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类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要想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生病的鱼同正常生活的健康鱼有何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形来判断:  相似文献   

2.
鱼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类的疾病种类较多,而且每种疾病的病原体、发病条件、发病季节、流行传染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各不相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在治疗及隔离上均比较困难,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大。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必要。一、鱼病发生的原因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是多  相似文献   

3.
<正>在水产养殖中,养殖鱼和野生鱼最大的区别在于野生鱼抵抗力强,不容易生病,而养殖鱼因为鱼类生存的密度大,众多鱼儿挤在一个鱼塘中共同生活,鱼的抵抗力明显减弱,加之密度大,生病的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鱼类生活在水环境中,生病往往不如陆生动物生病时那样容易被发现,一般在发现时鱼类已部分死亡。给药方法也不如治疗陆生动物那么容易,患病个体大多失去食欲,口服仅限于尚未失去食欲的群体;对养殖水体给药,如全池泼洒,只适用小面积水体,大面积池塘,用量大,成本高,也不便操作,而且,治病药物多数具有一定毒性,有的药物还会在池水中或动物体内残留,因此,鱼类疾病预防重于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 经常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不使其过度污染,并保证鱼塘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能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如鱼类生病、缺氧泛池等异常多半是因水质不良所引起,特别是高温的夏季尤为明显。因此,常观察池塘水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是  相似文献   

6.
<正> 化肥养鱼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养鱼新技术,具有施用方便,见效快,效益高,鱼类生病少等优点,但在具体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鱼病诊断中,往往有不少症状相似,但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不同,或病原体不同,或几种病菌交叉感染侵害鱼体。在没有显微镜、解剖镜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诊断相似症状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坚持预防为先加强防重于治1.预防是病害防治最主动、最积极、最有效有措施。鱼类等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其生病后不能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发觉,往往在发觉时,已有部分死亡,另外,给药的方法也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计量很难准确把握。实际上,鱼类在发病后,一般都已停食,内服药不易奏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7~8月是鱼类生病的高发季节,鱼一旦生病很难发现,确切诊断也比陆生动物较难。而且,病鱼大多失去食欲,即使投喂药饵也很难进入鱼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鱼病的防患于未然远重于病后治疗。一、高温季节鱼病大量增加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生长旺盛,也是鱼类最易生病时期,如果不正确及时的诊断防治,会造成严重损失。现将其中危害较大的几种鱼病进行对症防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CHNS 1989—2011年9次抽样调查数据,以医疗负担指标、日常活动能力指标、过去四周是否生病指标为被解释变量,以是否参加新农合、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分别进行OLS及Logit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新农合减轻了农民医疗负担;参合后农民日常活动能力增强,过去四周生病概率减小,即新农合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新农合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和中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2.
<正> 正如人生活在恶劣、不健康的环境中就会生病,其它动物也一样,水产养殖动物包括各种鱼、虾、鳖、鳗,生活在水环境中,水源较差,水质败坏和酸化都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生病、浮头、泛池,采取紧急措施,不但药物成本大,而且恢复健康时间长,生长缓慢,减产已是必然,这种损失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所以科学养鱼,除了合理营养配方外,关键在于养好水。  相似文献   

13.
《渔业致富指南》2003,(18):54-54
<正>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致使养殖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 冬季鱼病发生的原因不是孤立的,因多种病菌和寄生虫,都能适应低温而大量繁殖,加上越冬鱼类密集,病菌易于传播。这时期的生产单位又往往忽视而认为鱼的摄食、活动都减弱而不会生病,从而忽视了鱼的防病  相似文献   

15.
《渔业致富指南》2014,(15):54-55
<正>水质的恶化是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由各种综合原因引发的。我们平时如能做到不间断的监控水质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就能防止养殖对象水体环境的恶化,从而让养殖对象少生病或不生病。  相似文献   

16.
正"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基本原则。实践中,做好鱼病预防工作,鱼的死亡率可显著降低。鱼类栖息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我们难以看清。鱼一旦生病,治疗有困难。家畜、家禽生病可以口灌或注射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病鱼,特别是鱼苗和小鱼种尚无法使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动植物共生。水生植物与鱼类同池共生,鱼类很少生病。在鱼池中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水稻或莲藕,呈东西向,行距要宽(>33em),占水体总面积不超过50%,以便光照效果好,水深依水生植物耐水性而定,水稻一般在30cm以内,莲藕一般可达50cm以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要想知道养殖的河蟹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生病的蟹同正常的健康蟹的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形来判断:1.从养殖蟹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蟹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即  相似文献   

19.
<正>夏季既是鱼儿生长的旺季,又是鱼儿生病死亡的高峰期。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较高,水质变化较大,鱼类生长旺盛,同时,由于高温诱使水质变差,鱼儿易感染疾病。因此,高温季节如何让鱼儿健康地生长,如何减少鱼儿的死亡率,是夺取鱼塘高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秋季,天气逐渐由炎热转为凉爽,水温也随之由高转低,此时既是鱼类快速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鱼类浮头生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加强秋季鱼塘管理工作,对夺取全年养殖生产大丰收具有"决战"性意义。笔者为江苏省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提醒广大养殖者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