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高校要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相关课程,注重将红色音乐文化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推动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其中,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和革命实践经验三种形态很好地囊括在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不仅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青少年立德树人这一要求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革命文化自身力量的一种外部反映及满足,更是对现有社会上存在的错误思想的一种抵制。文章以革命文化的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如何更好地通过将革命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思政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被忽视和淡化,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通过红色精神融入课堂、系统设置思政课程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构建多层次思政教育体系传播红色文化四个维度,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南梁精神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陕甘边革命实践中创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革命文化,其精神蕴育着丰富的内涵和优秀的品质。新时代高校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既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又能传播红色文化。将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个性化教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突出创新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育,从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打造出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相似文献   

5.
合唱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多共通之处。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达成。文章通过分析合唱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据,提出两者科学有效融入的实施路径,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力。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文化环境、拓宽媒体渠道、创新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弘扬周恩来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精神属于我国红色革命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现实价值。为此高校自身应采取挖掘融入渠道,建立健全融入保障机制,同时政府及社会相关机构应通过构建脱贫攻坚精神宣传的社会大环境,助力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党史蕴含着宝贵的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应坚持广泛性与针对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强化集中学习、创新传播载体、开展党史实践、举办“红色仪式”、学习模范典型等路径,将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砖雕是我国建筑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雕饰、生动的神韵、广泛的表现内容和所包含的丰富地域文化特色备受瞩目,它蕴含了艺术审美与文化思想。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追溯,进而对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继承与发展革新展开论述,提出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将民族文化意蕴融入设计艺术之中,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0.
东北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东北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课程,是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纲要》课程教材的生动补充;也是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举措,不仅很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将这些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将之作为一种载体,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本文将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阐释本土红色资源在《纲要》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纪念垦荒历史的红色价值、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实价值,更有在新时期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垦荒者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文章探索出:坚守第一阵地,融入思政教学;增强文化浸润,融入校园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受众认同;续垦荒传统,培育垦荒新人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心理艺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心理艺术的运用,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共情艺术、情感激励艺术、倾听和情景设计艺术以及群心理和暗示艺术的巧妙运用,将会使学校思政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湖湘红色文化是三湘大地各族人民优秀传统、崇高精神的智慧成果。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其拥有了独特的地方性、坚定的革命性、内在精神的传承性等优秀特质。湖湘红色廉洁文化具有巨大的现实主义教育价值,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现代高职教育思政课程内在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能充分发挥湖湘红色廉洁文化深层育人、育德教育的价值,借助高职思政课堂引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文章对湖湘廉洁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将其有效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出加强湖湘红色廉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课堂融合、加强湖湘红色廉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实践融合等对策,使其共同构筑立德树人之魂。  相似文献   

15.
高校文学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着更多契合点,其思政元素融入有着内在机理,主要包括文学类课程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彰显独特的艺术底蕴和人文情怀。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应立足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强化作品细读,凸显"思政"本色;注重作品朗读,营造"思政"氛围;运用比较教学,突出"思政"主题;尝试课堂剧表演,体验"思政"力量,把课堂教学打造成德育融合的阵地。  相似文献   

16.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高职示范校,承担着培养具有政治觉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学校长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马院和思政课建设,把德育融入专业课程,建立师德标准、改革考核方法等举措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要通过重视价值引领,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素养教育,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学校文化作用,加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经典著作是带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人类文化成果,蕴含有较高的思想品格和情感力量,将经典阅读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合理性,各高校要将经典阅读作为"文化"育人手段,将人文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合理设置人文课程;各级党组织要成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师生党员要积极践行,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要将阅读经典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学生读书的推动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历史的生动呈现,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石。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拓展思政课的案例素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多渠道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实际,敢于创新,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舞蹈以身体舞姿作为表达的符号传达出内在的情感。相同的舞蹈动作姿势由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有着语境的差异性。而最能成为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符号代表的,不是那些与中原民俗舞蹈有着同样的动作姿势,而是从这些相似动作中透射出来的"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