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球财经》2008,(12):22-22
继重开位于中印边境的道拉伯格玉尔地空军基地和富克彻基地之后,印度又把目光投向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的纳亚玛空军基地。有分析指出,该基地投入使用后将使印度军事存在进一步靠近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威慑中国意图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虽然毗邻,但是其贸易方式仍然是以海运为主,通过我国西南边境省份的陆运贸易较少。然而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中印陆运贸易即将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印陆运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两国贸易通道的西南地区,在中印贸易的发展中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3.
程宇航 《老区建设》2010,(23):56-58
印度,我们中国的南部邻邦,是南亚次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有29 8万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亚洲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七位。人口11.66亿(2009年),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全国有28个邦和7个中央辖区。  相似文献   

4.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1-51
近年来,中国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3月,双方完成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联合研究,该规划也成为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也是中印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发表的《联合宣言》规划了两国今后各个领域发展合作的蓝图。  相似文献   

5.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日益成为时髦的“显学”。本文从规模特征、行业结构、区位选择及绩效状况四个角度对中印海外投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印海外投资符合发展中国家海外投资的一般规律,但中印海外投资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两国利用对外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要素有效配置的能力尚待加强;中国目前几乎在海外投资的所有方面都超过印度,但印度在某些关键方面优于中国,不排除在将来赶超中国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今年二月,我们对印度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同印度有关机构商议共同举办《中印经济论 坛》事宜,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印度进行实地考察,获得感性认识,搜集研究资料,为研究中印经济合作问题进行 必要的积累。我们正是在中印关系趋于融洽,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准备访问中国,中印双边关系面临新一轮突破之际访问印度 的。在与印度各界进行接触与交流中,我们深切感受他们对中国以及双边经贸合作的强烈兴趣,感受到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源 远流长的情谊。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科学水平和产品市场等均有相似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文章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印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中印两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印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呈不断上涨趋势.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印度已成为向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文章基于中国与印度之间近几年贸易摩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中印贸易摩擦呈现出的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印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两年中印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03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速度甚至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印同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印度和中国两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印贸易发展业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10.
梁辉 《中亚信息》2009,(9):27-28
旋转地球仪,环视中国版图周边,明眼人即会发现,中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不容乐观。突然而至的缅甸战事,犹如在中国西南国门点着了一把火,猛地惊醒了国人:西北阿富汗战争、东北朝核危机、中印边境吃紧……来自陆上边境的压力似乎从未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印度相邻.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做亚东口岸全方位开放的准备工作,有关专家也在分析论证中印扩大经贸合作的潜在互补性.根据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双方居民福利的原则,西藏与印度不仅具备设应边境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与经济条件,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环境趋势,也使双方同时具备了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印度,明确提出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探索互联互通新方式,将我国与印度、缅甸和孟加拉的经贸合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要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就需要具体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据《中国经济周刊》独家获悉,目前,关于"设立保山—中印缅孟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下称"示范区")的课题已经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完成并上报中央。设立示范区对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意义何在?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是什么?该课题组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详解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3.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理论界越来越热衷于比较中印两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在硬件制造、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总量上强于印度,但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竞争力方面不及印度.深入分析两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出中印信息产业的发展蕴涵着技术创新不足、过于依赖海外市场、软硬件不"匹配"的巨大挑战,为中印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一亚洲的新机会”。中印经贸关系是博鳌论坛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的大国。近年来中印双边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但在博鳌论坛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指出,中印两国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双边投资与贸易。  相似文献   

15.
海湾国家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目标市场,但近年来印度产品对中国形成了有力竞争。文章基于2006-2016年双边贸易数据,采用竞争力指标对中印两国在海湾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印与海湾国家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印度具有竞争力,但印度在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较显著竞争优势,印度制成品竞争力处于追赶过程,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力,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中印就业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印度均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问题,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与就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印在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采取促进就业的措施有所不同.本文比较研究中印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以及促进就业措施的异同,提出了中国与印度可供选择的相互借鉴的扩大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漾 《开放潮》2003,(7):43-43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2003年6月22日晚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对中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问中国。 1962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军事冲突,两国关系陷入低潮。1979年2月,时任印度外交部长的瓦杰帕伊在背负国内舆论压力的情况下访华,双方关系解冻,中印正常外交关系得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印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三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一般均衡模型和中印两国可比较的宏观数据,试图解释1978以来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反超印度并持续领先的原因。通过模型校准和增长核算,本文发现中印两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差异,特别是中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印度,是导致印度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之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增长核算也表明,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比第二产业更快,恶化了与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差距。如果印度试图缩小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则应借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同时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率,比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会更有效果。而如果中国试图继续保持在生产率方面对印度的领先优势,可能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近日,印度媒体对中国入侵的炒作在持续多日后达到新的高潮。当天,印度媒体从靠近缅甸的中印东段边界说到西边中国靠近印巴争夺的克什米尔地区交界的喀喇昆仑山口地区,  相似文献   

20.
白旻 《亚太经济》2008,(1):104-108
中印两国经济的崛起,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则向着"世界办公室"的目标迈进。这两种发展模式虽成就了中印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辉煌,但也都存在着能否持续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发展模式,在没有就业增长的支撑下,也难以为继。目前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所遇到的难题,其根源在于超大型的国家规模。中印崛起呼唤发展中大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中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全球性和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