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摆在各级经贸部门和广大企业面前的艰巨任务,省经贸委及时提出“四保两强”——“保增长、保稳定、保市场、保投资,强内功、强服务”。“四保两强”作为一套度过经济严冬的“组合拳”以促进我省工业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从本期“热点透视”栏目起,本刊将进行系列报道,交流全省各地的举措和做法。本期关注——保稳定。  相似文献   

2.
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是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前提,顺应农民城镇化和住房形式的多样化需求,试点地区围绕资格权保障机制进行探索,创新出了五种“户有所居”的保障形式,即“基本供给类”“改造提升类”“整村重建类”“需求提升类”“城乡融合类”。构建“根植性”分析框架,从保障目标、资源禀赋、组织保障、人员认定和制度支撑五个方面,对两省五县的住房保障实践样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住房保障实现形式的差异表征和原因,提炼实践探索的形成逻辑、适用条件、组织保障和支撑基础。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经验逻辑和不同地区住房保障行使相机抉择的方案。进而从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土地和房屋多种供给、不同类型住房对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推进路径,以期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的有效实现路径及完善宅基地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原理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燕  侯箴 《经济论坛》2002,(1):11-12
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力量,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传统的住房社会保障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一、住房社会保障的几种重要形式及特点l.公共住房。这一住房社会保障操作形式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其主要特点是,由国家直接投资、参与并干预住房建设,直接为低收入阶层提供廉价的供出租或出售的住房。如,美国的“公共住房”、英国的“社会房”、日本的“公营住宅”等。最具代表性的典范应属新加坡政府推出的“公共组屋”发展计划。公共组屋由新…  相似文献   

4.
基本保障财政支出本身是消费需求,还可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十二五”期间,通过增加划拨国有资产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多渠道筹资,可以逐步将我国与同等收入国家基本保障财政支出的差距填补80%左右。即使按照国际平均效果来计算,新增基本保障支出拉动的消费也可以基本弥补可能的出口增速下降导致的GDP减少。为了尽可能提高拉动效果,“十二五”期间应以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最低生活和老年生活等五项基本保障为重点内容,实行“全覆盖、保基本、缩差距、易转续”的建设方针。  相似文献   

5.
李鹏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住房体制改革,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住房商品化,使居民住房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任总理朱基在“施政纲领”中把住房制度改革列入本届政府“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工作目标当中。强...  相似文献   

6.
沈晓杰 《财经文摘》2008,(12):42-44
“保增长”,如今已成为中国上上下下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但怎么“保”,如何“增”,却是一道难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杨梅 《现代经济探讨》2001,(9):54-55,57
“十五”期间,城镇住宅消费是我国主要消费热点之一,已成共识。发展住房市场是调整产业结构、满足住宅消费需求的必然要求。而住房市场必须买行住房一级市场(新房市场)、住房二级市场(俗称“二手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三联动。其中,住房二级市场是关键,它既能促进居民买新房,又能支撑租房市场。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崔玲 《经济月刊》2011,(5):58-61
先是2011年1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接着是“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五年规划,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在这个春天紧锣密鼓地颁布。在全国“两会”前,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交流传达出政府“居者有其屋”的决心时开始,就不断有人寄希望于5年后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嵇建 《经济师》2005,(8):293-293
在油田住宅建设中,最受油田职工欢迎的当数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已成为“亮点工程”,也是近期职工关注的“焦点工程”。那么,经济适用住房到底是什么房?属于什么性质的住房?如何建好经济适用住房?油田房产部门的决策者如何抓住启动住宅消费的关键?笔者根据中原油田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争端越来越多。在我国加入啪《议定书》中。“特保机制”可能是对我国最不利的务款。本文首先介绍了“特保机制”的由来,继而分析了“特保机制”的适用要素和启动条件,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特保机制”和国际贸易争端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