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主要经历了三次债务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国企"三角债",90年代末国企债务向银行转移导致后者的不良资产上升,2008以来的地方债务扩张。三次债务危机主体及处置方式虽不同,但都遵循"经济过热,债务杠杆率过高;经济收缩,债务问题浮现"的逻辑。而且,危机沿着企业、银行和政府的链条展开。  相似文献   

2.
当前欧元区已经陷入了银行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增长危机组成的三重危机困境。这三重危机相互影响,债务危机导致银行危机,银行危机加重或导致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影响了欧元区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危机不利于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解决。欧元区三重危机的背后是欧元区的政治危机,欧元区国家只有通过政治谈判才能纠正欧元区制度的缺陷,避免欧元区的崩溃。  相似文献   

3.
9月17日,希腊一名55岁的小商人不堪债务缠身,在一家银行外第三次引火自焚,触目惊心,凸显该国债务危机的深重。  相似文献   

4.
英国主权债务危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直到最近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充分说明了合理的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政府积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金融市场及汇率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快速复苏至关重要。宏观政策的制订必须从动态的、长远的视角去权衡审慎考虑,在实行宽松的货  相似文献   

5.
李俊 《西南金融》2011,(3):40-43
随着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欧元区政府的流动性危机正逐步转变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欧元区沉重的债务负担为区内银行体系大量持有主权债务埋下了伏笔,同时伴随着银行业不合理的资金来源结构以及"对手方风险",很容易引起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爱尔兰危机的爆发,正是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体系蔓延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6.
姜子叶  胡育蓉 《金融研究》2016,428(2):198-206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7.
张明 《金融博览》2013,(7):34-34
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借入的负债超过了其自身清偿能力.从而不得不违约或者进行债务重组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似乎会周期性地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国家、1998年的俄罗斯,2001年的阿根廷.2010年至今的欧债危机,  相似文献   

8.
高弘 《上海金融》2013,(4):10-15,116
2007年以来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两大基础: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欧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证券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加杠杆;二是19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私人部门的负债水平迅速攀升.这两大变化是欧债危机的重要背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触发点,欧洲银行业爆发了流动性危机,私人部门随之发生了长周期的债务通缩.为了对抗通缩螺旋,政府通过救赎银行承担起了债务,进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因此,私人部门的债务通缩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决定了危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由于“迪拜世界”债务危机的出现,许多银行受到牵连,信用证项下付款的风险陡然增加。  相似文献   

10.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银行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也正在向银行危机演变,所以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银行产业的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研究显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冲击,欧洲、美国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旧格局已经瓦解,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共同主导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理的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政府积极面对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金融市场及汇率的稳定乃至经济的快速复苏至关重要目前,各方关注的美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连锁反应,全球经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尽管美国目前就国债上限上调问题初步达成一致,但是美债危机仍让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充满了不确定性,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直到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充分说明合理的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政府积极面对经济和金融危  相似文献   

12.
桑仁兆 《中国外资》2010,(10):38-39
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同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热门话题。以希腊为首的“欧猪五国”(PIIGS)的主权债务危机正在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市场似乎嗅到了2008年秋雷曼兄弟破产时的味道,并且担心全球经济会二次探底。在这种背景,本文将对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作为一种国际流行的资产运作方式,曾在80年代解决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中大显身手,在我国,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在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将国有企业欠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的一部分,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即股权,债转股的事实是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持股预备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变为按股分红,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实施债转股是当前帮助国有企业与银行脱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债转股,对企业而方,能切实解决国企的债务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同时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国企的监督,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与竞争力,加快企业走出困境的步伐,对银行而言,银行将不良贷款和坏账出售后,可以提高银行资产负债表质量,提高资本充足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施锦芳 《国际金融》2012,(12):61-6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国际社会重点关注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时候,日本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和国债依存度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实际上,在OECD国家中,日本是最早面临政府主权债务危机的。2009年以来,欧元区GIIPS(Greece,Italy,Ireland,Portugal,Spain)成员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连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给  相似文献   

15.
银行危机从银行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但银行危机的界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人员界定银行危机的方法通常基于多种事件的组合,综合各种定义的分析.可以得出银行危机的实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流动性或清偿性的极度丧失所带来的市场失败。界定的标准如下:依靠自身的资源难以支付到期债务;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大量银行倒闭,政府强制性援救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银行危机传导、经济衰退、金融危机救助、外部评级下调等方面分析了欧洲危机国主权债务风险增加的形成机制,并从主权债务风险导致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分析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主权问题与银行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欧洲银行体系和政治结构的特殊性。要化解主权债务危机需要实现财政政策的一体化和银行监管的一体化,同时进一步推动欧盟和欧元区改革。  相似文献   

18.
“短钱长用”是企业债券违约潮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而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本文以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ID方法分析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是否影响了企业债券期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增加了企业长期借款,且对企业短期借款没有显著影响,缓解了企业“短钱长用”行为。第二,央行担保品框架通过企业“释压减负”和“择优增益”两个机制来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第三,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对民企调整债务期限结构的促进作用更强,且相比于中央国企,其对地方国企的促进作用更强。第四,当银行流动性宽裕时,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对企业调整债务期限结构的促进作用下降。因此,央行在调整合格担保品范围时,不仅要关注其对相关企业融资成本的直接影响,还需要重视其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内银行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行国际化历史来看.世界跨国银行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30年代,以英国银行为主.扩张区域以殖民地国家为主,属殖民帝国银行的全球化,跨国银行被称为殖民银行: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结束于80年代,以美国和日本银行为主,扩张区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全球化;第三次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西班牙等欧洲银行为主.扩张区域集中于拉美、中东欧等新兴经济区,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也积极对外扩张.形成多元化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各种危机持续不断,无论是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饱受危机的危害。本文就21世纪之后发生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通过对已发生危机成因的回顾,发现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及货币危机成因存在着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