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产业集群现象也就是相类似或相关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现象得到了较多的关注(Porter,1998).我们认为,从企业运作角度看,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网络,企业网络是指有指向的动态协作的企业群(陈守明,2000).  相似文献   

4.
中国会展客流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均  陈君子  贾垚焱 《经济地理》2019,39(12):103-109
基于大众点评网络平台的会展大数据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复杂网络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会展客流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会展客源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会展客源市场的三大集聚区。②中国会展客流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深、成渝为中心的菱形空间结构,会展客流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82.05%的游客流动距离集中在0~50 km范围内。③中国会展客流网络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以北京、杭州、深圳为次核心的层级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效应。④会展发展水平、会展发展规模、商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会展客流空间的主要因素,其中,会展发展水平是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源自于临近地区间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还与地区间优势互补效应的发挥密切相关。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地理临近性在给模仿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出现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从而导致老工业区的没落。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分行业SP指数及其引申变量值的测量,发现在省域范围内制造业集聚存在一定的自相似性。而在跨省空间范围内,这种自相似性并不存在。省际间行业要素流动正趋于缓慢的集中优化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这一演化趋势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空间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并购是企业发展战略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以纵向并购为主的手段,可以解决物流企业进入门槛过低的问题,以及目前物流市场结构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要成长为能够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物流企业,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物流行业振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缺乏产业集群量化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引入并对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进行了介绍。在指出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所存在的不足及其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集聚具体情况对该产业集群识别法进行了适当改进,并举例说明了对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改进后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缺乏产业集群量化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引入并对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进行了介绍。在指出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所存在的不足及其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集聚具体情况对该产业集群识别法进行了适当改进.并举例说明了对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改进后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培育我国企业集群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群 《经济师》2003,(8):71-72
文章指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普遍呈现弱势 ,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不强等问题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培养国内的企业群落 ,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发展区域经济 ,提高区域竞争力 ,提高产业的国家竞争力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打造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确定新世纪物流技术战略这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把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发展该领域的系统化和网络化技术,并使其适时更新换代,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和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物流的准确、快速、节省和高效性。建立起适应物流“循环型”经济社会所需求的交通运输系统,提高海、陆、空立体网络运输体系的安全可行性,并使交通运输适应物流业大发展所提出的多样化、灵活应变和技术不断升级的需求,以此拉动交通运输和物流领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南开大学《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  相似文献   

11.
12.
企业规模异质性与产业集聚: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梅 《经济前沿》2012,3(6):84-100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的驱动力量看,制造业集聚的强化效应与地区异质因素两股力量都在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由此可以判断制造业集中趋势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大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时空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测度方法,并结合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特性进行了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进行了2001—2009年的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跨城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城市间总部—分支机构的联系表现得更为频密且逐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程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尽管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在增强,但是城市体系的层级性却有增强的趋势,核心城市的多区位企业集聚现象更为突出,多中心程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整体网络的拓扑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4.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27,自引:5,他引:122  
王缉慈  童昕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个当今公共政策的重要课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商讨解决,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我国研究地方企业集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南省2007—2016年的水果产业数据,分析得出云南省水果产业主要分布在滇东南的红河、滇西的大理以及滇中的玉溪,总体上呈现出"以红河为核心+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从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发展水平3个方面,建立物流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确定轴心节点城市;利用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各轴心节点城市的辐射范围,并构建以滇中水果物流圈和滇西水果物流圈为核心的云南省水果产业轴辐式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16.
众多与港口物流相关的企业绕港而居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文章首先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港口物流业集聚形成的机理与特征,分别对物流业集聚产生的价格领先效应、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与经济扩散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港口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港口物流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14个集装箱港口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塞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8年的港口物流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区域港口物流经济发展整体差异不断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其中1990-1993年、1999-2001年及2004-2007年三个时段的发展差异逐步缩小;②基于不同分组的组内、组间发展差异明显,但组间差异一直是导致港口物流经济发展总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③交通区位优化、相关产业及发展政策、信息与人力资源状况以及航运网络优化等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企业的竞争范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演进为供应链的竞争以及竞争战略向竞合战略转变,物流产业集群呈现出明显的共生特征,进而形成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存在有利于资源集聚、整合与共享,从而有效地创新物流服务和提升竞争优势。因此,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既是集群内外企业间互动所形成的结果,也是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日、韩、美等物流强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当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没有“共生”,这些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因此,研究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成区绿地率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尺度依赖性,基于多尺度视角对其进行分析、综合研判不同尺度间关系,可更确切且全面地揭示其特征,为探寻最佳研究尺度,以及制定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城市绿地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和尺度方差等方法,将地带、省、市3个尺度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究1996—2015年中国建成区绿地率区域差异。1)差异测度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我国建成区绿地率区域差异在3个尺度上长期存在,均呈现缩小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2)尺度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建成区绿地率尺度方差及构成由大到小依次为市级、省级、地带级,即尺度越小,其尺度方差越大,对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越大。  相似文献   

20.
青海藏毯企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集群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强有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各地区竞相培育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关于企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的概念一直混淆不清,相互替代使用。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内涵和本质加以区分,并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青海藏毯企业是集聚而非集群,要加快青海藏毯企业由集聚到集群,必须建立相应的助推机制,并强调青海地方政府的扶持对藏毯企业集群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