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4-54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物产富饶,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经营的历史,素有“中华药都”之美称。  相似文献   

2.
仲瑞 《发展》2018,(2):69-70
近年来,邮储银行陇西县支行立足当地"西部药都"中药材产业优势,打造中药材特色支行,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各类贷款规模已达到12.6亿元。近十年来,累计支持120余户小企业发展及1.5万户中药材农户脱贫致富。"我在这儿做工一个多月了,从小没读过什么书,现在岁数又越来越大,能找到这么一份工作赚点钱挺知足的。"年过六旬的李阿姨边说边掀起一铁锨黄芪片,洒向网筛。走进甘肃定西市陇西县药商王福平的中药材加工园内,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亳州五马地产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亳州地区可谓是大名鼎鼎,2010年合作社中药材销售额突破2亿元,社员平均分红达3万元,合作社同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示范社”。目前五马地产药材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以中药材批发市场为核心,以餐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壮大富民产业,使我省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早日脱贫解困,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最近,我们与部分省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定西市陇西县就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中医药产业园、种植基地、交易市场及龙头企业,在与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共识。一、陇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基本条件中药材产业是我省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陇西县作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9,(8):67-67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集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进出口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企业,占地58亩.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公司现有总资产5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40万元。2008年出口创汇1070万美元.内贸销售额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出口额在安徽省中药材行业名列首位.在全国中药材行业排名第三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8-58
亳州千草药业饮片厂是安徽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提取、中药保健品生产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获得“安徽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优良效益、优良管理双优企业“、“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实施单位”、”亳州市科技先进单位”、”亳州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中国农业银行的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凝聚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对弘扬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药材贸易数据,分析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药材贸易网络关系的演化,以及中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中药材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总额呈波动上升态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中药材贸易联系逐步密切;GDP规模、边境距离、语言等会对两国贸易关系产生影响。今后应继续拓展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建设中药材专属国际物流通道和中药材人才培养体系,弘扬中医文化,不断加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中药材产量及规模位于国内市场前列,中药材出口产业具有要素禀赋优势及区位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出口,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对外贸易量。对甘肃省中药材出口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标准化生产、中药材产品创新、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及培养科研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优化中药材出口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中药材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多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其核心就在于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一品黄山,天高云淡"体现出了安徽烟草行业海纳百川的气魄。而亳州烟草的企业文化经过30多年的积累与沉淀,"爱文化"已经深深印刻在亳州烟草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亳州烟草企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药材及其中式成药以其疗效显著、药性平和的特点逐步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吉林省是中药材及其中成药的主要生产地但是其出口状况并不理想。本文总结了吉林省中药材及中式成药的出口现状,从几个方面浅谈了吉林省出口中药材及其中式成药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作为中药材生产经营大省,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河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种植中药材企业逐渐增多,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种植财务核算方法,对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化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重要。为了规范种植中药材相关的会计核算,推动种植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根据该产业的特点,结合中药材种植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中药材种植企业的财务核算提出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正>济南药市会最早立市是在明万历四十三(1615)年济南趵突泉西药王庙建立之始,兴于明末,发展于清,盛于20世纪上半叶,1965年举办完后因故停办。旧时,济南趵突泉正门偏西有药王庙,传说夏历三月二十八是药王神农生日。每年这天,药商、药农和民众多到药王庙祭祀,庙内主持雇戏班演戏,观者如潮。药商、药农便携各种中草药和中成药来此出售,其他商人也携各种商品来此交易,遂形成以药王庙为中心的庙会。因庙会以买卖药材为主,后又称为"药市会"。药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企业竞争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的竞争不再单单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逐渐变成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构建、完善中药材产业链已经逐渐成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需要了解中药材产业链的运行绩效,判断其发展的状况,面临短板,以更好的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结合中药材产业的具体情况和产业链的特点,提出了中药材产业链运行绩效的LBCT测度指标体系,其中L、B、C、T分别是指中药材产业链的长度(Length)、宽度(Breadth)、关联度(Correlativity)、厚度(Thickness)。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在阐述运用区位商方法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现象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现象进行检验,证明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存在产业集群现的,为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中药材,并渐渐地把中药材作为自己的事业,开始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和销售。成立合作社后,我就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致富,更为了打响梓潼中药材名气。让梓潼中药材顺利走出国门,一直是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西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环境,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种植效益日益显著。本文结合陇西县实际情况,从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奠定了基础。全省共有中草药资源1527种,其中植物类1270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在一个省区内拥有如此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在全国实属少见,引起中药材学界的极大关注。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形成强辐射、寒冷、干旱、缺氧的自然资源,使境内生产的不少中草药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能抵抗众多逆境条件下的疾病,或医治疑难杂症,这是其它地方同种药用植物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而这种无可替代性则为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随中药材市场的上扬以及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枯竭,家栽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4万平方公里以上,成为全国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最大的省份,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特别是甘肃中南部地区的农业新增长点。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进行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的深度研发,已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秋中药材价格普遍大涨,众多品种创历史最高记录,2010年春季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将抚州独有的"旴江医学""建昌药帮"中医药传统资源与抚州的生态、文化和政策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中药材种植业和中医事业融合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美好需求、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推动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就抚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强化引导、多元投入,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强化品质提升,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强化品牌效益,推进中药材种植市场化;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扶持中药材种植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