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牧业增效,解决好农牧民增收问题,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牧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海西州东部经济区基本属于农牧结合地区,聚积了全州绝大多数农牧业人口.解决东部经济区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农牧区的繁荣与稳定,也关系到海西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2.
《北方经济》2010,(15):15-15
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中央当初提出新农村建设时就强调要把“生产发展”作为首选目标,而且三令五申,建设新农村不单是建村庄,重点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曾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也关系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执政地位.为了解日喀市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现状,破解日喀则市农牧民增收的难题,日喀则地委党校课题组深入日喀则市甲措雄、纳尔和聂日雄三乡,以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农牧民的收入来源、消费状况、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及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从多方面分析制约日喀则市农牧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和阻碍农牧民增收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旗是农业大旗,长期以来,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去年开始,旗委、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分析新时期制约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旗农业面临的挑战,在深化对旗情认识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建设畜牧业强旗”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我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 (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中,农牧民收入占20%的权重,是头等重要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发展轨迹呈稳步提高态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1元提高到2002年的20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6.07%。然而,从近几年农牧民增收形势看,2000年农牧民收入增长1.3%,2001年  相似文献   

6.
孙静  李常亮 《北方经济》2005,(12):35-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内蒙古自治区本世纪重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破解“三农”瓶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治区主席杨晶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不断繁荣农村牧区经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但也不能脱离“三农”论“三农”,它的解决要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内蒙古“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统筹城乡”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7.
沈亚军 《开放潮》2005,(9):47-49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怎样开辟增收途径?发展农产品加工是较快获得增收的关键一着。对于农产品加工,专家称之“升级工程”,农民叫它“生财产业”。在今天入世的新形势下,再不千方百计地把这个“富民”产业搞上去,单纯在农业内部调来调去,不但解决不了农产品市场制约问题,而且也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因此,要从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农产品加工问题。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品牌化经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达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牧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党委和政府必须解决的紧迫工作。“十五”期间,省委和省政府已将农牧民增收摆在了重要位置,并确定了“农牧业人均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6%”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宿迁市探索建设城乡统筹试验区,算好土地节约、农民增收、集体积累和资金平衡“四笔账”,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三同步”,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杨建国 《发展》2006,(12):10-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充分表明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服务“二三农”的决心和信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甘南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农牧业基础地位,有效改变农牧村贫困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增加和提高农牧民收入及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以“宁波市农村社会事业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民需求、地区发展差异及老人群体特征等三个视角,总结宁波市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农牧民增收,是关系到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区广大农牧民群众收人有了很大的提高,农牧民年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52.97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2402元。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农牧民吃、穿、住、行各方面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制约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体制性、长期性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等现象仍然存在。鉴于此,本文拟从政府政策视角对如何更好地促进西藏农牧民增收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机制的农业保险,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发挥重要的“保护伞”作用。为了解农牧民对金融保险服务的现实需求,最近,  相似文献   

14.
坚持城乡统筹 促进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九亿农民奔小康的核心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机制,解决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本文在把握城乡统筹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构建收入分配、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五大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勇 《中国经贸》2008,(24):132-132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该目标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角度,对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高度概括。水污染防治作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创新“三农”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杭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村经营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三化”步伐,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张德江书记多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要“反弹琵琶”、“逆向思维”,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三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2004年11月12日省委、省政府在佛山召开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场会,主要是通过总结推广佛山等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经验,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研究对策,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推动新一轮农村各项改革,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三化’”一文,是在“三农”领域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和谐广东的力作。对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山区极具指导意义,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8.
尉强 《北方经济》2011,(24):3-4
当前促进内蒙古农牧民增收这个重大主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牧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全局。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省区,尤其需要做好这项工作。我区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大区,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要使我省农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保证农牧民增收,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在发展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生产上闯出一条青海农牧业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在科学研究柴达木盆地地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度发展枸杞产业”的结构调整战略思路,把枸杞产业作为生态发展的自主产业,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牧民收入,成为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支撑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