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科技与企业》2007,(5):30-31
如今“中国”这两个字仿佛成了万用橡皮膏,哪里出了漏子就往哪里贴,仿佛窟窿被贴上了,便和新的没有什么两样。于是,这块橡皮膏被贴在管理上,便有了“中国式管理”。  相似文献   

2.
《上海标准化》2004,(8):4-4
由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标准》)从本月起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8月31日,据悉,这也是政府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在全国首次统一。  相似文献   

3.
欣然 《上海质量》2003,(9):50-50
福布斯来了,在APCE上海之后,在上海赢得世博会主办权之后,在上海刚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企业家城市"之时,在上海正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到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转变中.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地震中,所有参与救援的人都成为了“英雄”,唯独受到谴责的,是企业家。地震之后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也亟待一次形象重建。  相似文献   

5.
陈荣清 《企业导报》2003,(10):46-47
<正> 《车工诗》,对于当代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十分陌生的。它不像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那样,为众多的企业家所器重。那么,是否只有运用《三十六计》才能获得商战的胜利呢?非也。笔者近期研读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商道》和台湾作家高阳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发现中外商贾的经营理念,与二千七百多年前《车工诗》的狩猎叙述有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说是企业文化的又一发现。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4,(9):52-57
江湖无情。倘若葛君明或他的下属对这位张春明说些宽慰温和的话,或是倒杯暖暖的茶水,再好一点到附近吃个便饭……也许,悲剧就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记忆中,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闻如此多的企业家集中“出事”了。 上一次的记忆定格于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牟其中、史玉柱、管金生、褚时健……他们中的大部分而今已经消隐;这一次,从杨斌、仰融、周正毅开始,到赵新先、倪润峰、黄宏生、唐万新、陈久霖、郑俊怀……  相似文献   

8.
9.
柳传志 《中国企业家》2008,(8):42-42,44
我对“中国梦”也还是有一定心得和体会的。32年前,就是“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的时候,你叫我们这些人怎么放开胆子去做梦?鼓励我们做好梦?也没法想到中国的未来会有今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赚大钱的是“大”企业家,捐大钱的是“伟大”企业家。做大官的“称作”大人物.做大事的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相似文献   

11.
12.
周永亮 《经营者》2007,(12):72-72
如果说战略是一个企业的“心脏”,那么组织就是企业的“手”。企业的战略再好,如果没有组织手段作为企业的保障,这个战略将永远只是心中的一个梦想,不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应如何定义?我认为,企业家应该是一种制度,一种团队制度。对此,可以作出如下论证。一、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团队制度的企业家在现实中已屡遭失败的命运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我国曾推出过一批又一批所谓的企业家,但真正能以企业家称号善终的人几乎没有。对于这种现象,社会流行的观点往往是归咎于国有企业的体制或企业家个人的品质等原因。近年来,随着一批批民营企业家的相继失败,特别是像顾雏军这样一些高学历企业家的夭折,人们则不得不为之深思:我国企业家如此来去匆匆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基于企业家屡遭失败命运的这样一个事实,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的五大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2008,(20):87-94,96-100,102-106,108-119
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成果,是中国企业家阶层整体性的浮现和成长。 接下来你会看到中国商业帝国大厦中最早的一批身影:有些人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自称或被人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但在我看来,我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被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商业会议常常被冠以"企业家"会议的名称。但在我看来,我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  相似文献   

17.
客家研究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客家研究到客商研究,再到客商企业文化研究,进而研究客商企业家精神。客商典型代表张振勋具有创新与开拓精神、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等企业家精神的共性,其特色是强烈的社会责任和爱国爱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姜汝祥 《中国企业家》2009,338(9):118-119
中国商界需要“新改良主义”,一切又回到了“五四”,回到“新文化运动”,那是现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真正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改变世界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改变世界的人是否会是企业家呢?这些问题在当下尤其富有意味。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本应在几个月前就可以得出结论——“是”。但直到今日,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仍在进行,答案依旧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