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对农村土地流转及农地流转的金融支持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表明:我国农地流转的发展亟需金融的支持和进行农地流转金融创新;需要设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金融支持农地流转的绩效进行评估;金融支持农地流转的运行机制需要科学而系统化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逊克县土地流转现状,结合逊克县农业发展情况,研究探讨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政策相关法律制度,扩大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渠道,增加农村金融信贷产品,为加快土地流转,支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研究山东省土地制度创新的“宁阳模式”,认为“宁阳模式”吸收了市场化的“温州模式”、股份制的“南海模式”与集体制的“合作社”经验,探索出的一种“股份+合作”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具有重要的效能典型意义。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也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技术效率作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原因正在受到关注.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试图从提高技术效率的角度来探求提升区域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海军  郭莉 《开发研究》2012,(1):97-100
基于我国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启动、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加快推进三级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农地流转制度以及水权交易价格调节机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一定条件下的数理模型推理,分析了农地流转与水权交易价格相互作用机理,并从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两方面探讨了完善水权交易价格调节机制、推进水权交易市场与农地流转市场协同运行的若干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宁市马山县片联乡为例,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索农户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得出的结论为:有效组织保障的缺失、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落后、利益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本身的恋土情结等因素影响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为此,应完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价格的新动向及研究——以江苏南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苏南通市为例,依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惠农实施后农地流转价格上涨现象。研究表明: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刺激转入户调整投入农地数量,扩大种植规模,取得最大利润;转出户则通过自身拥有的使用权将补贴内部化,提高利润水平。农地使用权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其他资源对土地的替代,使农地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解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转出户将农地补贴内部化,则使农地的利用效率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相关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出发,探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DEA2.1软件从金融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效率问题;运用Eview s7.2软件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探究金融对精准扶贫的贡献问题.最后从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把控信贷风险、完善金融扶贫法律等方面为山西省金融更好地支持精准扶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匡远配  彭云 《科学决策》2023,(9):124-137
农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背后发挥调节效应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抵押贷款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在此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农户长期投资尚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因此,需稳步推进农地集中流转、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机械化模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深化农地金融改革和合理引导农户长期投资,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大蓉 《改革与战略》2012,28(1):105-107
文章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探寻对农业产业化融资和金融支持的途径,满足农业产业化各种主体的融资需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农业弱质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对浙江省农业发展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极大的困难,因而应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和农业保险,从而支持安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波  梁涵 《科技和产业》2019,19(7):33-37
产业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中关键的一环,而产业城镇化进程需要金融支持和推动。首先对金融支持产业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和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选取了福建省近二十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产业城镇化建设作用影响较大,而金融效率对产业城镇化建设作用不明显。从而提出:福建省应扩大金融支持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等充分发挥其对产业城镇化的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家军 《乡镇经济》2008,24(2):119-122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安徽经济的腾飞起着很大的作用。借鉴C—D生产函数,选取农村贷款余额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文章认为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重点。利用福建省1980——2017年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为推动福建省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蓝图,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林柯  火召前 《乡镇经济》2008,24(1):31-35
“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我国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羁绊,除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人地矛盾等诸多制约因素外,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之间的辨证关系看,其根源是没能切实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文章从考察农地使用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系入手,就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琳 《改革与战略》2013,(12):65-68,104
文章利用微观数据分析了家庭结构各维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分析发现,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家庭平均年龄与家庭存款量呈倒“U”型关系;老年型家庭对金融产品有规避倾向;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金融产品的普及;家庭金融资产在城乡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了丰富居民理财知识、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82-2010年广东省统计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技术进步水平时间序列,结合农村金融发展衡量指标,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广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但二者仅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联系,即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不是农业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故广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间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