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全体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你效劳”。森林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人类对森林无情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目趋恶化。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已成为人类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全体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你效劳。森林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人类对森林无情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已成为人类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09,(6):45-45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年6月,包括我国总理李鹏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环境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而言的,一般是指环绕着中心事物的客观存在的总和。“环境权”饼指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环境权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是伴随着环境危机而产生的。在当时,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各种公害疾病的出现和大规模爆发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  相似文献   

6.
6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举行了全区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会议表示,今年广西计划投资4.5亿元在500个村(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整治项目,涉及人口约170万人。此外,广西将分期分批开展PM2.5监测,2014年实现全区所有地级市PM2.5监测和数据公布。  相似文献   

7.
岳亮 《国土开发与整治》2001,11(3):15-19,10
人类水事活动后环境变迁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繁难的课题。本文从人类水事活动的概念界定入手,对环境变迁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限定。通过人类人事活动后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历程的研究,提出了人类水事活动经历了历史溯源、潜伏危机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6,(4):44-44
今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今天首次发布《中国生态保护》。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9.
《齐鲁粮食》2007,(11):41-41
全球约有8.5亿人缺乏足够粮食,饥饿仍是当今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2007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公报,将每个人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食物权,定为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1979年在第20届大会上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森林环境不仅是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更是当今人们游憩览胜、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森林中度过了重要的“婴儿”阶段。原始林业虽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活的四大基本内容——衣、食、住、行却都和森林密不可分。人类与森林共存共荣,可以说,人类是依托森林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借鉴了环境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和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与资源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强调了经济与环境的双向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湿地——千亩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有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主席,有来自沈阳大学和香港大学的教授和学生,还有我省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在这里,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把经过3个多月人工孵育的安吉小鲵放归它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人类活动对湖北省四湖地区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活动是短时段、区域性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分析了建国以后湖北省四湖地区区域水环境的演变,以及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等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认为建国以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逐渐加强,自然的要素退居次要的位置;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四湖地区的水系结构,破坏了水域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格局。促使河湖水环境演变并产生功能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2月2日,是第12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世界湿地公约委员会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了解保持湿地的健康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旨在强调机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同时强调建立针对湿地健康和人类健康的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6月10日至13日在罗马举行。会议前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996年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举行5年多后的今天,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发展中国家的粮农及相关领域更是面临诸多挑战。有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1996年那次会议,曾通过《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并确立了到2015年将世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为实现此项目标,饥饿人口每年必须减少2200万,而过去的5年里每年只平均减少600万,还不到规定目标的28%。目前全世界仍有7.77亿饥饿人口…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思想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与自然发展角度,提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继而论述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和可技术发展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林言 《浙江林业》2010,(6):14-1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疾速发展,生物灭绝的速度也一路攀升,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日趋减弱。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也就是每年大约灭绝2.7万多种物种。人类绝不能坐视这种多样性毁灭的蔓延。2010年世界环境日将“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作为主题,倡导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遏制物种消失。一场生物多样性的保卫战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打响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环保”一词的使用率是颇为频繁的,因为人们意识到了保护人类生活环境之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立环境会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学技术也口新月异,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类居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相继出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许多国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遏制资源、环境、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6月19日召开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农业政策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农业环境资源问题,在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科技对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支撑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综合管理,坚持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这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