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洪飞 《当代财经》2002,(1):39-42,74
阿根廷的经济形势引起了人们对阿根廷是否会发生货币危机的关注。通过介绍70年代以来阿根廷历史上的货币危机以及分析阿根廷目前的经济状况可知,阿根廷经济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公共债务和经济衰退,而造成这两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阿根廷目前的货币制度。大量的公共债务和经济衰退使阿根廷发生货币危机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市场失去信心,货币危机就会随时爆发。  相似文献   

2.
阿根廷一直是美元化的积极倡导者,但阿根廷危机的爆发却迫使阿政府放弃了实行了11年的货币局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货币局制度的内在缺陷是造成阿根廷危机的根源。对比货币局制度,彻底的美元化更有利于一国的经济,最终本文得出结论,阿根廷危机只是美元化不彻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2002,(7)
阿根廷危机的启示 吴国平(《读书》杂志2002年第6期) 阿根廷经济从衰退走向危机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在经济危机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又演变成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危机,启示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扬 《经济论坛》2002,(15):43-44
一、阿根廷深陷危机1998年至今,阿根廷经济陷入停滞和衰退,即使在“新经济”的黄金时期,阿根廷经济也是毫无起色。四年多来,阿根廷的失业率在15%以上。2001年6月,阿根廷出现了剧烈的金融动荡,进入12月以后,阿根廷局势急剧恶化,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社会混乱,抗议活动和街头暴力活动不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换了3位总统,其中的1位总统甚至公开宣布,阿根廷无力偿付1320多亿美元的外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暂停偿还债务的国家。阿根廷的国家风险指数也从2001年初的800点飙升到…  相似文献   

5.
一、阿根廷对阿根廷来说,80年代是在银行危机中开始,也是在银行危机中结束的。80年代初期,阿根廷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处理这次危机的办法以及其他因素加在一起,使阿根廷在80年代末期不得不面对又一次银行危机。危机的开始。阿根廷80年代初期的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长达4年之久的经济萧条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骚乱和总统走马灯式的更迭。从表面上看,阿根廷危机的原由是长达4年的经济萧条。但其根本原因与亚洲金融危机一样,都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必然结果。不同的只是:亚洲各国是钉住汇率制度并开放资本市场,其逻辑的必然结果是货币冲击危机;阿根廷是货币局制度并开放资本市场,其逻辑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动荡。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导致的米德难题出发,分析阿根廷危机和亚洲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赢利能力不足,但凯恩斯主义者和紧缩主义者(紧缩政策的支持者)都不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解决危机的办法在现实中都难以奏效。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通过国家支持的刺激计划(再分配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这并不能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利润率下降趋势,所以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并不成功。紧缩主义者希望通过缩减债务来提高赢利能力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同样也不起作用。这些结论尤其适用于正处于危机中的衰弱的欧元区经济。我们通过对阿根廷的研究发现,2001年经济危机后,阿根廷的经济之所以恢复了增长,并不是由于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政策所导致的,而是由于新的效率更高、剥削率更高、有机构成更低的资本代替了先前遭到破坏的生产资本。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初期,货币局制度较好地适应了阿根廷的经济状况,有效地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稳定了金融形势。但货币局制度有着内在的缺陷,在阿根廷存在着高货币替代的情况下,货币局制度导致阿国政府丧失调节经济灵活性的致命弱点逐渐显露,继而导致了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与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相伴随,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公共风险在不断扩大。公共风险一旦变为现实即成为危机,构成突发性事件。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底的土耳其财政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经济危机,到前不久的伊拉克战争危机和现在的遍及全球的非典危机,都表明了公共风险的存在和不可避免性。尽力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是一个方面,而当风险变成了危机,突发性事件来临时将如何应对,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阿根廷经济的当前状况 ,对阿根廷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进行探讨 ,进而分析货币局制度对阿根廷经济的不利影响 ,并对同样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中国香港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危机"一词,曾经属于拉美和东南亚,典型如阿根廷这样经济金融危机频发的国家.美国是否会陷入如阿根廷的金融死亡循环呢?笔者试图从危机原因和两国货币地位角度比较两个国家危机的不同来做出解释,并对人民币今后的走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由于政府债务无法按时偿还,阿根廷和巴西成为全球先后宣布破产的国家。在回顾两国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速度、行业影响程度,国际收支规模,货币贬值情况和失业率水平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两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两国政府针对疫情所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后两国政府大规模财政支出增加是导致政府债务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多年来阿根廷和巴西的经济结构不完整与社会福利支出过多是导致本次两国政府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也是根源所在。上述分析给我国的债务管理启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全球应对负外部冲击策略的协同性和构建金融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卢江  黄旭 《经济纵横》2023,(10):24-3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4.
坚持求真务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3年,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9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将进入急剧变动时期,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也会逐步显现。从20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史来看,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都放慢了增长速度,甚至出现过现代化过程中断等社会危机。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使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5.
陈颖 《时代经贸》2010,(14):131-131
2007年2月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也就是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和央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着我国地方政府辖下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的经济水平,制定合适的政策,合理、科学地定位自身职能,然后逐步转变,在危机寻找新的出路,使社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王浩 《中国经济评论》2007,7(10):29-31,36
上世纪,阿根廷贸易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错配导致了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长期以来,阿根廷深受庇隆主义封闭政策的影响,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使其优者变劣,劣者不优。不仅使产业结构失衡,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同时,长期实行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但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长期的高消费、低储蓄与进口替代导致了低的资本积累率,政治家权利欲望只能以巨额的财政赤字与高筑外债来维持,当政权无以为继时又靠通货膨胀来掠夺财富,从而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循环。另外,阿根廷在贸易自由化之前允许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显然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外资政策开放,但宏观经济不稳定,中国企业投资有限。本文从分析阿根廷在全球和区域的引资情况入手,结合国际机构的相关评价,梳理了阿根廷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特点,同时阐述了阿根廷的对外开放历程,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阿根廷农业、能源以及基础设施的能力和经验,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债务危机在全球化时代成为愈益常见的经济现象,它不仅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发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发达国家。那么引致债务危机的根源究竟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还是偶然因素,本文对此展开剖析。文章认为,金融资本主义的全球影响、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以及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是引发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政策选择则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是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单独指责某一个人或某一项政策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为应对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世界各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英国作为危机的主要受创国之一,在应对危机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视角。由英国国家科技和艺术基金会出版的《应对衰退:创新如何拯救低靡》报告,成为英国以创新为主题促进社会长远转型的理论先声。报告提出危机孕育创新,应该从当前所采取的经济拯救计划中,孕育未来,促进社会长远转型,而不是简单的应对和危机管理,并第一次定义了这次危机是全球经济高度网络化的结果,必须构建新的网络结构予以应对(网络化衰退,网络化措施)。这些观点被理论界认为是介于凯恩斯主义和熊彼特创新理论之间的中间路线,提倡供需两方面推动,特别提倡创新是从长远角度增加需求和供给的现实选择。本文详细分析了报告的思想内涵,提出了在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我国在制定创新政策时一定要具有全球视野等观点,对我国以创新应对危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