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伟 《活力》2010,(18):75-75
一、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转变不及时企业领导者民主意识淡薄。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人本管理思想的逐步渗透,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的民主意识都得到加强。但也有部分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管理形式粗放,民主意识淡薄,任意剥夺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孙书静 《民营科技》2007,(12):16-17
企业的秘书人员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是企业连接内外,沟通左右的辅助者、协调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企业管理事务、管理生产的参与者、实施者。因此,秘书人员应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并把握现代管理意识的系统性,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质量意识--企业文化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永远值得探索的奥秘、一种可以用“心”去体验的概念和文化术语。但凡出色的公司,它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一定是质量意识。企业因为追求完美而发展.企业之魂深藏于质量之中、附着于产品之上。唯其如此,产品才有生命,企业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商界,行业领先企业的领袖往往担负这么一个使命——代表整个行业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整个行业的产业和科技的趋势,我们称它为“领袖意识”或者“商界领袖意识”。你如果是企业领袖,你有义务、有责任来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5.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首先是规范化,然后是精细化、个性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就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强化规则意识、流程意识、责任意识、执行意识、问责意识,确保实现“三化三提升”的管理目标,即推进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工作质效、提升经营效益,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很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要员工有主人翁意识,视企业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去。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看起来很不错,但结果是,这样的要求越多,员工越是会缺少主人翁意识,也不能将公司当成家。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经营管理的一种应用性价值理念的显现文化,也是内聚着一种特定文化层次与精神氛围的文化,并且是见之于行为的躬行文化。企业文化的内蕴一般要通过纪律意识、奉献意识、和谐意识、生存意识等内容来渐次展现。强调纪律意识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严肃性,强调奉献意识可以保持员工的自主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可以营造企业发展的环境,强调生存意识可以激发竞争拼搏的斗志。这几方面意识熏陶成性,相习成俗,产生积厚流广的共鸣共振现象,方可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由此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风建设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作风就是战斗力。企业应该树立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改革创新意识,聚焦作风建设,紧密联系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近五年间的作风建设实践,探讨烟草企业不断强化企业作风建设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中经济工作的一渐分,是在长期中形成的引导人、影响人、激励人的一种工作,是我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思想工作可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促进企业员工确定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成为推动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要使企业的思想工作始终保持其固有的生命力,充分发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作用,我们就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水平,形式多样的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象和活动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样才能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我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与WTO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一是船的理念。在加入WTO后,每个企业都是国内外市场大海中的一条船。既然是船,就要在海上航行。海上无风三尺浪,风起浪滔天,时刻都有沉没的危险。因此,每个企业、每个员工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命运与共的意识”、“相互协作的意识”和服从一种价值观的意识。这一理念,是北京松下彩色显像…  相似文献   

11.
意识是观念形态,是思想的集中体现。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也具有意识。企业的意识,实质上是指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唯有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不断解放和创新,才能使企业长胜不败。以下十个方面的意识有助于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12.
企业每位员工都不会否认把活干好是自己天经地义的本份,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却要求在干好活的内涵中注入很强的“算帐”意识。然而这种意识真正深入每位员工、每个岗位,却遇到了种种观念上的阻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的一种自觉。文化的形成在人的自身里有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两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两型社会”建设中所蕴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等理念成为广大企业人员的普遍自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服务营销组合中的员工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他们越来越希望拥有彰显个性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成员具有强烈的“顾客意识”。于是服务营销成为企业对员工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重视企业内部员工、提高员工满意度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全体员工中培育团队意识、建立学习型组织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们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企业文化建设最为现实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积极打造危机文化,构筑员工的信心防线,设法把压力转变为动力。要培育一种危机文化,关键要从树立危机意识层面入手,紧紧抓住预防危机、正视危机、解决危机、超越危机四个环节,长期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务实意识、创新意识、和谐意识,通过四种意识的渐次展现,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勉的文化自觉,激发企业的活力与潜力,提高企业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马钢股份公司第一炼钢厂杨晓辉在来稿中认为要塑造国企改革的利益主体,必须提高三方面的认识。  一、激发职工参政议政的主动性是塑造国企改革利益主体的基础。  塑造国企改革利益主体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企业的劳动者能否做到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同谋企业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充分激发职工参政议政的热情,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把握住三个方面:  (一)企业的重大决策应体现职工的共同意愿。要使职工有参政意识,关键在于企业领导首先有支持职工参与的意识,以切实保证…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强大的内动力,从消费者的层面上看,品牌的认可代表企业文化与市场的认同,它给消费者以信心和安全感。一个品牌的高文化、高质量的附加值背后,一定是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炒作”与“作秀”的文章。品牌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反映一个企业——品牌生产者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促销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等等。品牌文化从另一角度理解可以是服务,服务是品牌建设与落实的最本质的物化结果,离开了服务,品牌的大文化背景将无从谈起。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存在即网络品牌。这正是现代企业树立企业品牌的主打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管理意识淡化,管理要求弱化,管理方法老化,管理效益退化”的问题,在一些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这些企业,强化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1关于质量管理(1)要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在一切有条件的单位,都可以以争创名牌产品为目标,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依靠产品的质量才能赢得顾客。只(下转第24页)有不断向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企业的经营机制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所需的决不再是循规蹈矩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战略意识的现代企业家。本文就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怎样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要确立和强化七种现代质量意识王吉喆(包头糖厂)质量意识是质量管理的灵魂。质量意识作为一种观念状态,对干企业和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加快改革开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提高和培养企业和职工的质量意识是使企业走向市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企业全面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