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4~ 2011年我国行业的面板数据,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算中国八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GMM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传导的国际研发存量和我国的研发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这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便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各相关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传导的国外逆向技术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国内研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行业的面板数据,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算中国八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GMM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传导的国际研发存量和我国的研发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这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便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各相关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传导的国外逆向技术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国内研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也会受到其他国家研发行为的影响,即通过投资或贸易等渠道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的视角,从技术溢出的实现条件、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以及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途径等角度全面梳理和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在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示范效应、链接效应、竞争效应、人员培训效应等途径产生技术溢出;进口贸易活动会通过进口中间品、干中学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技术指导和学习等途径产生技术溢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 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 利用中国 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地区创新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相关性 ,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滚雪球”效应;(2)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金融集聚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非线性;(3)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进行非线性检验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双门槛效应。 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经过两个正向促进体制后, 转为较强的负向抑制体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所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四种途径是模仿、前后向联系、人力资本流动及竞争。本文从投资国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并且在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针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在中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在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有近2/3左右流入制造业的情况下,FDI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行业层面出发,采用"相对差距型"指标将制造业行业按相对技术差距分成3组,通过构建模型检验了技术差距组间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内外资企业相对能力差距较小或中等时,溢出效应才较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9~2020年254个企业OFDI及所处城市空气污染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OFDI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显著为负,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改善地区空气质量;(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OFDI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方式改善空气质量存在最优区间;(3)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环境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东道国而言,对高度开放且环境规制程度良好的东道国进行投资能有效降低母国的空气污染水平;就母国而言,处于严重空气污染地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使空气质量得到更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对于OFDI的技术创新逆向溢出以及母国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重要关联,目前我国OFDI存在回馈母国技术提升的人力资本水平累积、技术水平趋近的双门槛及跨越难题。在与技术势差交叉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本对母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形成了与研发创新间的替代;母国各区域与东道国的技术势差越小,人力资本逆向溢出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两者差距的动态趋近,推动了人力资本因素对于母国技术创新逆向溢出贡献的增进。尽快缩减我国与东道国间人力资本投资累积以及技术势差水平,有助于提升母国人力资本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获得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对于中国而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真的存在呢?通过选取1994—2005年的数据,本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不具有明显的正溢出效应,并且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各个区域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防范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本文在考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加入技术风险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与评估。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风险;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期间,20个样本国家中,低风险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等风险国家有4个,其中只有1个是发展中国家;高风险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2008年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在不断改善,但很多发达国家的风险却逐渐上升。因此,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东道国的风险变化特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1.
科技     
《IT经理世界》2010,(7):16-16
世界首艘商用太空船试飞 英国维珍集团斥巨资打造的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太空船二号”于近日在美国加州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为2012年的着航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科技     
《IT经理世界》2010,(6):16-16
微软Courier对决苹果iPad 苹果的iPad尚未上市,它的竞争对手就要来了:微软正在设计一款同样具有颠覆意义的产品,将直接跟iPad对决,那就是Courier。  相似文献   

13.
科技     
《IT经理世界》2010,(5):15-15
微软新概念V型鼠标曝光;谷歌将推即时翻译手机;Bloom Box,能源新突破?;英开发出“糖做的塑料”能自然降解;新型家庭安全系统,屋主外出可随时监测  相似文献   

14.
技术差距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解释近1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转移战略变化的原因。本文沿着Jian-YeWang和Blomstr觟m(1992)模型的思路,拓展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决定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的水平和速度理论分析。结论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程度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相关,而技术外溢的程度、东道国接受技术转移的能力熏以及运用技术资源的相对成本都会对技术差距形成一定的影响。并用中国的实际案例和有关数据直接或间接验证了这一结论,最后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矿田无法布置综采面的且是中厚煤层的边角煤,使用掘进机采煤,由巷柱式开采扩展到长壁鱼鳞后退式采煤的新工艺,是由掘进机和连续运输系统来完成的。采区布置为两条运输巷(顺槽)平行掘进,到工作面走向长度后,在两巷中部对开和各分左右两翼反向开采,既安全又提高了回采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石油工业技术和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了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是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目标是创新技术标准,提出了推动有效采用标准战略、参与标准制定战略的中国石油工业技术标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届展会技术交流的主题为"技术提升产业,合作创造未来",旨在加强参展商与专业用户的现场互动,交流一系列前瞻性,权威性的现代纺机技术理论,给大家带来新视角、新思路,提升设备进口的准确性,先进性和高科技含量,同时提高进口设备的利用率.CITME多年的经验表明,参加技术交流活动有助于加强海内外纺机先进技术与应用,对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墨平衡是保证印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印刷生产中,研究和掌握水墨平衡的目的是获得忠实再现原稿的高品质的印品;在胶印机的设计、生产中,研究和掌握水墨平衡的目的则是设计和生产易于调节和掌握的供水供墨机构。 一、水墨平衡的含义 在《印刷油墨转移原理》一书中冯瑞乾教授曾对水墨平衡  相似文献   

19.
20.
It is apparent from previous research tha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very limited or narrow perceptions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and such views may affect adversely their ability and confidence to teach the key learning area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herefore, it is the task of technology teacher educators to provide experiences that will broaden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using an interpre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preservice primary teachers' prior perceptions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and changes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as a result of their engagement in independent technology projects. Students enrolled in a one-year postgraduat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wer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and th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the use of survey instruments, interviews, field notes and students' reflective journa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dependent projects broadened and deepened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technology as a proce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pproach for the design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rses for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