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集体协商谈判是劳资双方谈判工资的主要方式。在近年来引起社会关注的农民工薪酬变动问题上,以武汉建筑业农民工为例,集体协商谈判满足其产生所需要的产权私有化及科斯定理的交易成本最小化条件,使得农民工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形成的小型集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进行协商工资,并且由笔者实地调研成果证实,这种协商促进了参与协商农民工工资的上涨以及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状态。文章在最后为农民工工资的进一步上涨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在湖北企业职工收入分配调查中所得到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职工工资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尽管在政府推动下我国一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已开展起来了,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由于多数企业员工参与不够,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还没有形成,因此,目前企业工资并非是由企业与员工双方平等协商共同决定的。本文最后对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应大力加强企业民主制度的建设,加大工资集体协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并通过发挥各级劳动关系的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环境,以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企业因工资分配不合理激化劳资矛盾,引发劳动争议事件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决定机制,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现状着手,总结了当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特点,并通过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对策:一是应尽快完善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协商主体,三是强化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4.
张农 《西部大开发》2011,(4):137-137,178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健全和完善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正常增减的重要机制,有利于劳资合作双赢局面和主导思想形成,有利于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国家和企业的和谐稳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行政观念影响造成协商阻力较大、工会基本职能发挥不够造成协商弱化、过多的协商议题和烦琐的协商程序使企业行政却步和工会积极性受挫。本文从工资决定机制逐渐成熟、工资集体协商的优越性、操作过程中的缺陷等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当前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企无人则‘止’,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志荣说,近年来,赛克思液压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得员工工资总额每年增长达到了10%,员工每年的返厂率达到95%以上,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稳定剂"。在今年宁波市集体协商精细化示范点创建经验交流会上,赛克思液压被评为"2016年度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宁波市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精细化工作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手段,三方协调、共同发力,使全市的集体协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出由点带面、精准协商、扩面提质的发展态势。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进,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工资水平,同样也提升了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了"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关心企业"和谐氛围的形成。据统计,在过去五年,宁波市总工会推动出台了《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在全市范围内签订工  相似文献   

7.
任美华 《东北之窗》2008,(18):48-49
随着物价压力与日俱增,企业职工要求涨工资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在公务员、国企职工轮番涨工资的事实面前,握有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主动权的普通企业职工却依然是挺不起胸抬不起头。为什么?因为尽管有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撑腰,但普通企业职工的工资涨幅却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原本以为是救命稻草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  相似文献   

8.
一年来,面对复杂经济环境,中国政府将"拉动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消费,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实践工资集体协商,以合理、有效地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文章从工资集体协商视角对央企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和策略进行研究。指出应该在央企监管部门、央企所属行业工会和人保部门之间建立行业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以保障协商谈判的效率与公平。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造了协商主体的效用函数;通过模拟赋值,对三种联盟结构下的工资协商主体的整体效用进行计算,进而得出央企效益类型以及议定工资增长率的高低决定协商主体策略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通过对速度经济的现实出发引出敏捷企业,进而对敏捷企业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敏捷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再次,总结了敏捷企业组织运行特点;最后,提出了敏捷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型、内部运行模式和外部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最近人力资源部牵头制定了“工资条例”,国务院将择时公布实施。主要内容是: 一、主旨意义。一是条例将用来规范分配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促进建立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二是条例将把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由于我国企业所有制的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需要逐步推进。根据条例,五年内,工资集体协商将覆盖所有企业,目前将会建立区域性的、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由地域性的、行业性的工会和商会进行协商,确定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康美琴  钟旭 《特区经济》2014,(7):217-220
专利技术是指有效期内的专利所保护的技术。当今专利技术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企业对技术的研发离不开对先前或已有专利技术的利用,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奠基。本文概括企业获取专利技术的路径种类,包括专利技术交易和专利免费开放,并根据专利技术权属转移与否,对专利技术交易类型予以具体划分。接着本文比较各路径所能获取专利技术类型和交易成本,并总结、比较各路径之间潜在的技术、市场和法律风险。通过上述的探讨,笔者希望能为企业在获取专利技术的路径的问题上提供理论参考,助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李武江 《特区经济》2007,(5):277-279
本文以巴泽尔的产权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最佳产权清晰度”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分析“最佳产权清晰度”的理论框架。当人们为一项交易签订并履行契约时,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总和最小的“产权清晰度”为“最佳产权清晰度”。外生交易费用取决于产权清晰度、交易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度量、测算和控制交易对象的各种属性技术要求度;内生交易费用取决于产权清晰度、交易频率和潜在可谈判数目。根据理论框架,文章分析了“最佳产权清晰度”的决定及变动,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rnal market transaction and the external market transaction have quit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cost of internal market transaction is decided by the inspection cost within a firm, while the inspection cost is mainly decided by the rationality of procedures assessing simple labor in a firm and the fairness in fixing every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的市场模式与参与方动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地流转可划分为三种市场模式,主要有四个参与主体,并呈现规模扩大、趋势加快,转包和出租为主要形式,流转市场初步建立等特点。分析四个参与主体的行为特征表明,地方政府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经济以提高税收;村集体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以获取经济利益;需求方之一的用地企业积极参与流转,种粮大户流转意愿强;绝大部分农户有流转意愿,大部分有流转行为。要规范农地流转,确立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相似文献   

15.
科斯定理的核心要素是产权和交易费用。产权表面上是对财产的各种权利的界定,实质上则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交易费用也是发生在市场参与者之间,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互动中产生的。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经济领域也是道德规范约束的范围。经济与伦理的这种内在的联系成为对科斯定理进行伦理反思的可能性所在。通过对科斯定理进行伦理学的反思,文章认为科斯定理首先将人性假设简单化了;其次它误解了公正的真正内涵,在实践上忽视了公正问题;最后它忽视了社会资本在降低交易费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易成本的概念,分析了水权市场交易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交易成本对水权市场的影响,并得出交易成本的存在实际上提高了水权交易价格,减少了交易双方的净福利,从而影响到水权市场活跃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农户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因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强化,而成为抑制农地流转的重要根源。农地流转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要素市场,而是包含了地缘、亲缘、人情关系在内的特殊市场,有其特殊的市场逻辑。推进农地的流转及其规模化经营,需要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进行相应交易装置的选择与匹配。基于“产权强度一禀赋效应一交易装置”的分析线索,本文拓展了科斯定理。文章进一步对四川省崇州市的“农业共营制”进行了案例剖析。作者认为,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管住用途”为主线的制度内核,将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 《特区经济》2011,(2):282-283
针对目前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存在的市场稀薄、卖方交易期望低等现实问题,本文从企业行为的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主体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动因、交易前后的成本之差以及影响成本节约因素——交易价格,企业之间的边际成本差额以及交易费用等,并以此作为分析工具考察我国排污权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考察企业组织的敏捷性与交易成本的相互关系入手,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IT)对提高企业组织敏捷性的作用机理。指出IT正是通过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交易成本、缩短流程时间、提高人的认识理性、扼制机会主义、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决策方式  相似文献   

20.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2,(10):18-77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