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鳜鱼苗种培育尤其是鱼苗阶段的培育,是鳜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鳜鱼养殖的薄弱环节,原因是鳜鱼苗是以活鱼苗为开口饵料的,其苗种培育具有独特性。鳜鱼鱼苗阶段是指孵出后水花经20d左右的培育体长达到3cm左右的稚鱼阶段,这一阶段的鱼苗体小幼嫩、口裂小,很难摄食和吞咽个体相对较大的饵料鱼,同时缺乏对外界条件变化及敌害生物侵袭等的抗逆能力,因而这一阶段稍有不慎鳜鱼苗极易死亡。为此,笔者通过鳜鱼苗种繁育的实践与观察,总结出了有助于成功培育鳜鱼苗且提高其成活率的五项可行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苗种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  相似文献   

4.
正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鱼苗培育工作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工作。做好鱼苗培育工作,为后续养殖提供优良的苗种,是保证养殖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下面笔者就鱼苗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清整清整池塘,为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苗种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池塘清整首先要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只保留5~10cm的底泥。底泥最好能经过冻结、干燥和曝晒过程,这样不仅能杀死病菌和部分敌害生物,还使底泥更容易分解,提高池塘肥力。其次要清塘  相似文献   

5.
<正>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和大规格的鱼种是欧洲丁桂鱼苗种培育的直接目标,影响欧洲丁桂鱼鱼苗、鱼种存活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饵料、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等。生物因子主要是敌害、病原体和天然饵料的影响,在此仅重点说明饵料和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黄颡鱼疾病少,饲养管理简单,养殖效益较好,深受渔户欢迎。但由于黄颡鱼人工繁殖较难,不易得苗,因此苗种价格较高。现介绍一种利用苗种培育池自繁自育黄颡鱼苗种的方法。 一、苗种培育池的准备 苗种培育池应选择底泥浅15—20cm、保水保肥、水源方便、水质好,面积2-4亩的鱼种池为宜。5月初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野杂鱼类及敌害生物,待毒性消失后,鱼地加水60-80cm,加水时进水口应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苗进入。  相似文献   

7.
欧洲丁桂鱼的鱼苗鱼种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膜的仔幼鱼培育成供放养的较大规格的鱼苗、鱼种的过程、各地对鱼苗鱼种定义的大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鱼苗培育一般是指5cm以前盼丁-桂鱼的培育过程,鱼种培育则是指将5CBI以前的丁桂鱼培育至5~8cm或8~16cm的鱼的过程。因养殖方法、鱼苗体质、管理水平不同鱼苗培育又分为乌仔阶段的培育,寸片阶段的培育。鱼种培育可以分为小规格鱼种的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丁桂鱼成鱼的适应性很强,但在其早期的苗种阶段,尤其是鱼苗阶段,身体幼小纤弱,摄食能力低,饵料范围窄,且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敌害和病原体的抵抗应付能力低,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死亡率高。因此必须对丁桂鱼的苗种培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在人工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给予精心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鱼苗、鱼种的存活率,培育出健壮、合乎生产规格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8.
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和大规格的鱼种是欧洲丁桂鱼苗种培育的直接目标,影响欧洲丁桂鱼鱼苗、鱼种存活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饵料、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等。生物因子主要是敌害、病原体和天然饵料的影响,在此仅重点说明饵料和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四)鱼苗集约化培育 黄颡鱼鱼苗集约化培育,一般在流水水泥池和网箱中进行培育,完全依靠人工投喂天然饵斜和人工配合(含蛋白质为40%—42%)饵料。这两种方式具有放养鱼苗的密度大、出池率较高等特点。培育出来的苗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饲养管理和操作较为方便。其不利之处,所用饲料全靠外界投入,较易带进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所以日常管理特别重要,如管理不当,可造成鱼苗批量死亡。 1、流水水泥池培育鱼苗的基本条件 面积为10—20平方米,深度为0.8—1米,控制水的深度为0.7米左右,长方形及圆形均  相似文献   

10.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殖者稍有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全部失败。本文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花?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现将花?苗种培育技术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夏花培育1.培育池准备鱼苗入池前用生石灰进行严格消毒,2~3天后注水50~70cm,注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随水入池。2.适口饵料培育每亩培育池施腐熟有机肥50kg。施肥的时间必须根据水温和鱼苗入池的期限  相似文献   

12.
<正>一、鱼苗培育1、鱼苗培育的池塘准备:1.1鱼苗塘以面积2-5亩,水深1米以上为好。要求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左右,进排水方便。1.2清塘消毒:考虑到鱼种对敌害生物(包括野杂鱼、螺蚌、细菌、寄生虫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正>鱼苗的培育是指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长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饲养鱼苗要细致和小心,这是因为鱼苗小,游动能力弱,取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生物袭击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等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正>鱼苗培育成败决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池塘条件、清塘、管理、溶氧等理化因素决定了鱼苗培育的成败。1.池塘条件及鱼苗体质池塘总体要求进排水方便,电力设施的完善;通常鱼苗培育池面积1-5亩,能灌水达2m,池底平坦,淤泥不超过20cm;鱼苗要求种质纯正,体质健壮无伤。2.清塘消毒考虑到鱼种对敌害生物(包括野杂鱼,细菌,寄生虫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5.
<正>鱼苗因其个体较小,体质较弱,且游动迟缓,极容易遭到敌害生物的侵袭。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对象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鱼苗在繁殖及培育期间正常生  相似文献   

16.
<正>欧洲丁桂鱼的鱼苗鱼种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膜的仔幼鱼培育成供放养的较大规格的鱼苗、鱼种的过程。各地对鱼苗鱼种定义的大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鱼苗培育一般是指5cm以前的丁桂鱼的培育过程,鱼种培育则是指将5cm以前的丁桂鱼培育至5~8cm或8~16cm的鱼的过程。因养殖方法、鱼苗体质、管理水平不同鱼苗培育又分为乌仔阶段的培育,寸片阶段的培育。鱼种培育可以分为小规格鱼种的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丁桂鱼成鱼的适应性很强,但在其早期的苗种阶段,尤其是鱼苗阶段,身体幼小纤弱,摄食能力低,饵料范围窄,且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敌害和病原体的抵抗应付能力低,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死亡率高。因此必须对丁桂鱼的苗种培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在人工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给予精心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鱼苗、鱼种的存活率,培育出健壮、合乎生产规格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17.
<正> 鱼苗培育是指鱼苗、鱼种饲养的第一阶段,即从孵化后出环的鱼苗饲养到夏花鱼种。鱼苗培育在养鱼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鱼苗身体微小,细若针芒,活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饵料的选择要求高,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避敌害生物袭击的能力差。因此,必须在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下精心培育,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一般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的生产指标,要求成活率达到80%以上;其规格要求在3厘米左右,而且群体整齐、健壮、无病伤。 一、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鱼苗的生长快慢和成活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应根据鱼苗的体质、种类、水质肥度、人工饵料的多少、注水排水条件、培育技术和计划培育夏花鱼种的规格要求等灵活掌握。放养密度过大,鱼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掌握以下原则:①  相似文献   

18.
<正>3.苗种培育3.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匙吻鲟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难度较大阶段,其成败直接影响整个养殖生产,鱼苗培育常采用水槽或环道微循环水流培育匙吻  相似文献   

19.
<正>鱼苗因其个体较小,体质较弱,且游动迟缓,极容易遭到敌害生物的侵袭。现将鱼苗池常见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自鱼苗下塘至培育到体长3厘米左右的鱼种,此阶段称为夏花鱼种培育阶段。由于刚下塘的鱼苗身体幼小、嫩弱,摄食能力差,抵御敌害的能力低,因此,为了提高夏花鱼种的成活率,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管理,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主要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