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     
期待朱敏的产业整合投资试验《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12期朱敏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当这个故事发生在硅谷就具有了别样的意味。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令我回味的不是他个人的精彩人生,也不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海外创业者,而是在思考他如果一直留在中国能否获得成功,能否进入本  相似文献   

2.
《随想录》     
枕戈 《审计月刊》2005,(11):53-53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不是一般的作家, 不是“人民币作家”,不是附庸权势的文人,不是名不副实的雅士。他有的是对人民的热忱,对读者的忠实,对事业的追求,对文学的责任,对人格的锻造,对品质的修炼。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 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他的《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并大胆自剖:“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  相似文献   

3.
牟其中     
冯仑 《中国企业家》2007,(21):110-113
牟其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很具有标本意义。一个人在一个时代中能够迸发出的光芒,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光芒从1989年到现在,我认识老牟已经十六年了。牟其中给我的印象,其实全都是一些故事;我了解的他和他给我讲的经营哲学,实际上也全都是一些故事。他很少讲经营理念,他就讲故事;这些故事很重  相似文献   

4.
撞见野夫     
一个奔四的人,如果不想虚掷光阴,大概会对畅销书敬而远之了。 这两年,屡屡听说一个叫野夫的作家似乎越来越火,我想,这于我不相干。他出了新书《1980年代的爱情》,有人送了我一本,还没来得及打开,就被美眉同事“抢”了去,我也不觉得可惜。但我在某个地方看过他的一篇文章《毁家纪事》,很喜欢。  相似文献   

5.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2,(16):19
刘波男现居上海职业生涯:4年职位:上海禾未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读龄:4年《中国企业家》读后感:本期的《"V酷"财技》讲了一个在资本市场玩得很转的企业家的故事,六轮融资,赶潮上市,给人很大激励。优酷在这个市场不是最早到的,但是现在可以做到国内最大,和他对行业的把握和洞悉分不开。我始终认为一个对行业热爱、坚持的人能比对此不甚了了的人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所谓"爱一行"是最强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俞国方 《企业活力》2003,(10):60-61
<正> 《列子》中有一故事,说是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家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了他的斧头的人,绝对错不了。后来当他在自己家中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遗失斧头那个人的心智模式,在支配着自己看似正确而实际是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显然,领导者要坚持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也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很关注创维与黄宏生的故事,前不久,陆强华案子让我了解了其中的一方面,《英才》的这个报道让我了解了另一方面。这让我很震惊。这是一个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的惨烈故事。黄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心灵上受到很大打击,理念上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相信,陆强华等人也是如此。我所认识的很多企业家都在试图建立某种堤坝,防止手下的人以任何方式来窃取信任、谋取私利。他们无一不这样对我说,这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我的年纪太大了还学什么?或者,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这对犹太人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有多么贫穷,只要他是人,就可以学习。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忍冻学习的西勒尔”的故事,是一个为犹太人熟悉的故事。名垂千古的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回公司参加培训时,被人称为“白骨精”,我被弄糊涂了。后来在培训总结会上才知道,领导不无过奖地把我们物业管理咨询人员归纳为公司的“白领”、“骨干”、“精英”,简称“白骨精”。提起“白骨精”,大家都会联想到《西游记》中那个“愈挫愈勇”,一心要吃唐僧肉的“白骨夫人”。其实要成为“白骨精”也要一个修炼过程。  相似文献   

10.
颜长江 《乡镇论坛》2011,(12):42-42
我首先讲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故事。他叫张绍荣,四十八岁,是我的湖北老乡,也是远亲,所以他管我叫老表,我也得叫他绍荣哥。我在广州工作,他和他弟弟在增城市新塘镇干泥水活。这两年也没见面,不过,大约几个月他会来一次电话,一开始总是这样说:“老表啊.最近还好吧!”很亲热的有泥土气息的乡音。有时是投诉出门打工的难处,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过去就写了大量关于全球化的文章。有一次,我在从芬兰回来的飞机上还看到一部他给 Discovery 拍的一部有关印度外包的纪录片,很有意思。《世界是平坦的》这本书刚一出版我就看到了一些评论,当时美国正在讨论外包,我认为它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这本书非常畅销,在美国机场都能看到,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送给我几本——弗里德曼访问了大连软件园并在书中提到了他。里面好多人物我都很熟悉,大前研一是我的好朋友, Infosys 和我们有合作,它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事实上,全球化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没有人像弗里德曼这样把分散孤立的事情出色地串起来,而且用了一个让人感觉奇怪的题目总结了世界的变化。这本书我看了三天,我觉得最精彩的是前半部分。他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从柏林墙倒塌到互联网,从工作流程到外包,  相似文献   

12.
邓纯雅 《中外管理》2014,(2):121-121
对于正面临升级转型的企业,2014年,重新定义领导力很重要,也很急迫。图/东方IC过去30年,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们从重视一元化的权力体系,到如今强调使组织和团队更加强大的"领导力",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一些明星企业家和创业者在享受诸多美誉时,似乎成了卓越领导力的化身,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什么乔布斯不是领导者?2008年,我与《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著名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讨论领导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15期生活《这一夜,让我们谈风雅》黄怒波让我很感动。这社会,越来越变得如同一处看不到边的荒漠,矗立着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却少了一朵朵肆意开放的精神之花。而我觉得,黄怒波就是努力耕耘自己花圃的人。我也曾写过诗。由刚开始的纯粹宁静,到融入社会之后的挤压,这过程仿佛一个夜间行路的人遭遇瓢泼大雨,打得你抬不起头,看不清楚前方的地平线。很多人会迷失,有些人则选择握着  相似文献   

14.
《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实就是企业建立领导力模型的基本逻辑。我个人认为:领导力其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力。在上海流传一个笑话,上海家庭结构是丈母娘领导下的太太负责制。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领导力,你要领导你自己、你的家庭。影响力的修炼领导力其实是一种影响力。很显然,第一种影响力来自于职位权力;第二种来自于专业领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很成功的人我见过很多,很有激情的人我也见过很多,既成功又有激情的人我见得不多,但你是一个。"这是陈天桥对于朱敏的评语。贵刊2007年9月号《朱敏超越孙正义》一文真实记录了一个36岁才踏入美利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被评为当年度优秀电视节目,它讲述士兵许三多成长的故事。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许三多,看起来很“钝感”,不够机灵也不够聪明,却每次都能在竞争中胜出。就是这种钝感,让他不像一般人那样浮躁张扬,  相似文献   

17.
胡小友 《数据》2010,(4):56-57
3月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刚刚下完第9场雪。这一天,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杂志社副总编云霞一行5人来北京丰台局队交流统计宣传工作,并看望了曾在《数据》杂志社帮助工作的我。虽然会见的时间短有些遗憾,但我感到短暂的团聚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让我在正值2009年年报最紧张的日子里充满了喜悦,说起来,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13,(1):123-124
会示弱不仅是手段,更是智慧。故事:给他吃一颗"定心丸"大部分人都喜欢逞强而不愿意示弱,总以强大来标榜自己,想借此赢得尊重和崇拜。但实际上,毫不示弱往往会让自己的短处暴露无遗。在这种看似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你的对手也不会做出退步。而示弱却不同,它不仅能帮一个人得到人们的理解,还有助于帮你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示弱定律"。在英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撒切尔夫人第一天出任英国首相,参加完就职典礼后回家,"嘭嘭  相似文献   

19.
读者评刊     
《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2009年3月刊 做企业就是做人。这话一点没错。做经营者永远要关注自身的修炼,这种修炼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更是内心的,反映在个人修养上。这一点很重要。具有令人心悦诚服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态,是被迫服从,还是自觉自愿。这产生的效果对企业来说将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0.
刘月 《人力资源》2016,(10):83-85
经常会喝到这样的鸡汤:“那些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据统计,每一家公司2-3个月就会遇到一次危机,如果危机没有得到快速和有效地解决,就会威胁到公司的生存.每个人同样也会遇到危机——生活上的、财务上的、家庭上的或者是健康方面的.有研究证明危机出现的周期一般是2-3个月.在危机来临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感受到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直面压力,获取更大的收获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但是强大的内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修炼的.笔者最近阅读《压力是成功的踏板》一书,颇有感慨.现与读者分享如何面对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