领域中的许多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以药养医"体制。"以药养医"体制违背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价值规律,由此造成了各种经济关系和人性的扭曲。革除"以药养医"首先要求遵循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价值规律。为此,我们提出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费的方式(即实现医师价值之回归)来革除"以药养医"。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我们得到如下论证:以回归医师价值之方式革除"以药养医",能够在不需要进一步的政府财政支持下,理顺当前被扭曲了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医生和医院都能从中获益,因而这是一项典型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前医疗机构医、药不分,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财务补偿机制,以及医院在药品使用中的垄断地位,在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问题,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对此十分不满,要求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本文以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理论为基础,对"以药养医"的弊端和解决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钱矛锐 《特区经济》2007,221(6):204-207
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医疗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以及有关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的对策有:对公立医院实施产权分流的改革措施以建立公正有效的医疗市场竞争格局;彻底将“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下以医院的无形资产经营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和统一有关商业贿赂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实行药品零差价。是今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最大的亮点之一。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既定政策.药品一旦实行零差价后。以药养医的客观局面将被打破.公立医院在药品零差价改革面前应采取积极、主动态度,未雨绸缪。应充分估计预期的不利影响和困难,思考应对措施,理清内部发展思路;仔细研究新医改政策,抓住其中的机遇,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决不能在思想上等、依、靠,过度依赖财政的扶持,从而丧失发展的进取心、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某地区6641例出院患者为样本,对住院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影响医疗费用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建立公立医院合理补偿机制,以缓解以药养医现象;合理医疗资源配置,控制药品费用、大型检查及特殊材料的过度使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钟五 《中国报道》2008,(11):28-31
医改是一项牵涉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被持续关注并做出解答:公立医院重归公益轨道后如何保持活力而不僵化?“以药养医”局面,是否能真正得到改善?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该如何完善?医疗卫生运行机制该如何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某公立医院Y在取消药品加成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实施前后的门急诊、住院的服务人次及收入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比较各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医院门急诊及出院人次增长,平均住院日下降,运营效率提高;收入结构趋于优化,药占比下降,医务性收入占比提升,但卫材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以药养医"向"以械养医"方向发展;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未见成效,检查化验收入占比维持稳定;门诊及住院人均医疗费用均有所增长,患者负担未得到有效降低。为此,建议控制医用耗材不合理增长,完善医疗服务收费机制,进一步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疗系统普遍采用的“以药养医”运作体制已经被公众否定,“以技养医”代替“以药养医”,也就是用医疗服务技术价格上调代替虚高的药品价格,已成为医疗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理顺变形医疗系统盈利模式的必然选择。日前,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应该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做到“有升有降”,其中,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价格应该向上调整。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浙江在嵊泗、乐清、桐乡、绍兴、龙游、遂昌等6个县(市)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此次医改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把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调整收入结构和改革支付方式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以药养医”与“看病贵、看病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以药养医体制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虽然政府将诊疗价格规制于较低水平,但由于医和药具有强烈的互补性,而处方又不能自由流通,医院可以通过打包销售方式将垄断力量拓展到药品市场上,进而造成了以药价高为特征的看病贵问题。进一步,为了增强药品抽租的效力,医院有积极性提高患者就诊的麻烦成本以降低患者的就诊时间,造成了看病难问题。如果考虑到麻烦成本(如等待成本),患者的实际就诊成本将是关于诊疗价格的准U型曲线。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一是提高诊疗价格;一是实行医药分离。如果仍然维持低诊疗价格,降低以药养医程度反而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该矛盾,我国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其中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公立医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医改的政策中落实药品零差价是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我国公立医院必须要解决"以药养医"的畸形医药环境,同时在改革背景下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才能够提升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医药分开的关键是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搞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从根本上规范药品采购和用药行为。吴仪指出,从医药卫生体制来看,“以药养医”的状况还比较普遍,药品采购环节多、不透明、不规范,也增加了药品安全的隐患。因此,药品整治需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需要更加强调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创新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医院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调动医院职工工作的热情,对医疗行业作风建设起到肃清作用.在新医改背景下,伴随“以药养医”机制的取消、医院职工收入预期的不明朗以及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通过着力整合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医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务实新载体,拓宽医院党建工作的渠道和空间等途径和形式创新医院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医改实施"医药分离"后会不会带来新的隐性利益链?日前有媒体报道,山东的公立医院已经对诊疗费、化验费、手术费等基本医疗项目进行了大幅度的涨价。显然,在未来不能继续以药养医的情况下,不少医院开始紧张起来。据记者了解,国内已经有一些医院在取消"药品加价15%"规定的同时,开始授意医生强化体检开单,来缓解医院收入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胡宏  宝英 《中国西部》2011,(24):22-25
与前几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同的是。此次新医改直指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1):1-16
我国制药工业创新严重不足,直接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等要素存在很大程度的缺乏,根源是医药创新相关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药物创新战略,改革阻碍药物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加强药品领域的宏观调控,严格药品监管,改变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离”,改进新药注册审批办法,完善药品定价机制,构建医药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鼓励药物创新的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