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开放的经济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正面临环境和条件重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准确判断并把握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任务,找准加快推动建设全面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为在其他领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内外融通的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全面开放体系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地位需要逐步由跟随者、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更高认识;诠释了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改革与开放之间辩证关系的再解析;包含了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开放的规模、拓宽开放范围和领域、提升开放质量等一系列目标集成。为了建成全面开放经济体系,要求全面提升中国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塑造国际经贸合作新秩序的能力;利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创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补齐开放领域、开放区域、开放对象等结构不平衡的短板;同时还要有效防范和化解扩大开放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贸易强国的建设、对外投资模式的创新等则是加快建设开放经济体系的重点抓手。  相似文献   

2.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香兰 《北方经济》2017,(12):27-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内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支撑.在新发展阶段,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结构协调优化、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等目标,发挥我国产业发展的制度优势、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先发优势等,着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锻长补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四个方面的发力点:一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四是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近来高层会议频频提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问题。会议明确,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会议还提出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等论述。  相似文献   

6.
李西江 《改革》2012,(8):25-30
金融发展能够从多个角度影响经济结构优化,一国的金融结构应当与实体经济结构相适应。现阶段,我国金融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为改变这一状况,应从六个方面着力:规范发展证券市场,调整融资模式;优化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金融机构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保持区域间资金投入的适度平衡;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资金聚集效应;建设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三农"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中国已经建立全球最齐全、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不少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居于全球前列。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相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环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绿色低碳水平不高、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驱动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等五个方面。应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合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助力绿色转型,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持续提高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从拥挤效应和外部不经济、产业结构趋同性、创新能力不足及要素结构不够完善等四个方面指出了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随后从政府宏观规划、资源配置、外部环境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人才保障机制建设、融资保障机制建设、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专业市场的培育、自律性行业协会的成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政府应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并指出了政府在建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冯英 《辽宁经济》2012,(3):46-47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上下承接的特殊地位,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工作层面。一般来说,各个县(市)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各自发展的区域特色,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不可能"全面开花"。在众多的产业中选择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并向产业链、产业集群方向推进,发展板块产业、链式产业,真正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战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拥有“人力资本红利”逐渐释放、工业产业链配套齐全、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挑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重要内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加快形成我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必须正视这一阶段我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将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为一体,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我区向产业分工体系中高端延伸,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提升进程.  相似文献   

12.
邱慧 《中国报道》2023,(5):46-49
<正>民营经济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现代化产业体系再次成为关键词。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这次会议上,“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被调至“恢复和扩大需求”之前,上升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下大力气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缓解政府性债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快破题,着力补上产业、创新、区域、支撑保障能力、开放、营商环境、投融资、生态环境等突出短板,推动全区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14.
外向型经济的产业体系是以出口为导向,以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价值增值,通过国际市场确认产业竞争地位和制造业水平,而形成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产业体系.它包括出口加工型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出口服务体系,出口农业体系及出口外贸体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东北地区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证.而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实施意见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构筑整个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产业体系,这对拉动东北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产业升级,承接产业转移,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渝地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成为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具有建设双城经济圈的良好基础。应重点针对成渝地区在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短板,着力构建“双核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塑造以长江上游生态为屏障、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的高品质美好生活圈,打造成为内陆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区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更是国家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呈现主体实力仍相对不足、不同县域之间分化日益凸显、产业发展低层次日益固化等特征,发展面临着环境及土地双约束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要素向上单向流动与高质量发展要素需求、财政收入增长迟缓与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等多重矛盾。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困境上,建议以理性上级政府的顶层设计为基础,有为县域政府的先行先试为支撑,强化县域内生发展能力为关键,加快县域对内对外开放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范围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提出了发展信息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推动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实现经济结构重大调整的宏伟战略。通过发展互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优化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需求、产业、收入分配和城乡、区域结构,将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借助较多的数据分析了中部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流通业在中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流通观念、发展现代化流通业、完善城乡流通体系、调整企业规模结构,以及加强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措施,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加快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内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首先是制度层面上的调整,目标是塑造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的机制,为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证,首要的、关键的问题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从政策的层面看,经济结构调整应该盯住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三个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包括:疏通城乡隔离的通道,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基础是提高各次产业的素质,并为在此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协调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和均衡发展的重点是西部大开发;调整市场结构,分别培育城市、农村和国际三个市场,弥补市场的结构性缺陷;政府为结构调整必须提供两个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社会保障与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谢磊 《科技和产业》2020,20(10):154-157
云浮市自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分析云浮产业发展现状及经济发展环境,发现其经济发展存在着五大短板: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市场机制作用有限、传统产业发展受限、新兴产业布局进展缓慢。经济动能转换缺乏创新要素投入、产业载体建设滞后、传统产业挤出效应和珠三角虹吸效应明显是短板产生的主要原因。补齐经济发展短板需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产业对接、优化营商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