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状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随着种植结构和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山区农户生计行为从"生存型"生计转变成"发展型"生计。进一步构建OLS和FGLS模型,分析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参加培训有助于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亦有助于农户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比例;同时,台地面积少、健康水平高、参与合作社、现金或存款金额较大、海拔较低也有助于农户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而劳动力比重大、现金或存款金额少则有助于农户提高从事非农活动的劳动力比例,由此促进山区农户生计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引入到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用于分析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户生计状况的框架,并利用在陕西秦岭地区的农户专项调查数据对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的生计状况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贫困山区,外出务工改善了农户的生计状况,并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打工户的生计状况总体好于非打工户.与非打工户相比,打工户有着较好的生计资产,打工户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均优于非打工户,打工户陷入贫困的概率、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低于非打工户.本文的分析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生计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生计概念和对英国国际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重新认识,探讨将其应用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总结目前农民工生计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拓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应用领域,加深对农民工生计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丽  黎红梅  李培 《经济地理》2020,40(11):167-175
生计资本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两者相互关系的探讨有助于理解农户为实现可持续生计而采取的生计行为。基于湖南搬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影响生计策略选择的机理。研究发现:①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效应;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对农业主导型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效应;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非农经营型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②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搬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由农业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转化有显著影响,其中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转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对搬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由农业主导型向非农经营型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完善后续服务、加大教育培训、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产业等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是导致干旱区居民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构建生计脆弱性指标(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Index,LVI-IPCC)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干旱地区居民生计的影响。根据IPCC定义气候变化脆弱性的三个特征,选择新疆、宁夏两个典型干旱省份,调查社会人口指标、生计情况、社会关系网络、健康、食品、饮水安全、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数据,用复合指标和脆弱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在水资源、健康等方面的脆弱性更为明显,而新疆在社会关系、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方面更为脆弱。这种实证方法可用于被监测脆弱性,在缺乏地区性数据时检验某种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汤鹏主 《经济论坛》2014,(10):15-18
重庆武陵山区尽管农业经济总体实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长,但依然是生计型农业.现在该地区的生计型农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资源机遇、环境机遇和区域机遇.但是其挑战也不少,如十分薄弱的经济基础、脆弱的保障体系、较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严重缺失农业信息等,为此我们要通过树立复合型特色农业思想,积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名牌企业等,实现重庆武陵山区的生计型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西部山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但当地农户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经济状态,面临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对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来自陕西秦岭山区的1000多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户集约化生产策略的决定,结果表明户平均人力资本是农户采用集约化生产策略的关键,较高的孩子和老人比重阻碍了农户采用集约式农业生产策略.相关环境和扶贫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农户的农业生产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生计空间作为农户生计实践的重要载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空间的优化与重构,不仅是实现其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生活、生产、社交、制度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评价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改善效果,识别影响生计空间质量的关键障碍因子,揭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安置初期,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改善效果一般,仅有约35%的农户认为生计空间改善效果较好;(2)从不同维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活空间的改善效果最佳,社交空间次之,对制度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差;(3)耕作半径扩大、住房面积压缩、社区参与度降低、非农就业不足是制约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4)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可促进生计空间向城镇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也可能致使生计空间向无序化、边缘化和原子化方向发展。最后,针对性提出构建可持续生计空间的优化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失业保险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能从开发商或政府获得高额补偿金之外,其他欠发达地区处于适龄劳动力的失地农民一般得到的补偿较低,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面临挑战,亟需失业保险的保护和促进其再就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去土地对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影响显著;与没有失去土地的农民相比,失地农民更愿意参加失业保险.现阶段,政府应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到失业保险的保护之中,促进他们有效就业,从而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南省为例,从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3个维度建立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4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生计策略条件下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8年生计策略选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纯农型、务工主导型和工资经营型农户是河南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2)农户生计韧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增长速度慢且增幅小,表现为生计资本越稳定,生计韧性指数越高。随着时间的变化,生计韧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内部维度层能力失衡。(3)交通便捷程度、政府扶持、邻里关系、家庭劳动力占比、信息获取、户主受教育程度、教育投入等核心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强度各不相同。生计策略的选择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优化农户生计方式对生计韧性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1.
赵雪雁  任娟 《经济地理》2022,42(11):151-162
随着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中国已进入一个以次生贫困与相对贫困为主的新阶段。科学评估脱贫干预政策措施效果并揭示其关键影响因素,可为探索符合新时期农村贫困特征的减贫政策提供借鉴。文章以陇南山区为例,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脱贫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脱贫干预对陇南山区农户的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脱贫农户的生计恢复力较对照组增加了4.27%。其中,不同地貌类型区农户的脱贫干预效果存在差异,川坝河谷区农户的脱贫干预效果高于高山区和半山区农户;早期脱贫农户的脱贫干预作用效果要优于近、中期脱贫户。(2)脱贫干预方式的多样化程度与干预效果呈正相关,但随着干预措施多样化程度的增加,其增长幅度有所减缓。(3)农户的市场关注度、未来生活期望、克服困难的信心、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扶贫政策了解程度以及政策干预多样化、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补偿扶贫强度均对脱贫干预效果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脱贫干预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性别差异就扎根于社会之中。男性与女性在生计策略、生活方式的选择存在不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其是我国大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之一,生计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性别角度出发,以大同市农民工为调查主体,研究当今不同性别进城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发现男性与女性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较大,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基本没有差异,生计资本整体情况差异也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避免女性农民工成为"双弱势"群体。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工问题是关系我国由快速城镇化向健康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福建省为调研区域,数据来源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调查。根据农户收入来源不同,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为纯林型、兼业型和非林型,通过构建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对农户林种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纯林型向非林型转变时,呈现出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林地块数、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支出、家庭林业收入逐渐减少的趋势和家庭非林生产经营支出、家庭非林收入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农户种植竹林意愿为参照,与非林型相比,纯林型和兼业型对农户用材林和经济林选择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用材林选择意愿受户主年龄、是否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的影响,经济林选择意愿受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是否有林权证、是否加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否拿到过林业补贴、林业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农户根据不同生计策略选择不同林种,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缓解农户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DFID模型为研究基础,以农民的生计资本为框架核心,通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襄阳市襄州区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与其自主创业意愿的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研究的结果分析,提出了促进该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进城务工?或留乡发展?不同的村户有不同的生计选择倾向,反映为其对城乡生计信息的结构化诉求。本文从乡村区位差异及家庭异质性视角,探究相对贫困农户生计信息供求的城乡偏向及供求匹配程度。课题组基于在湖南省吉首市城郊和偏远乡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户脱贫生计信息供求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偏远乡村的相对贫困农户总体偏向进城寻求生计机会,表现出更强的进城务工信息需求;城郊乡村的相对贫困农户更关注乡村生计信息,对规模化农业自营、乡村创业就业的信息需求意愿较强,"逆城镇化"动能较足;(2)农户生计信息需求受其收入水平、经营资金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生计信息可得性则受到教育水平、干部帮扶、亲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应强化对相对贫困农户生计信息的精准援助,破解信息贫困;在偏远乡村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城郊乡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甄别不同类型农户的致贫成因,有序引导其脱贫生计选择,推动其分流融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因地制宜制定农村低收入家庭相对贫困防御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落脚点。研究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与生计多样性的耦合关系为世界减贫提供理论参考。以阜南县686户受访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模型、生计多样性测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不同生计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探究低收入群体生计多样性和生计可持续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具有一定差异,外出务工型农户相对贫困程度最低,相反,政府兜底型农户相对贫困程度最高。(2)生计多样性测度结果显示,兼业型农户指数最高,农业主导型和外出务工型次之,政府兜底型农户生计多样性指数最低。(3)受访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与生计多样性耦合关系类型多属于过渡类。不同耦合协调类型农户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是家庭因素、经济条件、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劳动力迁移的视角,之后改进农户模型以分析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家庭生计策略的影响机理,并利用陕西秦岭北麓地区1074户的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外地打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本积累,但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计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打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计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会减少本地其它活动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孔祥智  钟真  原梅生 《经济问题》2008,341(1):115-119
从乡村旅游和农户生计的概念出发,以山西的后沟古村、乔家大院、晋祠三个景区为例,详细分析了乡村旅游业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对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储量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各大资本之间也不断地相互转化与组合,共同促进农户生计的发展.分析表明,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户生计资本的积累和提升,但要进一步改善景区农户的生计还需要获得多方面的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