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在麦总(麦伯良)亲自找我谈话之前,我就已经作出决定了。不到中集工作。我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到中央企业工作,在进入中集之前,我在一家欧洲咨询类企业做大中华区副总裁,所从事的工作一直距离中集业务比较远。当时我对这家公司有着一份承诺和责任,不好轻易放弃,而且公司的业务和氛围对我很有吸引力,收到中集的邀请后,我用了一段时间考虑,但还是做出取舍,决定不过来。  相似文献   

2.
唐凯林  赵亮 《英才》2003,(2):64-64
44岁的麦伯良打造出了一家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技术员”到中集的领军人物,麦伯良用了6年的时间令这个曾经濒临倒闭、被迫停产转行的亏损企业发生了巨变。1996年,中集以年产20万个标准箱,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的成绩傲视群雄。不过,谈到麦伯良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集团董事会。因为,在麦伯良任总经理期间,中集已经连换了五任董事长,而麦伯良的位置却是雷打不动,也正是有了董事会的这种支持,麦伯良才得以大展拳  相似文献   

3.
变革主题:业务提升,再造团队。变革痛苦指数:★★★(新老交替与创业元老的安排从来都是烫手的山芋,“让一批老战友退出、离开领导岗位“,对他来说不仅是管理挑战,更是心理的挑战。有利的是他拥有足够的资源与一贯的传统。)麦伯良掌控下的中集集团可谓铁桶江山,强势管理1‘中集就像它造出的集装箱一样方正而坚固。中集高层管理人员多由麦伯良一手提拔,麦伯良拥有绝对的权威,而麦本人也强调,像中集这样的制造企业权威的作川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过去十几年,我一直负责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说到领导力计划,酝酿时间很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大的背景是麦总提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及中集的多元化格局形成,基础是2007年底开始的远航计划。2002年,中集提出新战略,确定了三个层面的业务布局:第一是集装箱,不断巩固和提升集装箱产业的领导地位;第二是道路运输车辆,用最短的时间培育成为行业的领先者;第三是寻找机会再进入新的行业,比如能化领域。这样的业务布局在2007年就基本成形了,然而,新的格局与旧的管理架构产生了一些矛盾。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4,(5):20-20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以869.7万元,不但夺取了央企总经理薪酬之冠。而且在所有已披露上市企业总经理薪酬中也居于首位。麦伯良2012年也曾以998万年薪居央企总经理之首。连续两年蝉联央企“打工皇帝”。  相似文献   

6.
一、中集初步确立了“世界级企业”的地位 集装箱制造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分支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曾先后被日本和韩国企业所垄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饱和状态。 中集是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于1980年由招商局集团和丹麦宝隆洋行在深圳蛇口合资设立,是中国最早的四家集装箱制造企业之一和深圳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集集团通过10年的战略性并购,而今已成为世界集装箱行业的“巨无霸”,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中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中集凭什么?  相似文献   

8.
有时候我自己本身就很矛盾,首先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自由为自己30年来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但是,从客观上讲,30年来我们确实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级品牌,这是一点;另一点,中国的整个产业还处在产业的低端。  相似文献   

9.
以当今世界级跨国公司的衡量标准来看,我国企业中还没有一家真正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事实上,只有在不仅营业额达到世界500强的最低要求,而且各项国际化经营指数也达到当今著名跨国公司的平均水平时,企业才算真正建成了世界级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0.
这本书写的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华为)如何走向世界,最终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这家中国企业同时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外部的世界,它面临着强大的外部竞争对手的挤压。它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最后还必须走出中国,在世界级的竞争中击败所有的世界级对手;另一个世界就是内部的世界。为了应对外部世界的竞争,华为内部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从完全本地化的管理到引进西方的研发管理(IPD)、供应链管理(ISC)、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3年前(1989年).我离开内地的一家国有企业来到蛇口.进入中集财务部工作,任财务主任,职业生涯从此就开始和“新挑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我进入中集之前的1987年,是中集集装箱业务实现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中远人股,集装箱订单恢复.公司渐渐扭转成立以来就亏损的状态,开始盈利,实现良性运转,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更准确一点说,这是一次‘升级’,而不是‘变革’。”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麦伯良说。他还强调另一个观点:做企业就是这样,天气总有变化,有阳光明媚,也有刮风下雨,看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以来,中集利用其在管理、技术、品牌和规模经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建设的方式,整台行业资源,实现规模性扩张。凭借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中集车辆集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系列,增加产品技术附加值,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已达到了国际水准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月,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在深圳蛇口合资组建中集,生产国际标准海运集装箱。1982年9月22日,公司正式投产。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植根于深圳特区敢为人先的创新土壤,中集较早地融入国际市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内企业探索市场经济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是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于1980年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成立。目前,中集已在深圳、新会、上海、南京、南通、青岛、天津、大连、香港、柬埔寨、苏里南等地拥有2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年销售额约90亿元。到2000年,中集取得了38%的世界集装箱市场份额和近60%的国内市场份额,是国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11,(10):42-43
→GE,这家130多年的传奇企业,最引人注目之处还不仅是其琳琅满目的产品创新,而是它成为“世界级CEO摇篮”的传奇。→从通用电气第一任总裁查尔斯A.科芬,到“美国商业领袖”雷吉。琼斯,再到“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进而蓟扫除韦尔奇弊政的继任者杰夫·伊梅尔特,GE都不愧为“世界级CEO摇篮”。  相似文献   

17.
郭萍 《现代企业》2004,(10):8-9
“世界级企业”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欧美企业在学习和吸取日本企业在生产和制造方面的经验的同时,开始对企业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并通过组织流程再造和建立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以重塑核心竞争力。另外,经济全球化还推动建立了一系列全球标准,例如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EC800国际标准等,对确立世界同一性评价体系提供了平台,间接推动了“世界级企业”这一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姜继玲 《新前程》2006,(7):12-12
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如果不学会以世界对抗世界,以全世界人才为我所用。必定会被淘汰,没有可能生存。  相似文献   

19.
“大赢”的精神 管理大师杜拉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管理是什么?100个企业家会有100个答案。 我曾采访过许多世界级的企业巨头,这些人所运作出来的企业绝大多数在某个领域里都堪称世界老大.如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掌门人郭士纳、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商康柏掌门人菲弗尔、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厂商Cisco公司(思科公司)掌门人钱伯斯。还有—些中小企业的掌门人,虽然这些企业“小”,但在自己经营的领域里却绝对是世界第一,甚至连世界级的大公司也奈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不久前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成都市要做国际田园城市,而珠三角则提出建设世界的城市群。值得自豪的是,珠三角现在已是世界级城镇群,但这些镇还不都是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三角并未完全实现城市化,今天仍是一种半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