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以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商品进行研究。认为在旅游目的地旅游商品开发中要注重创新,既要进行旅游商品的创新,也要注重环境、营销方式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旅游商品的产业化开发对促进云南旅游购物业的发展,加快云南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省虽然拥有旅游商品的开发资源和市场优势,但产业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旅游商品的健康发展,对此提出促进云南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西安市入境旅游者的购物需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西安市旅游商品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安市旅游商品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开发云南旅游商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分析云南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对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和创新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十多年来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崛起,虽然直接带动了交通、餐饮、通讯、宾馆业的发展,但旅游工艺品产业却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多年来,由于对云南旅游工艺品的研究开发一直十分薄弱,云南旅游工艺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少有云南旅游工艺品进入国内其它省区市场,而大量的外省旅游工艺品近年来已进入云南市场,并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旅游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前云南旅游的深度开发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并将制约云南旅游产业的长期…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广告.本文主要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出发探讨旅游广告该如何进行有效诉求.  相似文献   

7.
郑贺瑛  李伟 《时代经贸》2010,(22):140-141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广告。本文主要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出发探讨旅游广告该如何进行有效诉求。  相似文献   

8.
世界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爱梅 《当代经济》2007,(13):92-93
旅游商品的开发、经营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旅游商品特色、销售渠道、购物消费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世界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些基本情况,旨在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旅游者满意度、旅游景点的影响力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长沙为例,运用SWOT法分析指出长沙市旅游商品开发具有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市场规模扩大的优势,也存在着旅游商品档次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旅游商品经营者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的弱势,既面临着湖南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政府旅游开发投入规模大、旅游城市形象品牌打造初现成效的机遇,也面临旅游商品市场竞争激烈、可供旅游商品开发的部分资源枯竭、传统旅游工艺品人才缺失的挑战。以期为促进长沙市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旅游产品是指由各种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及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各种旅游设施共同构成的综合服务项目。旅游产品的形成,既包括生产开发的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商品的生产等),又包括各种服务的内容(如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等的配套服务及饭店服务等)。目前,国际旅游产品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并且将愈演愈烈。加入WTO对中国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新的、国际化的要求。一是大力开发非观光型旅游产品。目前,中国观光型线路产品占绝对优势,但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观光型游客只占30%左右,非观光型游客占70%左右。所以,要大力开发非观光型旅游产品,以解决对非观光型游客吸引不足的问题。二是发展旅游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游购需求。在旅游商品生产的花色品种、民族特色及产品质量方面,在旅游商品的营销方式方面,在海关监管及旅游商品免税方面,都应该有新的举措,才能适应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2)旅游运输业包括旅游车船业和航空业。没有交通线路的不断开辟,旅游产品就无法进行销售。旅游者就不能方便迅速地到达游览目的地,旅游业就不能生存,更无法发展。目前,交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1.
旅游购物属于旅游消费中的弹性消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者总消费的比重是旅游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云南旅游购物资源丰富,但云南的旅游购物消费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高,严重影响了云南旅游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云南体验旅游购物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基于体验经济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发展体验旅游购物的必然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石林、元谋土林、陆良彩色沙林、元江彩色膏林并称为云南“四林”。云南四林均属林柱状旅游景观,但由于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因素不一,云南“四林”所处的旅游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相关数据表明,石林属稳定发展阶段,沙林属快速成长阶段,土林属重振阶段,膏林属探查阶段。本文针对云南“四林”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与设计之探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也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产品开发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从目前国内对旅游产品的认识和国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入手,针对云南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开创性地提出利用区域优势开发自身旅游产品模式,发展云南独特的旅游业,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开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旅游满意度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的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南五大主要群体入境游客旅游满意度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云南省五大群体入境游客的满意度较高,且满意度因游客的地域、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心理差异而不同.并与旅游动机和旅游方式密切相关,这些规律对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购物设施是旅游购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游购物设施建设是优化旅游购物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分析长沙市旅游购物设施的现状,提出建设游憩商业区、合理布局旅游购物网点、优化旅游购物商店的环境布置、完善辅助旅游购物设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六大构成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一,与其他五要素相比有着巨大的收入弹性和创汇潜力。山西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旅游商品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山西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旅游商品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柴彦威  沈洁  翁桂兰 《经济地理》2008,28(2):221-227
基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并从主观决策和客观物质空间的两个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表现出低频率、夜间化、短距离以及非机动与公交出行方式为主的一般特征;商品购物出行的时空间等级明显,但具有分散化和扁平化的特征。其中,不同商品购物活动空间选择因素的不同导致其购物出行范围的等级性差异,而城市商业物质环境和空间分布更多地决定了居民购物行为的具体方式、空间大小和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为了解决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伦理学观念被引入到旅游开发中来。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目前生态伦理观的内涵,认为生态伦理观是人们更加理性地、科学地从事旅游开发活动,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据此提出了基于生态伦理观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旅游购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肖玲 《经济地理》1999,19(6):123-126
广东旅游业的创收连续9 年居全国之首,但旅游购物的发展仍滞后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广东旅游业中居重要地位的广州市的旅游购物现状、存在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期给广东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A deconstruction of the Marxian theories of value and exploitation is attempted by arguing, first, that the labour theory of value is log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inconsistent as a basis for a theory of capitalist exploitation and, second, that it is founded on an ontology of the social being which is not plausibly justified. A counterfactual model economy is then built, called Utopia, in which the workers receive the whole net output while commodities exchange at labour values. This model is used as a benchmark to evaluate a capitalist economy where commodities exchange at production prices and workers are exploi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factor of exploita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ratio between the labour commanded by, and the labour contained in, the net output, or between the value added produced in a capitalist economy and that produced in Utopia. The resulting theory of exploitation entails a weak ontology of the social being, expressing a worker's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