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几千年来,农民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史是一部地主与农民争夺土地的斗争史,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农民打交道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探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一、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农民收入情况表现出两个特征:⑴阶段性:1978~1984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全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加入WTO,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入WTO后的“三农”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  相似文献   

4.
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农”问题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密切的相关性,什么时候我们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体现  相似文献   

5.
一、“三农”问题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称为“三农”。农业的振兴、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三农”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政策支持来扶持“三农”的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在发达国家,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高额的补贴扶持着农业的发展,我国这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针对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问题,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占中国人口80%的客观现实表明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也是这样”。足见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地位之举足轻重,也充分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价值之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历史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菁 《农村经济》2005,(10):3-6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满足广大农民医疗保障的需要,而且关系到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描述,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在全国23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分布在山区。解决山区农民的生存、生活、生产“三生”问题,关系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番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多在农村;而全国的劳动力中有50%在从事农业,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严荣平 《农村经济》2003,(11):38-40
重庆市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部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离市主城区 32 0km。万州区幅员面积 345 7k ,人口 16 8 2 8万人 ,人口密度 4 87人 /k ,是重庆市第一人口大区 (县 ) ,其中农业人口 12 5 81万人。2 0 0 2年末 ,万州区耕地总资源 5 82 6 6h ,常用耕地5 0 198h ,农业人均耕地 0 7亩 ,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人均“三保”耕地面积少、常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农业大区。农业、农村、农民 (下称“三农”)问题 ,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个根本问题。重庆市直辖以来 ,万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12.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兴业县位于广西东南郊,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多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兴业县遵循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的客观规律,紧紧把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解决“三农”问题的要害,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突出推进特色农业、商品农业、生态农地、市场流通农业、效益农业、创税汇农业、协会农业、旅游农业等八大农业体系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尤其在农业领域,农民素质低的现状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利川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级市,常年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用量750吨以上.化肥用量3万吨(折纯)以上,农药用量1000吨以上。这些主要农资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市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利川市编委于1999年4月28日下文批准组建了利川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十五”期间.为农民换回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刚刚闭幕的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中央颁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十八年来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第一个1号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13亿人口中,9亿多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使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下同)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当前的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笔者谈谈如下几点思考。一、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与农村、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才有农民的好日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毛泽东同志曾鲜明地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好年景。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2004年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全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自l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是“三农”政策最多、力度最大,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所以从去年底开始,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2004年的主要任务,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环境 ,养育着几亿农业人口。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 ,由于采用赶超型的工业发展战略 ,国家对农业经济一直是廉价索取 ,以农补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 ,在产品剪刀差的条件下 ,农业的积累难以达到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在历史和现实双重原因的作用下 ,农业人口越来越多 ,加上国家在人口流动问题上采取禁锢措施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单一、手段落后、资源有限 ,使农业人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包袱。改革开放后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实施 ,农村经济有了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