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以广西凤山县为例,分析了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題,提出了在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建设什么及如何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地关系与新农村建设问的联系;然后选取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县作为实例,将禄劝县划分成不同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并分析其人地关系特征;最后探讨了不同人地关系特征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1):1-16
本文以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紫云自治县3个县(区)168个村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调查表明,安顺市农民收入低,扶贫任务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和饮水问题尤为突出;农户贷款难;村集体收支对上级补贴的依赖程度高。安顺市新农村建设的初步经验是:坚持分类指导,搞好村庄规划;注重试点带动,逐步推进;以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医疗设施;采取参与式方法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家园。  相似文献   

4.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实现路径。以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文化软实力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全方位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该探索对西部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度大些,但只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找准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和难点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生态保护是前提,脱贫致富是根本;人力资源开发是自然资源开发的决定性因素;解决温饱是绝对贫困现象消除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吴英 《辽宁经济》2011,(12):46-47
中小企业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吸收大量城乡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有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以及65%左右的新专利,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60%,对税收贡献率达50%。然而,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先天的财务脆弱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经营的稳定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和2010年以来的全球通胀,都给中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财务困境,促进中小企业长远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彩周 《特区经济》2012,(3):276-278
发展创意产业有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创意产业由于起步晚、人才匮乏、知识产权法规不健全等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在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整合、人才培养、法规修订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农村建设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妥善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把我国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进城务工现象成因、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作用、生存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本认识,文章提出在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和改善生存状况方面,建立健全法制是前提,加强和完善制度安排是核心,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是关键,加强政府监管和监察是根本,从而实现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居民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序、科学协调的开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法制保障又是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法制保障还存在立法不完善、宣传不到位、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综合系统的角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对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相关立法工作,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投入,逐步提高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法律素质等等,以期扎实有效地推动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朝着既定的目标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关镇,是重庆渝北区的一个山区小镇。1998年,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变化是全方面的,发展是立体的、协调的、有机结合的,同时,它又是科学的”一个包含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立交模式”凸现在欣欣向荣的巴渝大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闻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6):100-10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5.
搞好黑龙江省贫困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对推进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黑龙江"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黑龙江省贫困地区生态经济建设,应从增强政府组织管理能力、加大环保和绿色消费宣传、多渠道筹集和有效利用建设资金做起。  相似文献   

16.
《World development》2001,29(1):119-13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poor women and men and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cprs). It locates poor people's use of cprs within a wider focus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which argues that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need to build on people's assets and strengths, and identifies cprs as a crucial element of poor people's coping and adaptive strategies. The article considers evidence from India and West Africa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poverty reduction, equity, gender and management issues.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governments which have re-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poverty in recent years will find that cprs provide an entry point to understanding poor people's perceptions of poverty and for building on their capacities.  相似文献   

17.
曹爱军  方晓彤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26-129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微观组织,其文化的生成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甘肃地域文化的传统性、封闭性和超稳定性。地域文化的这些特性使得甘肃中小企业的文化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基于这一认识,甘肃中小企业文化的现代转型,应当在地域文化的扬弃和社会文化生态的优化中探寻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从新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今文化需求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日益融合,在国家发展总体框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农村流通体系的现状,总结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利益分配格局,规范政府行为;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提高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打破地方垄断,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格局;改善流通设施,提高农村交易效率;制订流通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