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依性研究——基于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8,3(2):277-295
There are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reasons why cit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Such spatial interdependence has been largely
ignored by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with only a couple of recent papers accounting for such issues in their estimation. This
paper takes spatial dependence panel data models in specifying and testing to analyze three metropolitan growth behaviors
in China. We find that controlling for fixed-effects allows us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 of spatial dependence from that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that of omitted variables. The estimated relationships of traditional determinants of urbanization
are robust to inclusion of terms to capture spatial interdependence, even though such interdependence is estimated to be significant.
Additionally, the three metropolitan areas might be said to represent three distinct stages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创新能力累积效应和FDI时滞性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和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珠三角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长三角都市圈和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不是很显著;FDI对中国不同都市圈的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金融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金融机构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与资本供应不匹配,金融市场创新与资金供应匹配程度较弱,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效应较弱;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对技术进步作用较为显著,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效应最为明显;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均尚未有效刺激与改善居民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空间视角实现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双赢,是建设“美国中国”的重要推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STIRPAT模型,从区域层面构建碳排放驱动因素扩展STIRPAT模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区间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驱动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碳排放,除能源价格外,其他影响因素均表现出显著性。因此,实现碳减排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和外溢性,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技术创新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适度提高能源价格,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的甄别。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研究FDI对东部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东部各个省市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8-2005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FDI对我国东部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东部地区工资水平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析城市体系理论研究的意义,城市体系相关理论发展过程以及其研究核心转变进行综合性回顾。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是中国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最为迅速的区域。金融发展对该区域的技术进步起着什么作用呢?以中国东部各省1979—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演化历程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并且从经典面板数据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出发,指出了这种交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在理论与应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R&D经费、R&D人员投入等要素作为变量构建知识生产函数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以1986-2007年有关数据对我国R&D活动中的知识生产与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R&D活动中的R&D人员知识生产效率较低,知识生产活动中存在正的溢出效应。提出加大R&D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调整R&D人员结构、提高R&D经费投入强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一个由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劳动力就业函数,从理论层面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等因素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基于中国2004_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城镇化、老年抚养比等指标,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综合比较来看:现阶段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技术进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具有不确定性。其他控制变量如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劳动力就业,而老年抚养比、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却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策含义为: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理清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以及不同性别可能存在的有差异的劳动力就业效应,主张通过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劳动力更加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SVBI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经济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中国省市经济的收敛性.结果表明,在1994-2004年期间,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收敛现象;以1998-1999年为界的分两时段考察进一步发现,前一时段的收敛速度远快于后一时段的收敛速度;对控制变量的分析表明,教育、就业水平和非国有率有效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则对地区经济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14.
除了改变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外,移民网络同时也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产生"移民偏好转移"等作用.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促进效应比以前学者得到的结果要小;并且,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既有促进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绿色建筑面积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异指数、自然断裂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绿色建筑面积的时空演化,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建筑面积空间分布格局的驱动机制。结论如下:(1)绿色建筑面积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2)我国绿色建筑面积的演化以路径依赖型为主,处于低水平区和中低水平区的省域数量较多;(3)绿色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低低聚集状态为主,形成以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苏为核心,向相邻省域扩散的高值热点区域,低值冷点区域则呈向西北扩散趋势;(4)绿色建筑面积空间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核心驱动、人口直接驱动、政策外部驱动、自然基础驱动和市场内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西安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其农业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利用区位商法,对西安都市圈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西安都市圈各区县的优势产业。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态势,对西安市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圈三带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房地产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利用东部地区10个省市1996~2009年的数据,就房地产投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通过其投资效应和极强的产业波及效应推动了东部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效应并不显著,弱于同期的人力资本形成、物质资本投资和外贸发展的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存贵 《生态经济(学术版)》2021,(3)
基于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相应的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类型,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类型;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本地效应;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发生在城镇化水平达到86.16%处;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随着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先增强后减弱。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经济适用房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文章利用省级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各省经济适用房住户特征和房价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性的研究。结论显示,经济适用房房价变动存在显著的外溢性,城市居民经济适用房购买力下降的事实并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经济适用房房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部分省市经济适用房住户特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