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韵  罗胤晨  文传浩 《科技和产业》2022,22(10):250-258
以产业生态化视角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区域协调发展内涵逻辑,并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两群”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主城都市区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产业结构和基础保障方面差异较大;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呈现西南-东北沿线向周边递减态势,产业结构和绿色效能方面差异较小;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呈现自北向南递减态势,产业发展各领域整体较不均衡。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经济》2010,(2):40-44
重庆主城区是全市经济社会政治中心,是直辖市实力和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引领“一圈两翼”发展的“火车头”。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的重要历史战略阶段,进一步强化主城区的引领和率先作用,加快主城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半森林一半城,一山绿景一山金. 盛夏7月,车辆穿行于崇山峻岭间,乌江在车窗外变换着姿态;阳光透过茂密的森林,光影斑驳;仙女山上随着音乐摇曳身姿的人们,将浪漫与激情在山间释放…… 这里便是被誉为人间仙境、度假胜地的武隆. 武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太原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群之一,提出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其中,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太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所以,太原城镇化要以太原都市区为抓手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在工业化初、中期,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进的结果。特别是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省十一次党代会基于“四区、两带、一线”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的新要求。因此,加快我省东部城镇化步伐,对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经济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政策对徐贾经济走廊发展的支撑作用,文章分析了徐贾经济走廊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徐州都市区功能、空间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徐贾经济走廊的都市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快速走廊建设,促进贾汪区融入徐州主城区发展,由郊县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3月24日,万州召开全区工业大会,并发布万州工业十强企业名单。这是万州推进工业强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集团冲锋动员令。作为渝东北城镇群的中心城市,万州紧扣"一区一枢纽两中心"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展现了一个区域中心大城强劲的经济韧性,走出了一条聚产成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产”和“城”协同发展,使产业依附于城市,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产业。“产城融合”在空间上的体现就是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空间整合,提高产业空间与所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空间自身发展,产业空间与依托城镇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产业空间发展的综合效益。城市和产业空间整合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工业区整体的自组织能力,进而扩大系统的整体开放程度和协同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促进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和优化,实现功能与结构的协调。从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空间关系角度来说,可大致归纳为主城区包含型、边缘区生长型、子城区依托型及独立区发展型四种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9.
区划调整后,石家庄市长安区新划入“一乡两镇”,面积增大近3倍,农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组成部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商贸市场发展空间明显拓展,三大产业齐全,比较优势突出。该区立足区位优势,集思广益,制定了城区工作新举措,即围绕“加快发展、强区富民”这个目标,突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这条主线,坚持“科技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环境促动”,加快税源富区、工业强区、市场活区、以德依法治区步伐,努力把长安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政治安定、城区环境优美、群众生活便利、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区。具体  相似文献   

10.
《重庆经济》2007,(8):13-16
渝东北地区是我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全市加快、率先发展的助推器,对新阶段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结合渝东北地区的现有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一圈两翼”总体战略思路,科学谋划,合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这一区域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以来,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浙江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推出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都市区经济要求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密切合作、科学分工、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当前,浙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不强,首位度不高,竞争力偏弱。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必须进一步做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设区市本级经济。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丛刊》2007,(3):16-19
余慈地区在宁波市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该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区域重新定位、协调发展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的战略决策和“北联”战略,期望通过加速余慈两市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的发展层次和综合竞争力。这是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现代化大都市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区划调整后,石家庄市长安区新划入“一乡两镇”,面积增大近3倍,农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组成部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商贸市场发展空间明显拓展。三大产业齐全,比较优势突出。该区立足区位优势,集思广益,制定了城区工作新举措,围绕“加快发展、强区富民”这个目标,突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这条主线,坚持“科技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环境促动”,加快税源富区、工业强区、市场活区、以德依法治区步伐,努力把长安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政治安定、城区环境优美、群众生活便利、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4.
<正>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9月7日,《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这是中西部第一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将广安与重庆主城都市区一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重庆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区(市、县)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重庆都市圈范围包括了重庆主城都市区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行政辖区全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2440万人。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江介绍,《规划》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都市圈建设的核心要义,以促进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同城化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工作的背景 1.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而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3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和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项目提出的主要背景及出发点是:其一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密集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二是为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分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整合区域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微观的层面是确立区域规划的综合统筹地位,应对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建设管理中的严峻挑战,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2014,(9):29-29
<正>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的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是渝新欧走廊的起点,是成渝经济区重庆主城门户,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重庆高新区主要由东、西两大板块组成,其中:东部石桥铺、二郎片区20平方公里居重庆都市区中心,按照"一轴、两核、四片区"总体布局,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构建"生态廊道"和"产业通道",正加快打造重庆市两大高新技术服务产业核心区,并配套商业商务、体育休闲、会展中介、创新孵化等  相似文献   

17.
《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余慈地区的功能定位之一为“适宜人居的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长三角重要的适宜人居区”,这为余姚加快推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正>大连地区的区域创新中心通过打造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大连“两先区”的建设和发展,并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人才和创新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此同时,创新中心的发展也存在改进空间。因而只有加快提升大连区域创新中心的全国影响力,才能助力大连“两先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川经济研究》2004,(10):38-39
以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为中心,利用城镇中心地的优势,充分发挥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逐步建立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大城市为骨干、中小城镇为基础,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分32明确、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社会服务设施完善、建设水平高、经济繁荣、管理高效、环境良好、富有文化内涵和活力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体系。以“一核”、“三区”、“四轴”、“四极”为基本构架,点、群、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提出了“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但二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缺陷。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的共建可以使西南地区在“一区一带”战略基础上克服“两张皮”的缺陷,形成“干”字形经济增长通道。共建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为理念,以产业共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为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结构功能完备、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组团式城市群(带)崛起、城乡一体化共建的网络式城市经济增长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