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卓 《企业文化》2010,(6):50-5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作家被朋友邀请参加笔会,她衣着简朴,态度谦虚。身边的男作家问她:“请问小姐,你有哪些大作发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而且只写过一部。”他很不屑地笑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你那一部是什么小说7”女作家平静地说:“《飘》”。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李海荣 《劳动月刊》2012,(11):12-13
她是一位专栏女作家,也是一位动物保护者。2010年,她在北京高速公路上拦截下贩卖猫狗的货车,轰动全国……但是仅仅一年后,她竞然因为一场情感孽缘而不幸遇害。 业主遇害,数千网友悼念 专栏女作家熊莺的正式职业是北京佳禾拆迁公司部门经理,至今未婚。她与一个名叫罗少杰的中年男子同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BDA样本小区。2011年9...  相似文献   

3.
邢志 《成功之路》2011,(2):22-23
内丁·戈迪默是南非著名女作家,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作家(1991),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的第七位获奖者。笔者研读她的传记,探讨她的人生经历,深感她成功的关键在于她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面对困难从不气馁,不轻言弃,顽强拼搏,直至成功。她那坚定的思想意志,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4.
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位美国汉学家对我盛赞他刚会见的一位中国女作家,说是真了不起,中国文学大有希望,甚至中国大有希望。什么原因?———“我问她,中国最好的作家是谁,她点点自己的鼻子!”看到我很惊奇,他解释说:“须知,这是一位中国人,而且是中国女性。传统中国不可能允许中国女人有这样的自信。”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风靡全国,洛阳纸贵。那种粗劣的而且明显失实的拜金夸富,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在一次座谈中,我说了一下看法,在座的人一致反对:“别忘了,这是一位中国女性,只手在美国打出一片天下。这是一场伟大的…  相似文献   

5.
换偶像     
丁天 《中国企业家》2008,(17):120-120
写字台右首,原先摆了张女作家的肖像,是赛珍珠。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赛珍珠的书。只不过扔掉她的书之前,发现作者照尺寸和一幅莫名其妙出现在我桌前的镜框正好相匹配,而且作家长得也还过得去。女作家长成这样,以我的经验,就很不容易了。虽然她的书写得浅薄点,可表情肃穆,眼神还挺深邃,用演艺行的话说,是坨儿好,有卖相。就这幺,莫名其妙摆放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6.
有位年长的外国学者,专程来中国拜访一位作家,他们约在一家餐厅见面。这位老人步行赴约,路上特意到花店买了一束鲜花,新采的马蹄莲和绿叶簇拥在一起,显得格外清雅。老人熟悉这位年轻作家的创作风格,他清楚,她喜欢这样的花束。  相似文献   

7.
我说的这个梅大姐不是别人,就是我省著名作家、散文艺委会主任梅洁。认识梅大姐,是在省作家协会散文艺委会组织的到石家庄某部教练团军营采风活动中。当时按照通知,我于7月3日下午3点到省作协报到。在会议室,我见到了七八位先我而到、有认识和不认识的来自各地市的作家们。在青年女作家、散文艺委会副主任程雪莉的介绍下,我和大家相互认识并一一握手。当见到一位个子不高、体态稍胖、衣着利索、一条酱深色的发带系着浓浓的短发,白皙的圆脸上架一副眼镜、大约60岁左右的女同志时,便知道了,她就是我省的著名散文作家梅洁。真想不到,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认识一位青年作家,听了他对过去的讲述后,我发现他是靠着踏实的步履走到今天小有成就的。  相似文献   

9.
刘旭辉 《劳动月刊》2012,(12):21-22
离婚的她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在经历一次险遭歹徒打劫的危险后,她请了一位武功高强的男保镖。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保镖除有一身好武功外,也是一位事业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他到底有什么企图?为什么要隐瞒真实身份接近她?  相似文献   

10.
孟繁宏 《活力》2009,(11):111-111
尽管萧红故去已六十多余载。但她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仍然熠熠生辉,馨香飘远。意念流长。萧红是一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乡土作家,她的作品充满着北大荒的地方色彩和乡野韵昧。她的作品不仅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而且还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1.
在 1996年召开的《陕西审计》通讯员会议上,一位作家兴致勃勃地为代表们作写作辅导讲座,其精采的讲演不断引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作家,便是人们熟知的袁银波先生。   袁银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他是一对只字不识的文盲的后代,他是一颗黄土地上苦命的种子。汉代黄家藏书阁--兰台秘阁,是他出生的地方;古周原悠久的黄土地,是培育他渐渐长成的沃土;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的军营,是锤炼他性格并初作文学尝试的基地;“西安事变”时“蒋委员长”的幽禁之处,是他如今工作、写作和生活的地方。   他不会忘记,那是 1971年 5月的一天…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7,(1):I0016-I0016
有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白胡子老人。她并不认识他们。于是邀请他们进屋吃点东西。“我们不可以一起进去一个房屋内。”一位老人指着他的两位朋友说:“他的名字是财富,他是成功,而我是爱。”  相似文献   

13.
另一个巧合     
作者的故事让·多米尼克·博比,一位法国病人,一位用眼皮写就了纪实小说《潜水衣和蝴蝶》的作家。他不仅仅感动了法国,还感动了全世界。博比曾是法国著名女性杂志《她》的总编辑。199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管疾病使博比陷入了深度昏迷。经过抢救,他终于被医生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不幸的是,他的大脑受到了严重损伤,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除了左眼皮能够跳动外全部瘫痪,但他的心智能力尚且正常。医生诊断为罕见的“闭锁症候群”病。  相似文献   

14.
修思禹 《英才》2013,(6):116-118
导演李安说,严歌苓不是一个好编辑,但是一个好作家。出版人路金波说,严歌苓是中国写作功底最扎实的作家。严歌苓自己说,我不知道,我不写作会干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15岁的文艺女兵,在部队里爱上了一位年轻军官。每天她都要制造一场"偶遇",见到他,不说话,只是摸摸军装上的第二个纽扣,这是他们之间的暗语,意思是:我把情书放好了,你快  相似文献   

15.
《财会月刊》2013,(4):I0004-I0004
1918年7月,23岁的湖南人蒋廷黻,在法国巴黎的基督教青年会华工服务中心担任干事。一位年轻的法国姑娘,匆匆跑进华工服务中心,向他详细介绍了一位杨姓中国男子。在她看来,该男子具有诸多优点,因而急切地恳求蒋廷黻按照中国习俗为她做媒,无论如何都要促成她与他的婚姻。  相似文献   

16.
青春事件     
冰星 《陕西审计》1996,(3):42-42
谈了两年的他和她,竟然要吹了。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她是一位百里挑一的美人,而他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审计人员,两人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越谈越不投机。终于,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她表情平淡地告诉他,说她的父母对两个人的事不中意……  相似文献   

17.
逆境与本质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  相似文献   

18.
婚姻比较学     
婚姻是门比较学,取长补短,才能比出好婚姻。她与两位要好的朋友相约,都趁没孩子时,结伴带老公去旅游。可在旅游途中,她看到她们的老公忙前忙后充当护花使者,可自己那位,走路两手空空,相机都让她提着,吃饭自顾自,入寝是她给他倒水拧毛巾。有时,她也提醒他学学样,可他一笑了之。为此,她有些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19.
高媛嫒 《民营科技》2009,(12):72-72
林芙美子作为近代日本文坛的一位多产女作家,通过她的战后作品《浮云》的分析,折射出了女主人公雪子其飘泊、堕落的背景,对父权制度的抗争和挑战以及她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深层心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雪子的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板把全部资产投资于一种小型制造业项目,但因世界大战爆发,原料来源中断,企业被迫破产。他为此痛苦至极,想过自杀,最终他选择离开了妻儿,成了一名流浪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一本名为《创业者》的书,此书令他鼓起了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该书作者要求帮助。当他找到作家说完他的故事后,作家却说:“我满怀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很想帮你,但我无能为力。”流浪汉感到绝望,脸变得苍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