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渔业致富指南》2006,(5):20-21
万安乡下镇村谢寿英,每年要培育草鱼夏花鱼种10万尾,供应周围农户和自己培育春片鱼种,利用村中二口废弃的老鱼池(面积0.6亩和0.4亩)培植莎瓢培育夏花鱼种,当水花下塘经豆浆投喂15d-20d左右。鱼苗体长达到2cm(6朝)时增加投喂莎瓢,逐渐转入全部投喂莎瓢,经20d-30d的培育,鱼苗体长可达6cm、出塘率达到80%以上,以莎瓢代替大豆投喂2cm-6cm的草鱼种,具有很好的养殖效果,既有利于草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加快出塘又节省大豆等精饲料,降低养殖成本。现将莎瓢培植和鱼苗投喂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一、鱼苗培育1、鱼苗培育的池塘准备:1.1鱼苗塘以面积2-5亩,水深1米以上为好。要求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左右,进排水方便。1.2清塘消毒:考虑到鱼种对敌害生物(包括野杂鱼、螺蚌、细菌、寄生虫等)的敏感  相似文献   

3.
<正>鱼苗培育就是孵化出环的鱼苗,开食后在鱼池饲养15~20天,养成为全长3cm左右的夏花鱼种,这一阶段俗称发花或发塘。由于此阶段鱼苗处于初生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时期,培育管理至关重要。现结合实际简要介绍鱼苗培育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苗种培育是指将鱼苗培育到3厘米夏花鱼种。目前有以下两种培育方法:1、原繁殖池培育 原池培育又分两种做法:一是在亲鱼产卵孵出鱼苗后,让亲鱼继续留在繁殖池中繁殖鱼苗。亲鱼和鱼苗同池喂养,待鱼苗养到3厘米左右时,捕出移到成鱼  相似文献   

5.
在水质肥沃的水库里,利用网箱进行不投饵培育鲢鳙鱼等鱼种,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具有不占鱼种塘,不花鱼饲料,成本低等优点。在不投饵情况下,利用网箱在水库里培育一尾13cm左右的花白鲢鱼种,成本不到0.10元,而在池塘内培育同样大小的一尾鱼种的成本在0.10元以上;产量按亩折算,约合15万尾,亩以上,是内塘的30-40倍。因此,水库网箱不投饵培育鱼种,不仅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而且成本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来,7、8月份草鱼大规格鱼种紧缺已成规律,很多成鱼池塘因此不能适时足量放养,给成鱼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首先是7月中旬后,汛期到来,各类坑塘、水库蓄水增加,水位上涨,淹没大量陆草,对草鱼种的需求量增大;其次,随着温度的上升,部分品种搭配欠妥的坑塘水草暴长,造成对草鱼种的需求量增加;第三,因为草鱼苗食性转化前的适口饵料难以解决,当年鱼苗培育达不到相应规模,造成大规模草鱼种紧缺,价格飞涨。  相似文献   

7.
<正> 一、放养鱼苗鱼种什么密度最合适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培育膘肥、健壮大鱼种的重要措施之一。 鱼苗下塘的数量:家鱼苗一般每亩19万尾左右,鲢、鳙鱼还可适当多一些,草鱼可适当少些,肥水塘可适当密些,新塘、瘦水塘应适当稀些。鱼苗饲养20天左右,便长到3.3cm左右,称夏花鱼种。这时就要进行第一次分塘,一般每亩放1—1.5万尾。经30天左右的培  相似文献   

8.
<正>鱼苗的培育是指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长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饲养鱼苗要细致和小心,这是因为鱼苗小,游动能力弱,取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生物袭击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等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地处偏远的鸾凤乡崇瑞村2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生态立体农业,积极推行稻田培育鱼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全组稻田培育鱼种面积3.1hm^2。年提供优质鱼种6万尾左右。据测定平均每亩稻田,经4-5个月。可收获13cm-23cm草鱼种820尾-1206尾,9cm-13cm鲤鱼种603尾-715尾,稻谷增产近一成,增收906元-1660元。现将该组稻田培育鱼种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996年在3亩藕池中进行了鱼种培育试验。共放夏花鱼种7500尾。亩平放养2500尾。经过68天饲养,共收获规格为lO-12cm的鱼种6770尾,共生产莲藕3200kg,二者总产值1.31万元,实现利润8970元,亩平收入2990元。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塘面积以2—5亩为宜,初期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鱼苗投放前5—7天按每亩250—300公斤施入有机肥。 “水花”放养密度如下:鲢、鳙鱼10—12万尾/亩;草、青鱼8—10万尾/亩;鲤、鲫、鲂鱼15—20万尾/亩。 鱼苗投放后,每亩每天泼洒用2—3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每3—5天追施160—180公斤/亩有机  相似文献   

12.
<正> 鱼苗经过前一阶段的培育,各种鱼的食性已开始发生分化。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则由于密度过大,食料不足,势必影响鱼苗的生长,所以必须要分养。但如直接放入大水面养食用鱼,又因鱼体仍太幼小,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还需再经过一段时间精细的饲养和管理,养成体格健壮,达到一定规格要求的鱼种,然后再进行成鱼饲养,这是紧接着鱼苗饲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自鱼苗下塘至培育到体长3厘米左右的鱼种,此阶段称为夏花鱼种培育阶段。由于刚下塘的鱼苗身体幼小、嫩弱,摄食能力差,抵御敌害的能力低,因此,为了提高夏花鱼种的成活率,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管理,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主要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四大家鱼当年4~5月繁殖的鱼苗,按每亩放养10~15万尾,经过15~20天饲养,体长达3~4厘米,5~6月即成为夏花鱼种。夏花鱼种阶段因个体增长原塘放养过密,生长缓慢,必须要及时分塘,按每亩放养O.8~1万尾,再经过50天左右饲养,体长达13~14厘米,就培育成大鱼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丁桂鱼的鱼苗鱼种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膜的仔幼鱼培育成供放养的较大规格的鱼苗、鱼种的过程、各地对鱼苗鱼种定义的大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鱼苗培育一般是指5cm以前盼丁-桂鱼的培育过程,鱼种培育则是指将5CBI以前的丁桂鱼培育至5~8cm或8~16cm的鱼的过程。因养殖方法、鱼苗体质、管理水平不同鱼苗培育又分为乌仔阶段的培育,寸片阶段的培育。鱼种培育可以分为小规格鱼种的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丁桂鱼成鱼的适应性很强,但在其早期的苗种阶段,尤其是鱼苗阶段,身体幼小纤弱,摄食能力低,饵料范围窄,且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敌害和病原体的抵抗应付能力低,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死亡率高。因此必须对丁桂鱼的苗种培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在人工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给予精心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鱼苗、鱼种的存活率,培育出健壮、合乎生产规格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广大养殖户对鳜鱼大规格鱼种的需要,我场1998、1999两年将本场自繁自育至1.7—2.0厘米左右的部分鳜鱼乌仔直接转入池塘培育,通过配套合适的饵料鱼等技术措施,经1个月左右的培育,平均亩产3.5—7厘米的大规格鳜鱼种2374尾,亩获利8643元,投入产出比1:3.8以上,平均成活率72.6%,平均出塘规格5.2厘米,现将方法和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3.施肥培育鱼种应注意哪些问题?鱼种的饲养较鱼苗简单些,通常鱼苗育成夏花后,各种鱼的食性已有了明显的分化,各自趋向于成鱼,这时培育一龄鱼种或二龄鱼种时,就应分开饲养,保证一定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比例。①以草鱼为主的池塘:以投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既有利于草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又可培肥水质,为搭配的鱼种提供饵料来源。若混有鲢、鳙或鲮等,必须定期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一般7~10天施追肥一次。②以鲢、鳙为主的池塘:池水要求肥  相似文献   

18.
<正> (三)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指孵化出膜后经过培育至5厘米左右鱼种的过程。这一阶段约需要20—30天,一般为25天。鱼苗培育可以采用二种途径:一种池塘培育鱼苗;一种集约化培育鱼苗,二种方法各有不同特点,均属于最有效的鱼苗培育方法。培育鱼苗过程中要求较高的饲养技术水平及严格的管理措施,其生产指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夏花鱼种的饲养 夏花鱼种已能主动觅食,食量也日益增大,需要投喂饲料,并适当施肥。 1 主养草鱼的饲养:草鱼喜生活在较清新的水环境。以投喂青饲料为主,在夏花鱼种下塘后,最好投喂芜萍,平均每天每万尾投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至40千克。20天后幼鱼长至6—7厘米时,可改喂小浮萍,每天每万尾投50—60千克,体长8厘米以上时可投喂紫背浮萍,水草和嫩的陆草。日常投喂量增减,主要根据鱼类的食欲和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当天吃完为度。小草鱼容易暴食患病,成活率很不稳定。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投喂适口新鲜饵料,吃食均匀,一般吃八成饱即可。  相似文献   

20.
<正> 鱼苗培育是指鱼苗、鱼种饲养的第一阶段,即从孵化后出环的鱼苗饲养到夏花鱼种。鱼苗培育在养鱼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鱼苗身体微小,细若针芒,活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饵料的选择要求高,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避敌害生物袭击的能力差。因此,必须在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下精心培育,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一般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的生产指标,要求成活率达到80%以上;其规格要求在3厘米左右,而且群体整齐、健壮、无病伤。 一、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鱼苗的生长快慢和成活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应根据鱼苗的体质、种类、水质肥度、人工饵料的多少、注水排水条件、培育技术和计划培育夏花鱼种的规格要求等灵活掌握。放养密度过大,鱼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掌握以下原则: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