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企业将经济管理环节做好了,才能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规模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本文从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几点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虽地缘相近,文脉相系,但由于市场、经济、历史等方面原因,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将强化旅游业对该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文章尝试从差异和原因出发,借助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实现三省一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洲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非经济贸易合作的范围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在中非经济贸易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同非洲之间的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非经济贸易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未来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庆市40个区县1997-2009年人口和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重庆市直辖以来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及其关系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如下: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特点;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中,但总的来说不断趋向协调,表现在人口与经济集聚协调发展的区县数量不断增多;自相关分析表明Moran's I由1997年的0.7254下降为2009年的0.7162,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类型的数量都有所减少;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及关系的变化与自然条件、区位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变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甚至错误,表现在公允价值定义与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冲突、价值与价格混淆、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认识不准确、计量重点把握不当、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混乱复杂等多个方面。美国公允价值研究的真正突破表现在:(1)对公允价值可靠性认识态度发生了悄然转变;(2)明确提倡价值计量,为澄清价值计量属性和货币计量单位提供了契机;(3)提出了后续计量概念,这是会计动态反映观的开始。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实际上暗示了公允价值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的下降会引起储蓄率相对于投资率上升从而形成经常账户盈余,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从而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然后运用中国199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经验结论与理论模型预测一致,人口结构变化能够解释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变化的近45%。在控制了其他解释变量后,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依然显著。文章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经常账户余额指标、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动态设定也非常稳健。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而“脱实向虚”在微观层面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实体企业金融化.本文着重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和治理对策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回顾与总结;并结合既有研究现状和最新的政策背景,分别从以上四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以期为之后学者开... 相似文献
11.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耕地、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预测,确定未来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间呈显著相关性;耕地流失和建设用地扩张变化与GDP变化率之间分别呈现"S"型和"倒U"型关系,模型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性正在减弱,而耕地流失仍处于高速流失时期。为了减少土地压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作为对沿途区域经济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文章以青藏铁路为例,重点从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两个方面研究分析青藏铁路对其沿线经济的影响:①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②对工业结构的影响;③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影响;④对旅游业的影响;⑤对西藏经济布局和城镇发展的影响;⑥对格尔木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就未来该地区的投资方向与重点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吉乌铁路建设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和沿边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吉乌铁路这个运输大动脉的贯通将会形成新的亚欧大陆桥的一条南通路,改变新疆现有的交通格局,为新疆的外运提供一条方便、快捷、安全的运输大动脉和新的能源通道,对新疆的产业结构、边贸、边境旅游、服务业和城镇布局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新疆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配置等方面将会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并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重庆市40区县1998—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重庆市在空间上划分为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Ⅰ)、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Ⅲ)三大经济发展阶段区域,探讨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要素逐渐扩散,多数区县进入Ⅱ区域,Ⅲ区域逐渐缩小至渝东边远地区;②工业化由Ⅲ阶段向Ⅱ阶段演变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日趋强烈,当工业化进入Ⅰ阶段时,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缓和。土地产出率在Ⅱ阶段增长最快。区域土地产出率的演变规律与其土地利用变化相吻合,具有随工业化进程呈"倒U型"演变的特点。③承载性功能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于生产性功能土地,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贡献的差距逐渐拉大。研究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所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的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17.
广州市内环路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广州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内环路建成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和影响进行推断,预测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对交通效果的评价,更从多元的角度尝试对交通与环境的变化,引致土地价格和用途的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防患于未然的政策与措施,最大可能地发挥内环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苏州沿江地区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依赖工业和外资、抗风险能力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在分析该地区的发展态势、特征与问题、机遇与挑战基础上,研究了苏州沿江地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多中心增长、发展走廊、蓝色和绿色生态走廊、土地混合利用、渐进式开发等策略,从总体上引导苏州沿江地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