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赋权、平等、共享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二元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创新农村基本制度,平等共享发展成果;坚持科学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建设。总结新农村建设三年来的成功经验,这就是:必须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须全面创新农村经营制度,让农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0,(4):12-14
加快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建设卫星城市,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因再次聚焦农村改革而备受瞩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一论断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释放出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妨碍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中,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影响城乡平等发展的最重要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的土地权利体系;城乡土地拥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土地管制缺陷造成城乡不平等发展。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农地转用一律实行征地,城乡一体化形成土地国有化;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市场通道基本关闭,农村发展空间压缩;宅基地法律规定滞后于现实,既不利于农民实现宅基地财产权,也不利于土地管理;农民土地权利受损,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城乡分配不合理程度加剧。改革二元土地制度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权利不平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制度;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自步入21世纪以来,作为国内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对城乡二元体制予以了相关改革,其主要以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突破口,成效显著。文章分析了以前成都试验区若干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并对以前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予以了总结:要想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要想进一步改善城市化的质量,就必须破除城市和农村二元体制结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戴国华 《宁波经济》2010,(2):7-9,37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本文以宁波城乡统筹探索实践为蓝本,提出以推进农村城镇化转型为龙头导向,以实施村落社区化建设为现实要求,以落实土地市场化流转、金融组合化支撑、农民市民化转换为关键环节,以统筹制度化运作为根本保障,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阶段,其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形成一种相互依托、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形势下,通过城乡统筹发展与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有效科学地配置城乡资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署。这一重要决策,对于推进改革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对于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至今对工业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三农”影响甚大,其危害在牺牲农民利益,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固化和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要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放在战略位置,实行支持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加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全国大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加快推进工业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必然选择,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德州市以经济开发区建设为载体,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战略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模式为支撑,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  相似文献   

11.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廊坊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5.4%,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65:1,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小城市、大农村”是廊坊的基本市情。破解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廊坊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廊坊立足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从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夏红民 《发展》2010,(7):5-8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就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举措,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使得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退维谷。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其中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停留在保障家人温存的水平上。参保方式不同,社会资金不同,所接受教育、文化水平不同等几个方面构成了农村和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是为了消除这些不同,缩小城乡差距。但我国农村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善,改革完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实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城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质是破除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其中,既有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的发展内容,又有体制变革的内容。改革前,我国不仅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发展落后,82%的人口就业、生活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19%的人就业、生活在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是两者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存在着与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相配套,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是要实现“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这一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从制度设计、政策制定上保证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步伐.进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是在快速推进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存在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农村居民为中国特色城市化所付出的代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农村留守人口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厉以宁教授认为,土地确权将是当前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始,将是打破二元结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长期实行的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正常流动,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要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着手,逐步建立城乡标准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跨人新阶段,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规律,适时推出一系列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