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浩如繁星的中国典籍中,《楚辞》一定是最闪耀中的一颗.然而其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内涵却使其典籍翻译造成诸多障碍.为最大程度的避免在译本中的文化亏损与缺失现象,笔者认为异化与规划翻译策略指导下的典籍英译,既可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又能够避免文化的缺失.努力再现《楚辞》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以及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3.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它们分别确立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两条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在创作手法上,这二者又是一脉相承的。《楚辞》对《诗经》常用的比兴手法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并进一步形成了象征手法。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在后世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形成了含蓄蕴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楚辞》的艺术魅力在于对生命情感的自由表达,它来自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忠诚的至死坚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命的体验。屈原的诗作正是以不拘于形式成规的笔法,建构了一个超乎寻常的人神合一的奇异的艺术世界。真正读懂屈原及其《楚辞》,应建立在理解和把握屈原之死文化意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影视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文学的传播。就《红楼梦》而言,影视改编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方式,但由于影视艺术的审美方式与文学的审美独特性难以相互取代,影视改编很难成功。同时,红楼影视作品也渗透着现代人对《红楼梦》的接受观念,影响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模式。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但其英译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美学角度研究《楚辞》英译是可行且有意义的.翻译美学涉及神似和形似这对美学命题,具体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格律及风格等诸多方面.从卓振英译的《大中华文库·楚辞》中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全值再现原诗所蕴含的美,译者应该采取诗化译法.  相似文献   

7.
《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柯勒律治与威廉·华兹华斯和罗伯特·骚赛一起被称为英国“湖畔诗人”。柯勒律治与华兹华斯一起发表题为《抒情诗歌集》的诗集,标志着英国文学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诗人重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歌中充满了幻想和想象,他们重视精神和感情世界。《忽必烈汗》一诗就是诗人记述他的神奇梦境的一首诗。笔者从对《忽必烈汗》一诗的分析,来讨论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充满想像,有美的形式,有感染力,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谢默斯·希尼是继叶芝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外过冬》是希尼于1972年发表的一部诗集,它是70年代诗人文学创作颠峰10年的发端之作。本文分析了希尼在这部诗集中所展现的诗歌艺术。读他的诗歌,不仅可以读出他对诗艺和美学的追求,也可以领会到他对民族和身份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先秦经典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一直是唐代文人相提并重的诗歌楷模,尤其是屈原及其作品在唐代享有极大的声誉。唐代文人在很多名篇警句中表达了对屈原才学的景仰和对他怀才不遇的感叹。正因如此,他们在写作中也有意识地学习楚辞,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楚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被列于屈原名下的楚辞作品《渔父》,无论其作,还是表现的主旨,都颇多争议。为了与观点不同商榷,也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其主旨和艺术技巧,笔从体裁、形象、代言人、主旨、作、艺术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的译者对文化有不同的阐释和再现。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梁实秋和朱生豪《李尔王》的译本中插科打诨的话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读者接受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三个译本,从原诗内容的理解到译诗的准确传达、译诗的意境、美感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比较和评述;在赏析翻译家们精彩译作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译诗中的一些瑕疵。  相似文献   

13.
浅论诗歌意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辨析表象、意象概念入手 ,对诗歌意象的符号性、多义性和视觉性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琵琶行》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琵琶歌》的写法,但在创作动因上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异。相较而言,《琵琶行》的诸多创作动因更符合诗歌艺术的审美要求。正是这些创作动因上的差异导致了《琵琶歌》与《琵琶行》在艺术效果上的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16.
17.
无论从结构还是思想容量上讲,<哦,香雪>都是个单纯的文本.对于这个文本,着重从道德情感的角度选择接受的切入点,通过对香雪及其姐妹们在行为与精神层面的解读,并从修辞接受的审关价值层面对其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充分把握文本的修辞内涵,其修辞意图因此变得更加突出和鲜明.  相似文献   

18.
阮藉《咏怀》,叙写的是生命的感思,具有强烈的思性色彩。阮籍《咏怀》诗的创作,表现出随意性、无目的性,发展了诗歌比兴的创作方法,而诗歌创作的这种变化,又与玄学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是一位极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都试图跃出小说载体本身,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更好地表现和满足。在小说《受戒》中,汪曾祺运用多种能促成绘画美的手法:或是采用虚实相间,常留空白的技法;或是讲究画面形象之间的位置、层次、对比、衬托的关系;或是在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地方风俗。这些手法使小说具有三种绘画效果:空白美、布局美和风俗美。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20世纪以前和20世纪至今两个阶段杜诗引进越南院校课堂的历史,探讨越南高等院校在教材、参考资料、课程以及学位论文中所选讲和研究杜诗的情况,分析越南初中、高中学校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中所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秋兴其一》的讲授方式,指出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杜诗的精神与越南人民生活体验的契合、越南科举制度对诗歌创作的推动,是杜诗在越南影响深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