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2)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3)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4)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相似文献   

2.
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是自然资源部基于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提出的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新思路。基于当前海洋资源管理面临问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以及空间资源计划管理经验,研究并提出海洋空间利用计划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构建原则、目标和制度体系。通过以上研究,拟为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深度开发利用海洋、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大力稚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标志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本文从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对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开发保护管理能力,构建生态保护屏障以及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期助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作为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在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从强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到率先进行海岛生态市建设,再到提出创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海洋产业的快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遭到了严重冲击,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等日益受到重视。"2015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宁波论坛"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及制度保障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海洋生态经济科技与组织创新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生态安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旨在通过学术研讨以及与政府决策者交流互动等方式,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向纵深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原则,根据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机制,对海洋生态补偿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丛春  胡洁 《海洋经济》2020,10(5):57-64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应从科学利用与优化配置海洋资源、谋划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打造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思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东景  李培英  杜军 《经济地理》2006,26(2):216-219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获取海洋产品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外界的严峻挑战;海洋经济实质上是海洋生态经济,是陆地生态经济向海洋的延伸;海岸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价值核算,调整和修正海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以反映海洋资源的耗竭和环境退化;加强海洋经济省的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注重观念、运行模式、新技术和机制等的创新;应强调平衡发展战略与非平衡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获取海洋产品的经济活动。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文章认为,海洋经济实质上是海洋生态经济,是陆地生态经济向海洋的延伸;海岸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应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价值核算,调整和修正海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以反映海洋资源的耗竭和环境退化;应加强海洋经济省的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注重观念、运行模式、新技术和机制等的创新,强调平衡发展战略与非平衡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8)
海洋生态退化问题是全球都面临的严峻挑战,海洋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进化,减缓海洋生态危机。文章分析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由此出发分析其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作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公众参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健全海洋资源使用的公众参与机制,重视公众参与的文化传承机制,健全公众参与的行动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我国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探索的,由中央层面为发起者和考核主体、以地方层面为运行者和实践主体,通过对不同行政层级的生态文明相关指标达标考核为手段来促进各类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化的过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由海洋生态产业、海洋生态制度、海洋生态文化和海洋生态社会四个因子组成的系统。认为当前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申报、建设、考核、验收和管理办法存在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创建过程缺乏有效激励、建设主体权威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按"四因子"进一步完善示范创建的考核指标设置,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布局划分和功能定位实施创建分类推进,增强资金奖励、政策优惠以及实施常态化考核奖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洋资源的特性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美 《经济地理》2001,21(4):478-482
不同的海洋资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概括起来,海洋资源的特性主要有丰富性,递耗性,更新性,递增性,不稳定性等;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内涵包括对海洋资源的协调利用,高效利用,公平利用,环保利用等。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关系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从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内涵、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3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拓宽研究视角,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研究,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机制等未来研究方向,以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白福臣 《新经济》2014,(10):79-79
先简要谈一下补偿理论概述.有学者认为,海洋生态补偿是指海洋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对海洋资源的所谓权人或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其目的是支持与鼓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急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海洋产业发展理念,加大对受损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力度,重点改善城市生活岸线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岸线的公众亲海功能,提高绿色安全的海洋水产品和优质高端的海洋生态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具体看,应强化海洋产业综合管控,发挥海洋科技引领作用,保障海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海洋资源供给结构,促进由生产功能向生活、生态功能转变;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海洋产业发展短板;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和融资机制,化解过剩海洋产业产能;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促进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实然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制度在弥补市场失灵、解决外部化方面,为不同主体提供环境服务保障了现实的经济或财政刺激。这一制度在不同的适用领域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生态补偿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领域,但在海洋环境保护的某些特殊领域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生态补偿制度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刚刚起步,且在实践中陷入了困境。海洋生态补偿在我国海洋保护的现实性与可行性究竟如何?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状况、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域使用权制度、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减少因生态保护造成的贫困等进行全面论证,才能确立海洋生态补偿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海洋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力量。但由于对海洋资源的价值存在低估现象,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仍然存在着诸如粗放经营以及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等许多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并总结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将用海者的外部损害成本内部化,由此抑制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比命令与控制型政策工具更具有明显的管理绩效优势。在总结分析相关基本概念、补偿责任、补偿方式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炼了更易于政策设计操作的用海项目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为实证对象,建立了完整用海方式分类体系下的区域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科学、高效、可行的海洋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法律体系;转变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制度化阶段,并形成了"1+6"的制度体系。在旅游大众化趋势不断提高,旅游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应正确理解可持续旅游的含义,并充分认识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文章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相关制度安排,从制定可持续旅游发展条例,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并推动立法研究,探索建立旅游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可持续旅游发展账户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