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经济地理》2021,41(5):103-1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全球文化贸易数据,借助网络分析软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2000—2017年重要时间节点的全球文化贸易网络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文化贸易规模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美国、英国和德国文化贸易总额始终位居前三,中国文化贸易总额增长明显,国家间文化贸易额位居前列的主要是欧美国家。(2)全球文化贸易网络密度整体较高,呈现稠密化趋势,国家间文化贸易往来密切,网络发育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两极分化显著。(3)全球文化贸易网络三个中心性统计特征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重要节点国家稳中有变,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和中介能力强的国家存在差异。(4)全球文化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国家主要是以美国、英国等为主的欧美国家和以中国、日本为主的东亚国家,边缘国家数量在逐渐减少,整个文化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5)全球文化贸易网络社团划分明显,社团间存在整合分裂的演化特征,空间上连续性与分割性并存。  相似文献   

2.
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论如下: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东各国的贸易依赖程度较强,与中东欧各国的依赖程度较弱;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依赖度增速最快,与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的贸易依赖程度减弱速度较快。中国向五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从俄罗斯进口矿产品居多,从新、马、泰进口机电产品居多,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商品由矿产品转变为纺织品。定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依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从“整体—社群—个体”三个层面系统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结构,经济体间的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主要形成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的亚太贸易社团和以德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欧洲贸易社团;中国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枢纽性角色;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相互依赖效应、聚集效应、感染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的影响,经济规模等外生因素也显著影响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下,如何评估中国的实际出口竞争力,以及如何观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演化方向和路径?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贸易的"质"和"量".文章将TiVA方法与衡量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市场渗透率(MPI)指标相结合,构造出基于最终品进口市场的增加值市场渗透率(MPIVA)指标,进而测度与分析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及其成因.研究表明:(1)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其增速已放缓.中国在行业市场上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在提升,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制造业,且服务业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上升.(2)出口的行业内增加值上升和出口向国内增加值高的行业转移,共同构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竞争力上升的原因,但主要是来自出口的行业内效应,而非出口的行业间效应.(3)中国行业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出口行业本身的直接增加值效应,而是来自上游行业的间接增加值效应;中国制造业出口本身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仍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文章为提升中国出口行业本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贸易地位以及优化中国出口行业的贸易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全球钨制品贸易格局的演变受各国间贸易依赖程度的影响,基于经济相互依赖理论,采用复杂贸易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钨制品贸易格局及中国所处的竞合环境,探究了中国重点合作伙伴和贸易结构优化方向。研究表明,当前全球钨制品贸易呈现出“多中心化、碎片化”格局:国际贸易区域化明显,整体贸易依赖度持续偏低,贸易联系较为松散;核心进口国对全球钨制品贸易流动的主导作用加强;中国处于全球钨制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贸易独立度与反控制能力有所提升,但资源配置及贸易控制能力较弱,面临出口大国博弈和进口市场制衡的双边困境。为应对全球钨制品贸易竞合环境,中国应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利用好欧洲与亚太地区两大市场,与进口国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创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梳理了2001—2015年15年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与格局的演变历程,并采用HM指数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长。2015年,马来西亚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对象,越南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对象。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这几年与越南的贸易额增长迅速。(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由逆差逐渐变为顺差,且顺差逐渐增大。(3)中国出口对东南亚国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小于东南亚国家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非对称性显著。(4)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关税政策等是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关系到企业的治理能力和绩效,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乃至国际地位。本文从增加值视角重新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和结构分解方法,并改进了Chor et al.(2014)的企业位置测度方法,进而实证测算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2000—2014年中国整体上游度和生产复杂度显著提高,产业链向上游延伸。(2)一般贸易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出口上游度高于加工贸易企业,但进口下游度低于加工贸易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出口产品更多地用于中间投入品,离最终需求的距离相对较远,进口相对上游产品进行生产,而加工贸易一般进口相对下游的产品进行简单组装加工形成最终消费品再出口。(3)东部地区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出口上游度相对较低,偏向于最终消费品出口,而进口下游度较大,偏向于进口基本成型的中间品,体现了东部地区的加工组装特点。(4)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各类出口上游度相对较高但进口下游度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国有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最高。此外,企业全要素生产、人均工资水平和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上游度具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230种制成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数据计算了中国进口技术结构的历史变迁与现状、19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的出口结构以及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11年期间,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中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初级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份额上升,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早在2000年之前就超过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及地区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类型不同,它们在中国进口中的地位也不同;中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比较大,中国与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的相互依赖度比较小,中国进口对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依赖程度都小于这些国家及地区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主要出口国。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进口的发展具有共享性、包容性,不仅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出口,还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晖 《经济地理》2015,35(2):22-29
根据文化簇群理论,将31个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样本国家(地区)分成六个不同的文化簇群,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1995—2011年间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文化距离之差对中国与它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对中国与它们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对不同簇群内各国的出口比进口更容易受到文化距离的影响;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各文化维度上的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簇群差异,且影响方向不同。根据上述结论,将我国贸易伙伴国进一步细分为:不敏感型、出口敏感型、进口敏感型和双向敏感型,进而为我国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铜矿石贸易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2007—2014年国际铜矿石贸易量为数据,通过建立研究对象的加权网络和随机网络,从贸易整体格局、贸易社团化和主要贸易国地位三个方面对铜矿石贸易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铜矿石贸易存在小世界特性,且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中国、美国和秘鲁之间的贸易关系日趋稳定,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倾向于形成一个贸易群,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动相对较大;中国、日本作为铜矿石进口大国,智利、秘鲁作为铜矿石出口大国,美国、南非作为贸易桥梁,这些国家在国际铜矿石贸易中均以不同国家角色成为贸易核心地位国家。还有一些贸易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它们的贸易影响力大都由它们的贸易合作国决定。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矿产资源,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锡矿产业链为切入点,基于5种锡矿典型产品的2012—2021年国际贸易数据,构建锡矿产品国际贸易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全球锡矿产业链贸易整体及个体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中国在全球锡矿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及不足。结果表明:(1)锡矿产业链上中下游典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都存在一定集聚效应,但上游集聚效应低,中下游贸易效率较高。(2)锡矿产业链贸易呈现小团体化,社团内部以少数国家主导,德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在中游及部分下游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3)中国在全球锡产业链贸易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特别在下游产品的控制力,但在原材料供应上高度依赖进口,在中游产品贸易中缺乏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中心性、联系强度和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60个国家和地区7年的数据,以Koopman等提出的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制造业增加值率作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测度指标,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异质性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联系强度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无显著相关关系.这意味着生产性服务贸易来源多元化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进口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论主要存在于高收入经济体样本中,发展中经济体在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中获得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3.
正贸易就是世界话语权。但贸易体量和规模绝不等于话语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自2009年起,中国晋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而此次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然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4.
谭丹  马顺甜 《经济地理》2022,(9):110-119
文章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对2001—2019年国际大豆贸易加权网络的格局演化和社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大豆贸易网络呈现规模先扩张、后收缩的特点,整体联系较弱,2016年后开始出现集聚发展的趋势;(2)呈现“两心分离”网络格局,网络中出口核心国家是巴西、美国,进口核心国家主要有中国以及西欧国家,核心“中介”国家是加拿大和西欧国家;(3)全球大豆贸易网络主要存在3个稳定的社区,社区分布具有明显地理特性,社区内部出口国家主导较多,“中介”国对社区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中美两国在社区中的地位变化具有不同特征。建议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分散大豆进口来源,扩大社区范围,紧抓收购权和定价权,进而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5.
扩大进口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削减视角出发,量化分析扩大进口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文章通过区分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份额和支出,将服务业拓展为可贸易行业,构建了一个包含全球价值链特征的可量化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2000—2014年不同用途产品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削减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加入WTO削减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使得中国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价值链,GVC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指数分别提升了53.7%与197.3%,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中间品进口贸易成本削减导致的;(2)仅削减进口贸易成本会使中国更趋近于全球价值链下游,整体位置指数下降了14%,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中间品激增导致中国前向生产长度指数中的国内生产长度减少,但中国前向生产长度指数的GVC生产长度却是提高的;(3)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平均进口贸易成本仍然较高,将中国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进一步削减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会使中国GVC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分别提高155.6%和176.5%。本文对理解扩大进口战略的影响和政策措施具有...  相似文献   

16.
曲越  秦晓钰  黄海刚  夏友富 《财经研究》2021,47(6):33-46,60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FTA数量的增长和层次的提升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FTA对象?文章基于ADBMRIO和OECDICIO的国别(地区)贸易增加值数据,通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FTA数量和FTA层次对中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FTA的建立使中国与成员国(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FTA对贸易增加值的作用仍然以广延边际为主,FTA深度对贸易增加值的集约拉动需要继续加深;与传统贸易活动相比,FTA在全球价值链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大;FTA参与度较高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与中国建立FTA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竞争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与中国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建立FTA有利于中国贸易增加值的提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距离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正在逐渐下降.因此,中国应加快FTA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增加FTA数量的同时,加强FTA的深度建设,注重FTA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在亚洲邻国的基础上,加快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FTA谈判步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贸易流量指标分析表明,台湾地区与包括大陆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不平衡的互补贸易关系,对大陆出口依赖明显,对东盟等其他贸易伙伴进口依赖明显,致使台湾地区对大陆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敏感.基于多边阻力条件的引力模型分析表明,海峡两岸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双方经济增长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台商对大陆直接投资存量、海峡两岸贸易政策等.“大三通”、ECFA关税减让等政策的效果显著且不断放大,两种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2-2008年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货物与服务贸易数据,从全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别等几个层次,分别对全球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家和前10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存度(包括总依存度、货物与服务贸易依存度,以及进口与出口贸易依存度)进行分析,结论是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保持稳步上升,各国对文化创意产品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步加深;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市场包括发达国家和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鉴于这一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应当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赢得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市场,中国是否因"贸易竞争效应"挤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还是通过"全球价值链效应"促进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呢?本文基于2000~2014年10个发展中国家在HS两分位水平上对世界各国的出口数据,考察各国出口供给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供给能力同步提高,相关性强;各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供给能力有所下降,但中国出口供给能力的波动较小;反事实研究显示,在中国出口供给能力保持在2000年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平均下降1%,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平均下降0.7%,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增加0.02%,这表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价值链格局中,贸易摩擦所导致的单边技术管制不仅会对一国出口贸易利益形成冲击,还会对全球产业价值链和国际经济格局重塑产生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强调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多元化.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法测算框架,分析在中美贸易摩擦历史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中间品进口依赖度,评估美国单边技术管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及国内产业链的冲击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出口增加值中源自国外增加值部分比例在大幅下降,但计算机、电子和光学制品、电气设备等行业仍十分依赖国外中间品投入;欧洲、美国和日本是中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口依赖度最高的地区,且中国出口中来源于这些地区的国外增加值占比低于流出占比.美国单边技术管制对中国出口的冲击,通过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国内各行业及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形成差异化的"放大效应"和"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