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内在矛盾的结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使然。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契约中外在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性制度安排,是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志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42-145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内在矛盾的结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使然.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契约中外在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性制度安排,是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质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企业各产权主体中的分配。由于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特别合约,现代的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产权主体,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产权的安排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斌  兰玉杰 《特区经济》2006,(12):181-183
由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现代股份制企业,在整个企业变迁过程中,企业家人力资本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本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从企业产权角度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这一异质型人力资本,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是目前国企产权改革的一个焦点,井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定价进行探计,提出用增量资本而非存量资本解决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国外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实践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产权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从收入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福利等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钟林苡 《特区经济》2006,(3):209-210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对经营者激励性制度安排的基础必须是以剩余索取权来激励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是人力资本家产权化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创造内部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这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必须由多个产权主体分享企业所有权,其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文章在此基础上从产权纬度对企业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激励机制的设计实际上是产权的有效安排问题。最后,对知识型员工、企业家、国企高管经营人员等不同属性的人力资本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等各个层面分别进行了激励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孙浩 《特区经济》2005,(10):140-142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界定非常多,主要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另一类是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人力资本产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企业家人力资本个量、总量和存量的三维视角,分析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报酬、控制权和剩余权比例、社会声誉;市场竞争环境、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企业家政治经济职业地位,并指出要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需要提高企业家内在需求的满意度,改善企业家发育和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资本总的来说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企业家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和最稀缺的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产权特征决定了必然要分享企业剌余控制权和剌余索取权。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工具,对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归属与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特别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和企业控制权,既有其必然合理性,又有其现实可能性。只不过,人力资本参与分享的“企业剩余”,能且只能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部分。谈判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本群体拥有相对较强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给予企业家企业所有权,使企业家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有机的统一,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价值趋向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剩余权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流企业理论“股东主权”的先验性逻辑与经济现实明显不符,致使其落入以果为因的论证陷阱。从历史与逻辑的起源来看,企业家是本原,资本家是派生的,而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决策的特征及其专有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家控制的企业更具适应性。“企业家主权”模式下的企业合约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与“股东主权”模式的差别在于企业剩余权利的进一步细分:资本家获取剩余优先索取权和监督控制权,企业家掌握剩余最终索取权和经营决策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