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家曾经说过,民族的消亡首先是它的文化的消亡。因此,不管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肌理,也是民族传承的根基。一个民族如果能将文化视为自尊,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最高境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民营视界》2008,(1):48-6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为使这些古老的特色文化在我们的记忆中更好地留存,2007年底,我市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71项(84个子项)名列其中,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竟技、民间美术、民间传统手工技术、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其中有六项已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着沧州的历史,久而久之成为这个城市的风采。无论现代化的文明如何抹杀一个城市的个性,只有属于风骨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从而让一个城市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精神。 现我刊特开辟专栏,把我市已列入国家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以简单介绍,这些资料的收集得到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刘丽华  何军 《北方经济》2007,(10):48-49
在全球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快速流失的状态,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构成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根和源。本文从传承人的活态保护、立法先行、政府主导、旅游利用、教育参与五个角度出发,构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有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为 《理论观察》2006,(6):164-16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在网上点击率非常高的词,从国家到地方都格外重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程。齐齐哈尔市在黑龙江省率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人们的认识尚不尽一致,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对此,笔者就此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拥有大量的、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自天赋和历史积淀,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复得。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魏阳竹 《魅力中国》2011,(20):287-2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本文试图以甘谷道情为例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仨仨  刘楠  范亚楠 《魅力中国》2011,(11):258-25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同时也是民族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标识和精神纽带。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些甚至已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变得十分困难。现在我们以调查河南新乡小冀背粒的生存现状为个案展开调查研究,以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从而加大传承力度。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保护、传承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在各种不同的价值形式中,认真分析其经济价值的特点,高度重视其经济价值,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建红 《魅力中国》2013,(22):127-127
在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特别的习俗,但凡女儿出嫁,被子、枕头和花花绿绿的花铺盖等,都是新娘亲手织就。这种织品就是现在名震中外的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品——西兰卡普。2005年底,土家织锦(368Ⅷ-18)首批进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西兰卡普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启 《特区经济》2010,(1):249-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维护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模式,然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晓光 《黑河学刊》2014,(2):150-151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源泉,是国与国之间区别的身份象征和名片,是国际竞争中的重要阵地。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曾经有无数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维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修身养性、淡泊明志、自强不息、勇于奋斗、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思想,不仅激励着当时历史条件的人们去改造世界,而且对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意志品质历练和奉献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沪港经济》2013,(10):42-45
本栏目集中过去一个月内香港最热事件,并以立体解读,让读者领略一个真实、鲜活的国际城市。 咏春拳申遗关注指数:★★★★ 据港媒报道,港人至爱的鸳鸯奶茶、菠萝包、虾酱、麻雀牌的制作技艺、咏春拳、客家话等方言,均有机会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咨询公众四个月,近日就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拟备建议清单,市民可就清单上五大类别的477个项目发表意见,有关咨询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  相似文献   

14.
杨新岚 《环球财经》2008,(9):112-113
我看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518个项目中只有一个是建筑技艺,是苏州市申报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第一批48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风筝、烧鸭子之类的技艺唱了主角。这些和我心目中的皇城的辉煌不大匹配。我心中的辉煌原是故宫、天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以及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分析了石宝寨景区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根据文化遗产的特性,从旅游经济学的视角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为创造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局面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杨 《中国西部》2010,(4):100-101
成都本身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优秀的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氛围,但每个设计师阅历、风格、认知的不尽相同,所以也很难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甘黎黎  帅清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2-12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的研究,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也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借鉴。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特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评价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是科学有效的,5项政策为良好,2项政策为中等,大部分政策处于良好水平;7项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领域、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6个方面优势明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建议增强补短,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力,重点关注效力位阶、发布机构、政策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化     
《今日重庆》2012,(6):13-13
爱上博物馆 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重庆市201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宣传月”启动.本攻活动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又化遗产传承为主题,共分“爱上博物馆”、“文化遗产大赛”、“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走进文化遗产现场”、“文化遗产大讲堂”、“又化遗产纪录片展播”等八大板块30项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从5月18日持续至6月9日。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遗产、工业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等方面,介绍重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探讨其发展对策。建议:1)实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2)开展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的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3)申报涪陵榨菜传统农业系统的全球重要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标题上方的图标鲜为人知,却有着较强的视觉;中击力,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国美学气派,这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识。 相关部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解释,让这个抽象图标有了鲜活的内容: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宇,”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宇,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然而,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却主要以人类的口头或动作作为传承方式。这一特殊的存在和传承方式,使这些文化遗产变得异常珍贵的同时,又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