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伴随1989年市场购买力的下降,人们的兴奋中心已由1988年的物价失控转为“市场疲软”。今年“两会”代表的热门话题是“市场疲软”;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问题还是“市场疲软”;实际工作部门正以最大的耐力承受着“市场疲软”带来的高压;理论界也在从各种角度探讨“市场疲软”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总之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区区百姓,都在关注着市场的发展,期待着市场购买力的回升,警惕着“市场疲软”之后的反弹。那么,去年出现的“市场疲软”是暂时性、突发性的经济现象,还是具有规律性、周期性的经济现象呢?当我们把1989年的市场问题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较大的空间范围中考察时,便发现市场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会周期性地出现。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1998,17(5)
有学问的企业家称“儒商”。而儒商再进一步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树立并实践自己独特的理论,收效宏大者,称“商儒”。有人说,80年代的中国商界,是一个斗勇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有胆量,就能发达;90年代的中国商界,是一个斗财的时代,只要实力雄厚,就能渡过市场疲软;到了ZI世纪,中国的商界将是一个斗智的时代,谁拥有智谋,谁就能成为市场赢家。儒商时代的出现,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张瑞敏,正是一位80年代创业、90年代崛起、走在时代前面的市场大儒商。卓尔不凡儒雅慎独张瑞敏喜爱哲学,尤其是传统哲学。他认为:中国的经、史、…  相似文献   

3.
市场是趋于稳定?抑潜在危机?是“笼中虎”,还是“在役牛”?议论纷纷。我们认为,这是治理整顿初期效应的稳定表现,“笼中虎”不会破笼而出,它实际是“在役牛”。一、市场疲软是综合整治的效应反映,也是产业结构畸曲,消费结构趋于正常的必然表现! 近几年来,经济界对市场疲软现象的原因看法不一,紧缩效应论、供给失衡论、需求不足论、储蓄分流论、抢购滞后论、同向预期论、慎购趋缓论、投资不足论,决策失  相似文献   

4.
面对1989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市场疲软、工业生产滑坡,政府采取了多种宏观调控松动措施。1990年过去了,经济形势正趋向好转,但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尤其是供求矛盾仍较突出。据商业部对国内市场销售的600多种主要商品排队,1990年上半年供大于求的占21%;下半年供大于求的占22.4%,比上年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见1990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尽管在经济界,有人认为这次市场疲软是结构性的市场疲软,又有人认为不是结构性的,而是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全面性的市场疲软,但是谁也不否认这些年来产业和产品结构严重失衡。认为,除了一些其它的因素外(如紧缩过程中投资需求压缩过猛、利率提  相似文献   

5.
<正> 近一段时期,市场疲软成为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有人认为“治理整顿”把“通货膨胀”治理成为“市场疲软”,真的是这样的吗?就此来谈一谈笔者的看法。首先,毫不回避地说,市场疲软和治理整顿有很密切的联系,市场疲软是治理整顿第一阶段的效应。1989年社会集团消费额比1988年下降了10%,物价上涨趋缓,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国经受了物价全面上涨,市场全面紧张的狂风暴雨。谈价色变,排队抢购的那种场面,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经过将近一年多的治理整顿,这场“恶梦”已成为过去,但随着这种旧问题的解决,市场疲软这一新问题又呈现在我们面前。市场疲软,首先从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由“热”变“冷”开始。据国家统计局提供,今年八月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全业务运营市场态势下,未来的竞争必然是面向信息化的差异化服务竞争,谁能将移动业务与互联网、通信网结合得更好,谁能提供更优更便捷的个性化服务,谁能更好地团结产业链各方,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信运营商们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开创“特色营销”,就能在未来信息化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市场是品牌争雄的市场,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品牌作为众多成功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力量。消费者已开始由过去的“商品消费”转变为“品牌消费”。这不仅是由于名牌产品具有高品质、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内涵,也由于名牌产品与普通产品在“文化势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有利于资产从长线向短线、从劣势向优势产业转移,更有利于更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由此而言,谁能创造出名牌产品,谁就能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商战的赢家。  相似文献   

9.
南方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公司)是一间国有企业,在面粉生产厂家日益增加,面粉市场出现供过于求,销售平淡日趋突出的条件下,他们既不怨“市场疲软”,也不怨“国有企业包袱重”,而是主动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尊重科学,运用超临界二氧化  相似文献   

10.
熊应明 《经济纵横》1990,(12):36-38
<正> 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萎缩”,市场疲软为建国40年所罕见,我国经济面临着“滞胀”危机。一般认为,较高的储蓄倾向只会促使疲软局势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储蓄成为人们的抨击对象。本文试图就储蓄持续增长作一些分析。 (一)市场疲软与储蓄增长的关系。我们认为,把市场疲软简单地归咎为储蓄增多的缘故是没有充分道理的。因为目前所说的市场疲软问题,是非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一种结构性疲软。只是部分商品销售不畅,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替代区间是极为有限的,需要的则买,不需要的则不买,可买可不买的比价格、挑牌号、择产地,在跌价预期增强的时候,“买涨不买落”,等一等,看一看,而强加的消费和储蓄都是行不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货不对路的“市场疲软”是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而非结果,当然这种  相似文献   

11.
由卖方市场演绎为买方市场的过程中,伴随大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许多企业大叫市场疲软,并寄希望于国家多出台几条拉动内需的措施。实际上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困境,更重要的还是靠自己去不断发现和寻找市场的新视点。《财富》杂志的总编约翰·休伊的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要满足还未被满足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视点,积极在买方市场下努力做好卖方的生意。 一方面,炼就一副敏锐的“市场眼”,寻找市场的“真空带”。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资源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消费潜力巨大。但对企业来说,潜…  相似文献   

12.
沈坚 《经贸实践》2002,(10):16-18
贯彻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是当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扎扎实实推进工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工业在“建经济强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曹礼品  田志龙 《经济师》2001,(5):113-114
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不外乎是六个方面 :亏于管理 ,困于市场 ,拖于技改 ,败于班子 ,陷于包袱 ,死于机制。市场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场所 ,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谁占领了市场 ,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然而 ,开发和占领市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如今“宁可找市长 ,而不愿找市场”的年代已经过去 ,接下来我们的企业只有面对现实 ,千方百计 ,才能成为市场的“弄潮儿”。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 ,企业如何才能开发市场、扩大销售 ,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呢 ?先让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据报道 ,1999年天津国美电…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流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市场疲软、产品积压”等交织在一起,已成为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试图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个人金融服务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市场。各商业银行纷纷将眼光投向以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它无疑是银行的“黄金业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环境中,随着全球化个人金融服务的扩大,将会给国内个人金融市场带来冲击,谁抢占了个人金融业务,把营销做好,谁就能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6.
信息选择与经验价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食盐市场,高档汽车市场,彩电市场的价格制定与形成,指出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朴素博弈的结果。价格博弈的实质是信息博弈,谁拥有的私人信息多,谁就能在博弈中取得主动,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经验价格”,“经验成本”的系列新概念,认为市场价格之和或商品价值与买经验价格之关构成的。经验价格源于买或卖的私人信息,是对其为搜寻信息所付出成本的奖励效用。经验成本则是当事人以当时经验认为的付出。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微观经济基础。当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时,进一步完善改制路径的设计尤其是规范交易程序至关重要。从改制程序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退出无非包括“谁卖”、“谁买”和“怎么买卖”三个层面,而当前“谁卖”、“谁买”和“怎么买卖”的不够规范,直接影响到改制结果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安定有序。一、“谁卖”的不规范,主要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激励相容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央所有,分级管理”的资产所有制形式,不仅为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经进入“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用好数据,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网络媒体是大数据产生的重要平台,对大数据的应用可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得天独厚,其通过对手中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把最合适的信息展现在最需要的客户面前,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取最佳的营销效果,变传统广告的“漫无目的”到“精确打击”,从“打扰型”到“服务型”,实现网络媒体广告的精准营销.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体系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需的,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功能和取向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云南劳动力市场在“结构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别歧视”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品牌竞争力:企业掌握市场“话语权”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尤其是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经营的“通灵宝玉”,更是企业掌握市场竞争“话语权”的关键所在。当今,“品牌”二字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和眼球。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经济的竞争就是名牌的竞争,谁拥有了名牌,谁就拥有市场“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打造品牌和发展名牌的宗旨和归宿就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