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政策的转变,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聚焦人口流动的消费市场,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人口净流入城市),探讨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入对大中城市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流入促进了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对消费市场规模的影响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工资水平在人口流动影响城市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人口流入提高了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对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是扩大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石智雷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61-68
构建有效的家庭禀赋框架和指标是研究农户贫困和农村家庭综合发展问题的基础。研究选取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河南省为样本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建立农户家庭属性和成员个体特征数据相链接的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家庭禀赋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和剖析不同流动状况的农户家庭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人口流动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值。成员中有回流劳动力的家庭,其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值就要明显高于家庭成员都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家庭,而又稍低于家庭成员有在外务工而没有回流者的家庭。就家庭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状况而言,有回流劳动力家庭的均值最高,其次是有成员正在外务工的家庭,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家庭最低。 相似文献
3.
4.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作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有关人口流动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的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不多.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实证分析.流入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的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5.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作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 ,但有关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特别是人口流动的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不多。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实证分析。流入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 ,区域间人口的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关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段规范高收入部门的用人机制以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消除外在环境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的发展特点和变动趋势,详细论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上海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282个地级市2014-2018年的数据,探究了空气污染对人口流动影响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对人口流入速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与人口流入速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关系。上述结论表明,政府应将空气污染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纳入环境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应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国家层面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防止在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出现“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决江苏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运用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在分析当前江苏人口流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公平、正义、共享的原则,以政府为首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寻求一种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消费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农村消费的可持续对于巩固和培育高质量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构建了评价我国省域范围内农村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综合考量了我国农村可持续消费的发展现状,同时从人口流动和电子商务两个角度检验了农村消费可持续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消费可持续水平参差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根据我国特有客观事实对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后认为,除农民工工资下降、务农收入提高和制度障碍及心理成本外,农民工工资拖欠风险和工作搜寻成本也是"民工荒"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包含异质性个体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在居民自主选择居住地与劳动供给时间的情况下给出了政府最优的土地配置和财政政策规则。研究发现,政府会根据目标函数中福利和产出的权重、各个地区的人均产出等变量及人口流动摩擦程度等参数制定各地区土地配置的总体规划。当人口流动摩擦较小或对于产出的关注程度较高时,对于高收入地区,政府应当将更多土地配置到住宅用地上。最优的财政政策组合可以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征税和对非房地产企业的补贴来实现,且对非房地产企业的政策总是优于房地产企业。由于住宅用地相对工业用地的价差内生于土地配置,当政府使用其最优政策时,可以得到住宅用地的价格将内生高于工业用地价格。 相似文献
13.
曾经户籍制度是限制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户籍制度所进行的深入改革,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曾经户籍制度是限制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户籍制度所进行的深入改革,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居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商论》2014,(10)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并验证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居民收入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工资性收入快速赶超是引起安徽省大规模农村人口净流出的重要原因;安徽省的农村人口流动未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总收入。最后,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引导农村人口流动、发展新型农民群体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龄青年的婚配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征婚启事的量化分析 ,发现初婚与再婚择偶的大龄青年在外貌、性格与人品、家境、学历与职业等择偶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 ,而在兴趣爱好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龄青年的婚配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征婚启事的量化分析,发现初婚与再婚择偶的大龄青年在外貌、性格与人品、家境、学历与职业等择偶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兴趣爱好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户籍人口行政布局与市域人口经济布局、市区人口经济布局的人口分布各不相同,江苏省13个地级市存在两种滞差现象.分析了江苏省地级市户籍人口行政布局、市域人口经济布局及市区人口经济布局的特点,揭示了江苏省地级市人口行政布局与人口经济布局之间的两种滞差现象,结合两种滞差对江苏省地级市进行分类探讨,给出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网络研究——基于百度LBS大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百度LBS平台大数据,运用GIS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我国334个地级市人口流动网络模型,测度并分析我国城市间人口出行流动的复杂性网络特征.大部分城市节点的入度与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口流动上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城市间人口流动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人口集散程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整个网络在空间上具体呈现“两大四小”多中心网络格局,空间组织上则以择优连接以及局部的邻近连接为主,空间距离依然是人口流动的重要束缚力之一.通过复杂网络指标测算分析,人口流动网络具备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特征,表明现实世界中全国范围内城市间人口可以跨越行政等级界限自由流动,网络化特征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