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性质的财产所有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公平运作规律是产权体制建设的基本问题。公有制属于共享式产权体制,其初始产权界定不够明晰的原因是主体重叠定义太多,不是普适性占有方式。应当按照明晰化而不是模糊化的方向,设计产权体制。排他性或共享性质财产方式应当按照资源的稀缺或非稀缺性质来配置。自然资源属于非劳动产品,同样有价值所有权的问题。国家应当明确非劳动资源的合法占有权利,允许通过产权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自主劳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的根本保证。自主劳动的异化是当前国有企业和公共社会机构缺乏活力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自主劳动异化的种种表现 ,并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自主劳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的根本保证。自主劳动的异化是当前国有企业和公共社会机构缺乏活力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自主劳动异化的种种表现,并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劳动制度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劳动冲突进行分析,提出了要依靠劳工组织、依靠法律等七项对策来解决劳动冲突,从而使劳动关系得以缓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求改革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而且也迫切需要更新财政理论。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是提高社会主义公共福利水平的基本途径;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总体运行机制,程恩富教授从经济活动的“自然形态”出发,以“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两组范畴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市场-国家”双重调节建立“有计划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市场-国家”双重调节思想否定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可以为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实现“空间协调”和“精准调节”等提供理论指导、运作机制和可行路径。“市场-国家”双重调节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调节方式,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扩大内需,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加速推进“循环转进”,进而助力新发展阶段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争议增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存在着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容易造成仲裁资源与司法资源的双重浪费、体现不出仲裁自愿原则等诸多弊端。因此,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重构,实行裁审分离制度,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作为我国城市集体经济的唯一一部行政法规,已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新时期,劳动通过互助合作走共同就业、共同致富的道路,符合“三个代表”思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产品经济成功地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法制建设如何适应这个转变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背景和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价值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了根本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市场经济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劳动关系,毫无疑问会对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商品经济或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是一种既能适应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要求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合同工制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合作工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是合同工制和合作工制相结合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阐述了入世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一致性,论述了加入WTO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宣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在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起来。那么内地山区应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呢?我认为内地山区市场经济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发展中,我国劳动经济学主要是结合前苏联的理论系统,以此明确计划经济阶段的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与计划经济系的科学性。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不断明确,如何依据市场机制达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已经成为这一学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的道德基础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在劳动关系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劳动关系道德基础的一个重要来源。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应该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而非“己所欲 ,施于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指出:“九五”期间奋斗目标之一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因此,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解决思想、更新观念,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施并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顺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经济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无论是企业的经营产品和经营范围,还是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内部管理等都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尤其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意识的强化更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只有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就湘潭市粮机厂而言,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从原材料的平价计划供应到产品的平价计划销售,以及职工干部的工资福利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处在不同的收入分配层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的基本形式。它是与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相联系、相统一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按劳分配的结果具有"渗透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这一目标相适应,劳动工作要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推进劳动领域各项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最终实现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目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竞争公平、服务完善、运行有序、调控有力的现代劳动力市场。竞争公平,要求打破企业所有制和职工身份界限,以及城乡隔离、条块分割的格局,按劳动力供求的客观要求,企业和劳动者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进行双向选择,并以市场主体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