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理念,也是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主流。其中很多有益的思想对当代的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儒家行政伦理以人性善为基础,重个体伦理修养、重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借鉴儒家行政伦理思想,也要同时结合制度建设,从内部修养和外部制约两个角度建设现代社会主义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2.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在先秦儒家伦理观中,有着大量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吸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梳理了先秦儒家“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我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谢鹤醒 《魅力中国》2014,(24):226-226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都是其中的精髓和核心,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等几个阶段,承前启后,相互交替。并且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仍彰显着它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本文便是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入手,对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陈伟 《浙江工商》2009,(8):37-39
从实践中看,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髓,这一特色,不仅对日本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各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要想在现代中国生根开花,就必须解决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代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相适应的问题。儒家之所以在近代中国面临那样大的挑战,都是因为儒家的道德伦理与科学、民主的时代思潮相冲突。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需要一系列社会秩序作保证的,而社会秩序是一个需要多元支撑的系统,缺少其中的任一支柱,都会造成经济的畸形发展。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上,一直是由儒家伦理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因此,儒家的伦理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取向。本文主要是在介绍儒家“义利”思想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处理利益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远古社会以"养生送死"为原则的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到人们对人人各得其所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畅想,无不体现出社会保障伦理的思想.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孔丘和孟柯为代表的孔孟社会保障思想中更是具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思想精华,因此,研究儒家需要典籍<论语>、<孟子>中所蕴含的社会保障伦理思想尤为必要.本文从社会保障发展、调控、运行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便讨论儒家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现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儒家和谐社会思想与当代和谐社会理念在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理念及途径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但两者在实现社会和谐的伦理精神、支撑构架及时代意义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厘清两者的关系,认清当代和谐观对儒家和谐社会思想的扬弃,对推动当代和谐社会理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消费伦理一直是指导人们消费的道德规范,在家庭消费伦理上也形成了等级有别的伦理规范、重义轻利的道德原则以及知足常乐的节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理念和评价标准.这些消费理念为当时家庭生活的有序开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思想中的伦理因素--兼及一种分析框架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经济思想来说,伦理因素是内生的,但它的形成和进化不是自发的、必然的。由于现代经济学的特点,在现有分析框架内要说清伦理与经济的关系,是有困难的。本文提出用经济思想的学科概念进行分析,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全面解释,而且将深化经济学的研究层次。在研究伦理经济思想时,除了要考察西方思想资料的价值,分析中国伦理经济思想的实际作用,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现代伦理经济观念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荀子为整合混乱的人间秩序,在批判继承孔孟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构建了以外在强制的礼为标志的伦理制度.荀子认为要解决道德问题就必须正视人们对功利的追求,必须依靠具有可操作性的外在制度的约束.荀子的伦理制度思想对儒学和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淑慧 《黑河学刊》2010,(11):102-103,119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通常被从儒家思想的某些原则中引伸出来,就象人们从新教教义中引伸出北欧人的(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从伊斯兰教中引伸出阿拉伯人的经济伦理.从印度教中引伸出南亚人的经济伦理那样。久而久之,儒家的某些道义原则便普遍地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基本取向准则和外在标志。然而,这种以社会“一般的”意识形态原则规定它的特殊文化层次的演绎方法并不可靠。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这种方法总是误导人们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认识.仿佛我们的先人们是一个崇尚禁欲,安贫自守,漠视物质利益的族类。这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无庸置疑,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有探切的关联.但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这种关系.而不是想当然地把后者作为前者的简单延伸。这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基本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思想对新加坡当代伦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儒家“乐群利群”的整体主义思想与新加坡的国家主义原则;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与新加坡的“德治观”;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与新加坡“和谐至上”的原则;儒家的“齐家观”取向与新加坡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但是,儒家伦理不可能完全解决现代新加坡的社会问题,而是应该主要吸收其适合于新加坡现代社会的部分,为新加坡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林琳 《理论观察》2010,(1):32-3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陈确,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冲击,对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伦理反思,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主张,主要包括:天理人欲论、私说、治家之道和葬论等内容。陈确是立足于儒家传统来解决当下问题的,试图在伦理与经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对于这个时代问题,陈确给予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与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中心地位相适应,儒家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儒家家庭伦理关注的对象主要是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其基本要求分别是"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儒家家庭伦理在历史上有局限性,在当前也遇到了强大的挑战,但若经过创造性转化,仍然有其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分析了代表西汉时期"儒家"与"法家"经济思想的司马迁与桑弘羊的论著,结合西汉的经济史,通过论证认为,西汉时期,"儒家"的经济思想与"法家"的经济思想表现出两者内在的统一性与外在的对立性。统一性表现在,两家的经济思想都服务于统治阶级暴力集团的最大利益;对立性则表现为,儒家思想更多代表了民众阶级的利益,而法家思想则更多代表了官僚阶级的利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里,一切经济思想,包括儒家与法家,只有符合统治阶级暴力集团的利益,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服务封建统治最重要的政治哲学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安邦、稳定政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通过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当代意义进行剖析,以加深人们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徐逸 《理论观察》2014,(5):35-37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道德经》在中国的文化史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国学之一。本文对老子理论中所蕴含的经济思想作了一番浅析。鉴于与老子思想对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还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此文着重将老子的思想与儒家和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进行对比,进而对老子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经济思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王天策  赵国珍  李谡 《黑河学刊》2010,(10):151-152,154
世界各国的物质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我们在吸收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还应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儒家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结合儒家人性假设理论和管理思想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视,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