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南置业》2008,(6):84-9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并行发展。带来全球大都市圈之间分工和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日益强化,大都市圈拥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21世纪,构建城市网络几乎成了大部分大中型城市不可避免的战略。城市带,城市圈,城市群等城市地域集群景观不断涌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即将崛起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另一重要经济区的大时代,厦门经济特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必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尺度重组是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认知维度,城市与区域通过尺度重组实现地域空间形态的重构和社会空间治理的重构。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发现中国城市群空间重构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城市群地域空间重构逐渐形成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二是城市群社会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区治理、区域融合治理到区域一体化治理的重构过程。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服务于城市群一体化治理目标,强调城市群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将成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发展形态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尺度重组是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认知维度,城市与区域通过尺度重组实现地域空间形态的重构和社会空间治理的重构。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发现中国城市群空间重构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城市群地域空间重构逐渐形成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二是城市群社会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区治理、区域融合治理到区域一体化治理的重构过程。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服务于城市群一体化治理目标,强调城市群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将成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发展形态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城市网络外部性是挖掘城市群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网络外部性的理论构建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的实证方法,利用2003—2019年中国12个城市群1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的网络外部性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城市群外的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的劳动力和技术产生更强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且城市群内部的高铁可达性可以强化劳动力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关联度可以强化技术的正向城市网络外部性。根据本文结论,加强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完善城市群内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内城市间产业关联,是中国城市群未来实现城市经济协同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福建遇上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潮,当福州省会城市的远景期划。当商业遇上两岸三通,两岸关系回暖,商贸与旅游业的对接,会给福州带来多少商机?这是福州商业地产最具有吸引力的猜想。曾经,—个香港带动了整个珠三角区域经济,城市群涌现,商业迅速走向繁荣。按照这个逻辑,台湾之于福建的商业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群逐步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中,中部各省也都将城市群作为战略重点积极加以培育,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中部地区可能形成四个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东城市群。但由于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比较大,阶段性特征也比较明显,并非所有的省份都能够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随意打造的,政府只能促进或进行引导,为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首先,对当前国内外现实情况和城市群政策演进进行梳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解析二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最后,从培育壮大新动能、增强综合承载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五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群战略推进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莆田市质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质监推动、社会参与、各方协调”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有效运作,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13,(12):42-42
未来20年,城市化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而目前展现在中国人面前的“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三大都市群的崛起将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广州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多年来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房地产稳定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中原城市群地区对承东启西、拉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有关城市软实力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软实力的含义,提出了城市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软实力的策略在于增加以信任为核心的城市社会资本和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世界》2006,(10):20-20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指出,未来20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将呈现六大新格局。1、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2、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3、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4、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5、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6、跨国经济合作加强,次区域经济发展加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群的发育现状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空间战略是中国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按照城市群发育程度,由高到低可以划分为都市连绵区、成熟城市群、潜在城市群三类。当前中国已形成"4+8+12"的城市群级别结构,即4个都市连绵区、8个成熟城市群、12个潜在城市群,在空间分布上构成了中国"准菱形"的城市群架构。对比2010年和2000年的城市群发育状况可发现,城市群地区是中国经济、人口、就业的核心聚集区域,但经济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人口和就业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近日,莆田市质监局先后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议的意见》及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莆田市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结合质监职能实际,制定出台9条贯彻措施,全力服务港城崛起、助推海西建设。  相似文献   

14.
漳州是福建省南部沿海的地级开放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在福建省大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背景下,漳州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处于全省发展第一层面,应当充分发展壮大城市经济,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同兴共荣。本文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角度,分析漳州的城市建设现状,提出对中心城市发展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经济统计》2010,(8):36-36
国家发改委8月25日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则,要求中部六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舰划》实施具体工作方案,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国务院各相关部门要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意见,在12月底前报发改委备案。发改委同日公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一体化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纲领,支持城市群在重大改革领域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标志着以诲建省为主体包括广东东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这片海峡西岸区域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众多开发商看好海西的经济发展,认为海西经济区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圈。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海物流》2004,(6):15-15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徐宏源在上海出席“第二届中国长三角发展与机遇论坛”时指出,新世纪长江三角洲发展将面临五大挑战。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在数十个城市群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制造业增长息息相关。本文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并通过三重分解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如下:(1)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不同城市群之间分化较为严重,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定上升,而西北边远地区的配置效率几乎没有增长。(2)城市群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方言距离和姓氏集中度作为工具变量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3)从空间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城市间配置效率的改进,是城市内配置效率的2.5倍;从要素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对资本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大于劳动力配置效率改进;从结构分解来看,纠正不当配置在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城市群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矛盾,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挖制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