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2000年国家实行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分配制度,同时取消了大学生国家计划分配,目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经形成。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同样是大学生,有的就业顺利,有的却异常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外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产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兴旺发达的重任.因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确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发展的教育目标,积极地探索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利于创新性人才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任何单位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能力,而人才培养的摇篮是高校,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是否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科教育又是高苎警育的主体和基础,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生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就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实施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视学生质疑三方面入手探讨课堂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沙龙式的教学方法及进行团队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进步对大学生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机器人技术因其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特点,而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机器人创新教育普及面还不够广,因此探索如何利用机器人教学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进步对大学生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机器人技术因其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特点,而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机器人创新教育普及面还不够广,因此探索如何利用机器人教学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不同的社会形态,对人才的要求也不相同,人才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是由各社会形态中经济与知识的关系所决定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以经验为主,工业经济时代则是以专业技术为主,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呢?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需要,是弘扬创新本性的需要,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之年,中国经济出现新的增长模式和发展趋势。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是作为青年中的先进群体,理应成为创业主力军。本文试从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创业实践服务体系建构等方面入手,形成大学生"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勇于成为创新型经济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高校应着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环节的整合与优化,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发展能力,是今后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基于全面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必要性及培养创新能力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比重等途径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适应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长足的发展是每一位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着培养面向现代行业一线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多样化、层次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出“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科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本文试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现状和培养途径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