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的T6112卧式镗床,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拉伤,对工作台和床身各导轨面先后采用油石磨光、锡铋合金补焊、502粘合剂配铁粉填补等修复方法,但均未获得理想的效果。从卧式镗床拉伤的情况看,一般拉伤长度0.95m,深度2.5~3mm,宽2.7mm左右。如果采用粘接方法来修复导轨,其强度可满足需求,但润滑效果差,易出现二次拉伤。若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我厂的1台B2152龙门刨床在加工大型工件中,机床床身及工作台的平面导轨均被拉伤。床身导轨损伤尤重.在长4000mm、宽120mm面积内,被拉成许多深浅不同的沟槽,最深的达3mm。为了保证修理质量和降低维修费用,在试验的基  相似文献   

3.
<正>B220刨床是加工车间大型刨削设备,导轨总长12 m,轨距1.5 m,由于油泵及油压继电器的故障造成V形导轨面近10 m范围内大面积严重拉伤,不能正常生产。1.修复方案探讨通常,机床导轨面咬伤或需恢复精度,常规方法有钎焊、火焰热喷涂修复、胶粘修复、刮研修复法;对于导轨大面积拉伤或咬伤,恢复精度要求高、修复难度大的问题,在多个文献中都有讨论并形成共识,同时也在实践探索试图找到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如床身导轨粘接铜板,工作台镶板,再二次加工,用样板检验,最后与工作台合研的方法修复B2153重型  相似文献   

4.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机床导轨大面积拉伤的修复是一件较为棘手的问题。我厂使用的B1012A型4m单臂刨和B2010型3m龙门刨过去也曾出现过导轨大面积拉伤事故,都是采用精刨工艺修复的。修理周期长、费用高。 1991年9月,我厂使用不到两年的一台B2016A型6m龙门刨由于重载短行程操作,油膜受到破坏,使工作台平导轨和床身平导轨均出现大面积拉伤(拉伤见图1中A、B两处及图2中C处)。事故发生后,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修复,其中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厂意大利 FP52/1600×6000龙门刨,其床身和工作台是 V-V 组合导轨,导轨副为铸铁材料。因事故,V 形导轨沿长度方向大面积严重拉伤。我厂在修复中将工作台 V 形导轨上镶装铝青铜导轨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保证修理后导轨副完全吻合和齿轮与齿条的正确啮合,其导轨几何尺寸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厂B1016A×6m单臂刨床在导轨面多次出现拉伤后,先后采用对工作台和床身的各导轨面进行毛刺修刮油石磨光、锡铋合金补焊、502粘合剂配理化铁粉填补、铜丝喷涂覆盖等修复方法,但由于大面积拉伤处理困难、该机床切削加工负荷大,均未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后来采用了SF-2复合材料板覆盖在床身导轨面的办法进行了修复,经4年多较大负荷的运行,效果较好,达到了修复时间短,费用低、设备运行可靠的目的。一、SF-2复合材料简介 SF.2复合材料是国家科委近几年重点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耐磨粘接涂层 HNT,目前在我国许多工厂用来制造或修理机床导轨,已经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一般工厂都是将涂层粘接于工作台导轨面上,床身导轨仍需用机械方法精加工。由于床身导轨比工作台导轨长一倍,用的加工设备大,达到要求的精度也更困难,因此,如能将涂层用于床身导轨上,经济效果将会更大。根据这种设想,我厂在79年将耐磨粘接涂层技术加以发展用于粘接 B2010龙门刨床六米长的床身导轨,仅用两个月就完成大修任务。经两年多生产考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T6112卧式镗床在使用中多次出现拉伤,先后对工作台和导轨面进行了刮毛刺、油石磨光、锡铋合金补焊,502粘合剂配理化铁粉填补等修复方法,但由于拉伤较严重(长度0.95m,深度2.5-3mm,宽2.7mm)、机床切削负荷大、处理困难等原因,均未获得理想效果。采用粘接-电刷镀复合技术进行修复,经过3年多大负荷的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修理时间短、费用低、运行可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车床在使用一个大修期(5~7年)之后,床身与床鞍导轨面的磨损一般都很严重,有时还会拉出一条条深沟。以前常用的床身与床鞍导轨的修理工艺是:1.在导轨磨床上将床身导轨面的研痕全部磨光,再淬硬。2.按导轨尺寸加工三块铸铁垫板。3.将进给箱、溜板箱、三杠托架、三杠等部件安装在床身的相应位置上,并用块规将床鞍向上托起。以不压杠为准,然后在床鞍端面上划线,令该直线与床身导轨面平行,其垂直距离等于垫板厚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机床修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恢复床身导轨的精度。按照文献提供的数据,车床类机床(与1K62型相仿者)经使用一年后导轨的磨损量为0.05~0.12毫米,而重型机床的导轨磨损量则为上述数字的1.5~2倍。由于导轨的磨损量不均匀,会使工件的形状产生误差。此外,由于机床的基础下沉引起床身变形(扭曲),也影响到加工的精度;长度为8~11米的床身,其不直度往往达到0.08毫米。在磨损量很大的情况下(超过0.7毫米时)根据床身导轨修理工艺的规定,应该卸下床身,  相似文献   

11.
我厂有台苏制大型落地镗床2656,在使用中发生过多次严重咬轨。这次通过大修理,在拖板底层导轨面上,粘贴了1mm 厚的耐磨聚四氟乙烯(陕西省塑料厂生产的4FJ_3软带),经使用2年多证明:缩短了配制导轨的时间和减轻了劳动强度,解决了咬轨的问题,延长了导轨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修理成本。具体方法如下:一、粘贴工艺1.配刨粘贴面。把拖饭底部各粘贴导轨面垂直方向均匀刨去1mm,半导轨达到与床身贴合,问隙不大于0.06mm(用塞尺检查),粗糙度为12.5/(?)2.粘贴的导轨面长2600mm,宽165mm。采用宽度180mm 的长软带。粘贴前在拖板各导  相似文献   

12.
<正>1.机床及故障MC625MF4K数控龙门铣床(白俄罗斯产),数控系统为西门子840D。机床工作台8 m×5 m。工作台拖动件由模数20的蜗杆(相应国产机床蜗杆模数为19)与12块蜗母条组成。机床使用1年后,用耐磨材料粘接的12块蜗母条齿形面严重破损,多处断裂脱离。机床生产厂家进厂更换一套蜗母条,费用25万元人民币,又使用1年后出现同样故障。考虑到外方修理费用较高改在国内修复,蜗母条修复后,机床导轨中间部位相距4  相似文献   

13.
C616车床的导轨经常发生研伤事故。导轨研伤后的修复办法虽然很多,但更应重视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杜绝研伤事故的发生。一般,新换和使用不久的毛毡具有一定的松软性,偶有切屑进入,也是嵌入毛毡而不太可能研伤导轨,那么,C616车床导轨极易研伤的原因何在呢? 通过全面检查分析床身导轨和溜板导轨的  相似文献   

14.
将龙门刨床或单臂落地式刨床增设磨头,同时精化其导轨,是能够代替导轨磨床来满足普通机床导轨修理要求的。改装刨床成刨磨两用,有两个问题较难处理。其一为磨屑、灰、砂的防护;其二是一般磨头部件体积和重量较大,操作不便。1966年始,我厂龙门刨床(B210)即增设了磨头,作刨磨两用。每年大修金属切削机床25~30台,从床身导轨,工作台导轨,直至普通车床的大中拖板导轨,均以磨削方式修复其精度,大大地降低了机修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修理周期。  相似文献   

15.
某厂一台3L-10/8空压机因冷却水断水时间过长,造成二级缸烧结拉伤,无法继续工作,只能停机修理,买新缸体,价格昂贵。于是该厂向我厂求援修理,其要求是价廉、修理时间短、恢复原来的精度。检查损坏的二级缸,烧结拉伤最深处为1~2mm,宽为0.5~3mm,长为120mm。为了满足该厂的要求,我们采用了镶套粘结修复工艺,其修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我们在大修Z35摇臂钻床时,由于立柱和摇臂的表面大面积研伤,深度达1~1.5mm,遂采用了粘接F4导轨板的修理方案,修理工艺如下。 1.精磨立柱外圆,将研痕去掉见光为止,粗糙度R_a=1.6μm,精磨后的立柱尺寸为φ348_(0.1)~(0.05)mm。 2.根据立柱精磨后的尺寸,确定粘接F4导轨板的厚  相似文献   

17.
锡铋合金钎焊是我国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制造和修理中因其经济效果比较显著,已在许多部门受到重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严密的工艺,因而钎焊质量很不稳定。今年,我们专门试验了一个阶段,制定了一个工艺,经表演、培训与推广,一致认为使用可靠,效果良好。兹将其介绍如下:一、去污:1.用棉纱把导轨拉伤部位及四周的油污擦拭干净。2.用干净棉纱蘸上煤油或汽油在导轨拉伤部位反复擦拭干净。3.用镊子夹脱脂棉蘸丙酮在导轨拉伤部  相似文献   

18.
我厂大修2A635型(1970年苏联制造)镗床时,发现工作台面对主轴中心线的平行度在1600mm长度内误差达0.8mm。分析其原因是该机床经过20多年的使用,致使工作台上滑座近主轴端的导轨面,其磨损量大于另一端导轨面,造成工作台面右低左高。同时,使传动上滑座的蜗杆副啮合间隙减小,造成走刀传动不均匀,并在快速走刀时引起较大振动。为此,我们采用F-4软带阶梯粘接的方法进行了修复。具体方法如下: 一、F-4分段粘接厚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1500吨压力机是石家庄市石墨电极厂的关键设备,国内仅有6台,价值120万元/台,已连续运行6年。因柱塞表面严重拉伤而停产。柱塞工作行程5m,速度5m/min,油压为P_垂=0.245~0.314MPa。柱塞直径900mm,重14t,长5.14m,价值17万元。柱塞材料35~#铸钢,表面经滚压处理,划伤面积为400×3400mm~2,划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YΦ5 2 2 0 -0 6龙门铣镗床是我公司 2 0世纪 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的大型铣镗床 ,工作台进给是通过直流电机经变速箱变速后 ,由一对蜗杆蜗条实现的 ,由于蜗杆与蜗条存在一定的间隙 ,如果不消除此间隙 ,势必会造成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工作台来回窜动 ,影响加工精度和损伤刀具。机床工作台传动示意图如图 1所示 ,进给运动经齿轮带动花键轴转动。在花键轴装有两个蜗杆 ,其中蜗杆 1为主传动蜗杆 ,承担着工作台主传动力。蜗杆 2用来消除工作台间隙 ,在油缸带动下 ,可在花键轴上来回滑动 ,通过切换电磁换向阀位置 ,使蜗杆 2移动方向始终与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