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过去十几年,我一直负责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说到领导力计划,酝酿时间很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大的背景是麦总提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及中集的多元化格局形成,基础是2007年底开始的远航计划。2002年,中集提出新战略,确定了三个层面的业务布局:第一是集装箱,不断巩固和提升集装箱产业的领导地位;第二是道路运输车辆,用最短的时间培育成为行业的领先者;第三是寻找机会再进入新的行业,比如能化领域。这样的业务布局在2007年就基本成形了,然而,新的格局与旧的管理架构产生了一些矛盾。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在麦总(麦伯良)亲自找我谈话之前,我就已经作出决定了。不到中集工作。我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到中央企业工作,在进入中集之前,我在一家欧洲咨询类企业做大中华区副总裁,所从事的工作一直距离中集业务比较远。当时我对这家公司有着一份承诺和责任,不好轻易放弃,而且公司的业务和氛围对我很有吸引力,收到中集的邀请后,我用了一段时间考虑,但还是做出取舍,决定不过来。  相似文献   

3.
中集还不算世界级企业,虽然离麦伯良2002年放话已过去了整整10年。2002年,渐入佳境的麦伯良十分豪放:“给我15年时间,我将还社会一个世界级企业”。当时,麦伯良正带领已成为世界集装箱老大的中集,采取多元化的战略,豪情万丈地进军专用车辆、海洋工程等产业,精心谋划麦氏军团。他心里有一幅世界级企业的蓝图--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李贵平就被贴上了“洋务派”的标签,以至于他在中集的每一个动作都与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2010年,李贵平接任中集车辆集团董事总经理,“第一把火”就果断烧断了中集车辆大规模扩张的历史,这在当时的集团内部引起不小的轰动,有关“洋务派”的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是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于1980年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成立。目前,中集已在深圳、新会、上海、南京、南通、青岛、天津、大连、香港、柬埔寨、苏里南等地拥有2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年销售额约90亿元。到2000年,中集取得了38%的世界集装箱市场份额和近60%的国内市场份额,是国  相似文献   

6.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12(7):77-7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成立于1980年1月,是中国最早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和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在国际集装箱制造行业居于领导者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集团内部,高翔是个受众人喜欢的人,做事稳健扎实,大家都愿意跟他打交道,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笑呵呵地说:“是他们客气。”他总是这样笑呵呵的,随和是大多数人对高翔的评价。高翔毕业于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毕业后一年进入天津中集北洋集装箱有限公司(那时的北洋还属于中远集团管理),从一线员工一直做到总经理。1999年,中远把天津北洋和上海远东两个公司并入到了中集集团,高翔也就来到了中集。  相似文献   

8.
一、中集初步确立了“世界级企业”的地位 集装箱制造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分支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曾先后被日本和韩国企业所垄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饱和状态。 中集是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于1980年由招商局集团和丹麦宝隆洋行在深圳蛇口合资设立,是中国最早的四家集装箱制造企业之一和深圳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1980年1月,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在深圳蛇口合资组建中集,生产国际标准海运集装箱。1982年9月22日,公司正式投产。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植根于深圳特区敢为人先的创新土壤,中集较早地融入国际市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内企业探索市场经济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唐凯林  赵亮 《英才》2003,(2):64-64
44岁的麦伯良打造出了一家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技术员”到中集的领军人物,麦伯良用了6年的时间令这个曾经濒临倒闭、被迫停产转行的亏损企业发生了巨变。1996年,中集以年产20万个标准箱,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的成绩傲视群雄。不过,谈到麦伯良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集团董事会。因为,在麦伯良任总经理期间,中集已经连换了五任董事长,而麦伯良的位置却是雷打不动,也正是有了董事会的这种支持,麦伯良才得以大展拳  相似文献   

11.
中集集团通过10年的战略性并购,而今已成为世界集装箱行业的“巨无霸”,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中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中集凭什么?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9月11日在北京举行。有3个产品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它们分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IMC中集牌集装箱、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波司登牌羽绒服以及万向集团公司生产的钱潮QC牌万向节。  相似文献   

13.
苏子 《东南置业》2006,(8):44-46
我与“宝珊花园”结有不解之缘,刚踏出校门的时候,我曾经是这里的一名员工,而在我离开这里之后,则以在这里工作过为荣,因为“宝珊花园”不仅仅是一个经典名盘,它对于每一个泉州人来说,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荣耀、一种身份的象征。宝珊花园真正开始进入市场是1996年,而这个时间刚好是我进入大学的时候.巧合的是我的学校就在宝珊花园旁边,截止2006年恰巧是一个十年,这十年来我持续关注它,因此我对它便多了一份了解,在关注它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破解宝珊花园的成功密码,寻找它的品牌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加速商品流通,适应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湖南省长沙市商业:储运公司与中国集装箱总公司联营组建了“中集湖南集装箱公司”,现已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5.
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由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简称QCRC)、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QCSC)和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QCTC)组成,这三家公司都坐落于华北地区的美丽城市——青岛。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集标准冷藏箱、特种冷藏箱、冷藏车的研发和制  相似文献   

16.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集车辆)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深圳中集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立足于专用车行业的集团式企业。中集集团以“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为战略定位,以“技术创新挖掘行业发展内涵,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为理念,主要业务包括各类集装箱、专用车和半挂车及其他交通运输装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在中国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世界主要的物流系统建立客户网络,形成了“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产业格局。截止20…  相似文献   

17.
新动态     
我九个港口名列全球前兰十大集装箱港 2003年在全球30大集装箱港排名中,两岸三地除了世界第一的香港和第六的高雄港之外,中国大陆有7个港口也进入前30名,是全球集装箱装卸量增长最迅速的地区。这九个港口分别  相似文献   

18.
变革主题:业务提升,再造团队。变革痛苦指数:★★★(新老交替与创业元老的安排从来都是烫手的山芋,“让一批老战友退出、离开领导岗位“,对他来说不仅是管理挑战,更是心理的挑战。有利的是他拥有足够的资源与一贯的传统。)麦伯良掌控下的中集集团可谓铁桶江山,强势管理1‘中集就像它造出的集装箱一样方正而坚固。中集高层管理人员多由麦伯良一手提拔,麦伯良拥有绝对的权威,而麦本人也强调,像中集这样的制造企业权威的作川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物流配送服务的呼声和要求愈来愈高。承担中国集装箱总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的运输企业与其他国有运输企业一样面临着生存危机。能否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物流配送业务,抢先在国内物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中集运输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几年,围绕物流配送业务的拓展,我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条件,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念 中国集装箱总公司是七十年代末由原国家经委批准成立的,经过20年的发展,其运输业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国有运输企业中,其具有大多数国有运输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一是市场意识强。全系统41家二级运输公司,除少数几家公司是七十年代末成立的外,大多数公司都是八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进入媒体开始.我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误打误撞地深入了企业界.开始近距离接触和观察形形色色的企业家。10年来,机缘巧合.在大部分时候我都不是以一个记者.或者媒体人员的身份和他们面对面。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更多是自己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