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诗学历来就强调人在艺术作品创构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人和人生,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究天人之际,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关注人的命运,注重人格精神,坚持诚信,妙解人生的奥秘,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中国诗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国诗学这种特点,又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诗意生存境界的人文追求上。中国诗学的这一人文传统对现代诗学说是一种稀有的精神能源,并为其所吸取,而成就其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2.
佛教宇宙观和生命时间观与南朝志怪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汉代之后佛教佛典的大规模传入,给中国士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极富玄想色彩的宇宙空间观念和生命时间观念,这些观念深刻的影响了南朝志怪小说,主要表现两个方面:在宇宙观方面,志怪小说中出现了佛教的地狱世界,及对这种地狱世界作类似于佛教佛典中的种种描绘,还出现了类似佛教"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空间结构。在生命时间观方面,志怪小说中出现了诸多"三生"故事及死而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生命源于道,由气而化生。道是无形的即形而上的,其生命是无限的;物则是有形的即形而下的,其生命是限的。无形之"道"不仅是万物的本原,更是宇宙的最高法则,是现实世界的价值源泉。生命既然产生于道,生命也由有形的形体和无形的精神(心)构成,生命的本性即道性。因此,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然天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循道而行,重神轻形,与道同一,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对"诗言志"理论的认识,应超越单一的"政教"、"言情"的片面归纳,看到中国古人重人、重人格的一脉思路,发现其真实而合理的内核,即人格内涵.得出人格诗学这一结论,拓展中国诗学的新视野。"诗言志"的人格内容,于内在的角度,表现为理性的内在消融和单一的心理因素的超越,进而以潜气内转、整体和顺的人格结构灿然于前;外在的角度,更多的则是人格内容的无意识表现状态。  相似文献   

5.
方东美的生命美学把时空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符号,他承继中国古典美学的理念,视宇宙为道德与艺术的境界,以生命为中心,宇宙、生命、艺术三者之间形成双向回流互创不息的积极互动关系。这种融道德与艺术为一体的美学追求,体现出中国生命美学迈向现代的独特形态,优劣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诠释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符号体制、观念逻辑和话语层面进行全面的现代性转化,使中国古典诗学在当前中国诗学体系建构中起重要作用,并实现中西诗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人谢灵运被钟嵘评为"元嘉之雄"(《诗品》),谢灵运创山水诗一派,诗歌艺术成就显著。同时,谢灵运在诗学理论上也有论述,谢灵运诗学以性情论为宗,"顺从性情"。该文将从概论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性情论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字是人类对宇宙时空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描述的感性符号,数字"七"便是此类具有象征作用和神秘性能的数字之一。从出土简帛医方资料看,"七"不仅常常被用作巫术性疗法中的象征性动作如摩擦、击打以及唾的动量标准,而且常常成为巫方用药的剂量、物量以及对不同性别患者进行象征性动作及用药多少的一个标准,说明至迟在战国时期,数字"七"已成为中国早期数文化中富含神秘性和巫术性的"模式数字"。"七"之所以具有"模式数字"的性质,这与早期先民对于宇宙空间、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节律的认知等因素有关,而简帛医方中"七"的大量出现也正是此类文化信仰在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新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是教育学进入近现代以来一直不可或缺的紧迫任务。"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凸显了教育学的本质意义,它是关涉生命诗性成长的诗学,它把教育导向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美化、生命形式的变革,诗意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以点化生命的教育作为教育学建构的原点。但是,"生命·实践"学派依然面对着一些挑战,比如世界的物化、社会的消费化和人的机器化;教育的规训化、生命的平庸化,以及生命教育的普世化等。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独特的呈现方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王泽龙教授的论著《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下文简称《意象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从意象诗学论、意象艺术发展论、意象艺术比较论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诗学和意象艺术嬗变规律及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诗学理论以及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也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存。"气"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命题,对其做进一步的深度研究和延展考察,可以发现许多可以细细咀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典型人物,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士"。从他身上折射出中国古代"士"的人文精神,即"士志于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感时愤世的批判精神、"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人为主将的"诗界革命"是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理论和创作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亦将西方新事物与古典意境融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黄遵宪作为新派诗的一面旗帜,以"我手写我口"为自己的诗学理想,以"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为自己的诗学纲领,冲破了旧体诗的牢笼,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做出了创新。理解黄遵宪的诗学主张,必须要考虑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5.
空灵在美术中是作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及主体的观照方式三者结合而出现的。"空"并非空无,反而具有一定的实体性,而"灵"就是审美主体对宇宙精神和个人生命意义的发现和感悟,在世界美术中唯有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主体才能体现空灵意境,有视觉快感、心理快感和物我同一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别具一格的一座宏伟高峰,纵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给人留下的总体审美印象是空灵静逸,意蕴悠远.他的诗方寸之间尽显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等方面理趣的高度和谐统一.从西方文学象征主义的视角下窥探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质地凹凸地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空灵清逸的禅宗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认知诗学的重要概念——图形/背景理论,重新解读惠特曼经典作品《我自己的歌》,探讨诗歌中体现的图形/背景的多层次关系,分析了图形/背景的以下特点:图形/背景的认知特征、图形/背景的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的前景化。由此发现:"自我"这个意象成为文本中的图形,与"宇宙"这个广阔的背景形成了既和谐又丰富的多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衍是最早认识到中国近代诗学价值与意义的学者。在他的相关论述中,对近代诗学的历史、表现及其文化精神,都有深刻的评说,透露出陈衍深沉的文化历史意识和道义关怀。但是,在新文化运动迅速兴起后,陈衍的阐说被激进的反传统思潮所湮灭。  相似文献   

19.
陈琦 《现代经济》2009,(6):89-89
宇宙语言是现代科技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从人造宇宙语言和自然宇宙语言两个方面,谈谈宇宙语言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了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知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整体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关注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个阶段。研究取向上从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现实生活人",研究对象从"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研究方式从"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改善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呼唤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聚焦制约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特殊场域,研究复杂的具体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改革,需从教学认识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师教学习性改造等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