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刘曙光  段佩利  尹鹏 《经济地理》2019,39(9):198-206
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2010年以来,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德国、法国农产品贸易额始终处于第一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空间分异明显,印度是中国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②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密度整体较高,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农产品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特征。③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三个中心度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重要节点国家稳中有变,核心国家和中介能力强的国家存在差异。④国家个数最多的凝聚子群包含的国家相对稳定,国家个数较少的五个凝聚子群的组团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很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贸易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空间圈层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7—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从“整体—社群—个体”三个层面系统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结构,经济体间的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主要形成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的亚太贸易社团和以德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欧洲贸易社团;中国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枢纽性角色;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相互依赖效应、聚集效应、感染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的影响,经济规模等外生因素也显著影响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地理》2021,41(3):113-125
文章运用复杂网络的社团分析方法,探究1988—2018年(1G~4G时代)手机全球贸易的社团演变、社团间贸易匹配关系和比较优势、典型国家/地区供需关系问题。研究发现:(1)手机全球贸易历经4个阶段,形成欧非、亚洲、西太平洋3大社团,智能手机时代欧非社团手机品牌由盛转衰,但内部贸易紧密且一体化程度最高,亚洲与西太平洋社团占领全球出口市场份额,其中亚洲社团呈现幂律性与群簇性崛起。(2)亚洲与西太平洋社团出口竞争力较强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欧非社团较弱且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亚洲与西太平洋社团贸易互补性与结合度最高,属于对称性相互依赖。欧非社团进口单方面依赖亚洲、西太平洋社团,属于非对称性依赖。(3)亚洲社团以单核心社区为主,网络负配性与富人俱乐部特征明显。欧非社团以多核心社区为主,成员地位相差较小但区域集中性强。西太平洋社团社区类型多样且同配性与无序性特征明显。(4)手机需求大国的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各国/地区进口占有率较高,进口贸易非对称依赖与垄断性极强;手机供给大国/地区的出口对象多元化现象明显,各国/地区出口占有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地理》2021,41(7):119-127
粮食安全与国际粮食贸易是世界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对此关注依然有限。文章尝试利用2000—2018年231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贸易关系数据,采用网络密度、平均距离、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指标,对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贸易网络逐渐趋于复杂化,网络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全球粮食贸易组团始终处于不断分化融合的动态演化中;2000—2018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发生重塑,中亚和东南亚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地位逐渐上升,而欧洲则呈下降态势;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南非、英国是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国家,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而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较低。最后从自然、经济、政治、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对其演化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数据,文章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其演化特征、空间结构和中国地位。研究表明:(1)数字服务贸易参与国家日益增加,但网络连通性和扩散性较差;(2)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进程缓慢,各国的贸易地位差异大,“一带一路”倡议较好地促进了多边贸易;(3)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显著的社团性,凝聚子群数量2010年以来变化不大,但凝聚子群内部参与国有变化,不同子群内部联结强度有别,子群之间凝聚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4)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特性,相对点强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呈现“帕累托”分布,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限制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不再呈现“双峰分布”,两极分化加剧。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合作伙伴相对稳定,但贸易圈有待扩展,核心竞争力、控制力、独立性和贸易自由度均有待提升,急需防范贸易依赖风险。  相似文献   

6.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和随机面向对象模型,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中国高校合作论文数据,探究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校间合作日益频繁,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处于活跃期;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据网络重要位置;网络联系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结构,联系强度存在地理距离衰减规律;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存在7个内部成员较为稳定的高校社团,社团具有空间连片式集聚特征;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受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以及高校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是地理邻近性、互联网发达程度、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和随机面向对象模型,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中国高校合作论文数据,探究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校间合作日益频繁,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处于活跃期;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据网络重要位置;网络联系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结构,联系强度存在地理距离衰减规律;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存在7个内部成员较为稳定的高校社团,社团具有空间连片式集聚特征;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受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以及高校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是地理邻近性、互联网发达程度、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工具,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沿线国家间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密度和关联性均较高,具有极佳的连通性,贸易潜力巨大。(2)在贸易网络中,中国处于网络中心地位,中东欧、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处于重要网络节点位置,中亚、南亚、西亚部分国家处于贸易网络边缘位置。(3)整个贸易网络分为4个板块,各板块主要表现为内向贸易、外向贸易和双向贸易,不存在经纪人板块,体现出贸易网络极佳的互惠性。(4)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有显著正向作用;锂电池贸易差异、是否为接壤国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和贸易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近的营商便利指数、物流绩效指数、关税水平、燃料贸易水平及地理距离有利于国家间建立新能源汽车贸易联系和提升贸易强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1):39-48,146
基于2006—2019年联合国班轮运输双边连通性指数(LSBCI)矩阵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全球班轮航运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样本期内全球班轮航运网络密度与效率仍偏低,具有"小世界性"、自稳定性和循序渐进的结构特点;②网络由四大及其八小子群构成,在空间上呈现由均衡化小片区向非均衡化大片区转变的"小核心大边缘"特点;③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节点,其节点强度、中心性和异质性特征表现更好;④中国的节点强度、特征向量中心性和核心度逐渐位居全球首位,而节点差异性和中介中心性仍有待加强;⑤海运能力差异、双边贸易额、海运区位优势和经济规模差距将显著促进全球班轮航运网络演变,而双边互联网信息化差距和地理距离则产生显著抑制影响。最后,文章就中国国际海运发展和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谭丹  马顺甜 《经济地理》2022,(9):110-119
文章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对2001—2019年国际大豆贸易加权网络的格局演化和社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大豆贸易网络呈现规模先扩张、后收缩的特点,整体联系较弱,2016年后开始出现集聚发展的趋势;(2)呈现“两心分离”网络格局,网络中出口核心国家是巴西、美国,进口核心国家主要有中国以及西欧国家,核心“中介”国家是加拿大和西欧国家;(3)全球大豆贸易网络主要存在3个稳定的社区,社区分布具有明显地理特性,社区内部出口国家主导较多,“中介”国对社区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中美两国在社区中的地位变化具有不同特征。建议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分散大豆进口来源,扩大社区范围,紧抓收购权和定价权,进而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2021,41(2):35-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渐进式开放路径和贸易规模的高速增长导致贸易地理格局的重构和贸易网络的演化。使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分析省区对外贸易地理格局和贸易网络的演变。通过计算省区出口贸易节点中心度和结构熵刻画出口多样化和均衡化特征,使用聚类分析揭示省区出口目的地结构的相似性特征,从国家间多维邻近性和省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分析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出口网络拓展的驱动力。结果发现:①各省区出口多样化和均衡化呈现总体上升趋势;②省区出口网络节点的地理格局发生显著演变,主要目的地节点增多且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③具有相似出口目的地结构的省份呈现集聚分布特征,省区间溢出效应和国家间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对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④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显著影响省区出口贸易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航线数据下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性特征与社团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望保  韩茂凡  谢智豪 《经济地理》2020,40(1):34-40,49
由节点(航空港)和连接线(航线)所构成的航空网络代表了城市间的空间可达性和连通度,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的空间关系有重要意义。采用2016年全球航空网络数据,文章尝试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性特征并进行社团识别,以期能加深世界城市网络等级体系与结构的理解,并为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基于航空网络的世界城市网络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层级性特征,高层级城市高度集聚在西欧、北美和东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和具有重要航空中转能力的城市,如莫斯科、迪拜、安克雷奇等城市的位序相对较高。通过社区挖掘算法识别出13个"社团内部紧密联系,社团间的联系较少"的社团,包括8个大型社团和5个小型社团,其中8个大型社团基本覆盖了全球。结果表明,虽然绝大部分国家整体上属于同一社团,但8个大型社团界线明显超越了国家界线。航空网络是城市联系的重要测度指标,且文章研究城市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城市,而非早期研究仅选主要城市作为案例而忽略了主要城市与非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因而能更全面刻画世界城市联系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网络变化与驱动机制对稳定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网络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各国间贸易网络结构凝聚力不断提升、网络效率逐步提高。(2)贸易网络呈现多等级轴—辐结构;子群格局地理集聚特征明显,中国在子群内部保持绝对核心地位,但地位优势和关联程度均呈下降趋势;度中心性稳定增长,各国贸易多样化发展。(3)经济规模、工业规模、人口规模和科技进步对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都起到正向驱动作用,驱动程度依次为经济规模、工业规模、人口规模、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矿产资源,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锡矿产业链为切入点,基于5种锡矿典型产品的2012—2021年国际贸易数据,构建锡矿产品国际贸易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全球锡矿产业链贸易整体及个体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中国在全球锡矿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及不足。结果表明:(1)锡矿产业链上中下游典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都存在一定集聚效应,但上游集聚效应低,中下游贸易效率较高。(2)锡矿产业链贸易呈现小团体化,社团内部以少数国家主导,德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在中游及部分下游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3)中国在全球锡产业链贸易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特别在下游产品的控制力,但在原材料供应上高度依赖进口,在中游产品贸易中缺乏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支持下,文章将以往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分析的时间维度延展至1985—2020年,基于复杂网络视角,对人口迁移网络组织结构及时空演化特征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人口迁移规模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主要人口迁入地,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则为主要人口迁出地,且迁移网络呈现显著“小世界”特性;(2)随时间推移,迁移网络分散和空间不平衡程度逐步增强,东北地区面临更严峻的人口外出困境,迁移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先下降后升高;(3)迁移网络结构在1985—1995年呈四社团结构(华北、长江、华南、西北),在1995—2015年呈三社团结构(华北、长江、华南),在2015—2020年呈四社团结构(华北、长江、华南、西部),北京、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持续是人口迁入核心节点,川渝地区在2015—2020年成为人口迁入中心;(4)人口迁移网络格局演化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调整、社会转型、政策利导的经济地理投影。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中心性、联系强度和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60个国家和地区7年的数据,以Koopman等提出的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制造业增加值率作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测度指标,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异质性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网络中心性和网络联系强度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无显著相关关系.这意味着生产性服务贸易来源多元化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进口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论主要存在于高收入经济体样本中,发展中经济体在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中获得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RGM)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一带一路"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集成电路贸易网络密度不断增大,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位于贸易网络核心位置,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网络中心性的各项指标有明显上升;块模型分析表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中亚和南亚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主溢出板块区属于主溢出板块,中、东欧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ERGM模型分析显示,创新水平高的国家之间更容易产生集成电路贸易往来,经济实力强或创新水平高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出口贸易,地理邻近和文化关联会促进贸易,研发投入、政治稳定性、贸易与信贷自由度对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85、1995、2005和2015年的湖北省交通路网,使用栅格成本距离、加权平均旅行时间、重心演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和节点中心性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交通可达性改善及交通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交通可达性与交通联系网络紧致程度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同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近10年是湖北省县域交通可达性和交通联系网络发育提升最为迅猛的阶段,鄂中、鄂东已经开始趋向形成一体化的交通联系网络。(2)交通可达性与交通联系网络均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但可达性优势区有向鄂西移动的趋势,交通联系网络则表现出以武汉、宜昌、襄阳为中心的等级结构差异。(3)可达性改善程度呈现"反自然地形"的态势,显现出边缘山区提高快,中部平原地区提高慢的"边缘—核心"格局。体现在交通联系网络中即呈现出直接联系显著增多,网络中转效率提升明显,城镇间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9.
采集2003-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GBA)和旧金山湾区(以下简称SFBA)发明专利转让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维度,分别构建GBA与SFBA的城市间、组织间以及主体间技术转让网络,以探索湾区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GBA的城市间技术转让网络由以“广州”为核心的单核结构向以“深圳-东莞-广州”为核心的多核结构演化,但香港、澳门与内地核心城市间联系松散,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SFBA的城市间网络由以“Santa Clara-San Mateo”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向以“Santa Clara-San Francisco-San Mateo”为核心的多核结构演化;(2)企业间转让是GBA组织间网络中最重要的转让模式,产学研间转让呈现衰退趋势,金融机构在网络演化中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转让是SFBA网络中最重要的模式,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3)SFBA和GBA的主体间技术转让网络均具有高频率小群体和低频率大群体两种结构模式,网络演化由少部分关键主体主导,且形成了基于核心主体的星型转让模式;(4)与SFBA主体间网络相比,GBA网络结构稳定性较低,持...  相似文献   

20.
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估测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时空演化格局,并从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的角度揭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全球已经形成以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三个区域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主体,三个区域内部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支撑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空间格局;2全球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的复杂性与完整性大大增加,各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在研究期内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的空间递减过程,地理邻近依然是有利于促进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一个重要因素;3全球多数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比较松散,仅少数港口的联系紧密,这种全球集装箱运输贸易港口分布格局等级差异的形成是世界海运贸易网络区域分异、组合特征的反映;4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首位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港口的相邻或接近以及集装箱运输贸易组团核心强大的经济吸引力,成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首位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