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方式,集合票据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集合票据融资总量、融资成本、信用评级及其增进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集合票据在我国经历了初期的辉煌发展后,近两年发展受阻。其根源在于配套措施不完善、政府干预较多、市场化程度不高、信用增进方式单一以及集群融资优势未能发挥等,对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集合票据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及信贷支持却明显弱化,中小企业一直不能获得充分的金融支持,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我国江浙和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却以集群化形式飞速发展,他们是如何成功解决或缓解这一制约中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制约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央行近日接连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让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雪上加霜,银行信贷规模的相对缩减增加了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之下,集合票据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并且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费童瑶  姚芬 《时代金融》2012,(32):105-106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而能否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已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集群式融资的前提下,探讨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最后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使其内部的中小企业具有相对于集群外单个游离状态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集群内部企业与单个游离状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比分析,总结集群企业融资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2009年,由人民银行主导,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011年又开始试点"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具有准入相对容易、融资便利、成本低廉的优点。本文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在县域大力推广和发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票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制度创新与突破:寿光案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一种由承销商组织牵头,由一定数量的企业以统一申请、统一冠名方式向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公开发行的"捆绑式"集合融资债券.这一独特的融资方式,实现了中小企业融资由贷款向债券、由一地向全国、由分散个体向集群捆绑、由资产抵押向信用增进的突破,并在融资规模、期限、成本和激励等方面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信贷融资的综合效应,对改进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商业汇票为载体的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方式。也是有效解决中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积极效应,并指出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票据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随着国内的金融改制和国外投资行业的进入,整个融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自身弱点、融资市场的信用歧视、贷款期限结构歧视等原因,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将就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做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与市场》2014,(8):56-57
2009年,我国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根据对河北唐山、沧州、邯郸、保定、廊坊、张家口,山西临汾、长治,内蒙古鄂尔多斯、赤峰、包头市(以下简称“11市”)的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叶进 《浙江金融》2020,(1):40-47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一直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诸如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财务状况不够透明、缺少可抵押的财产等内因,又有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完善、民间金融监管和法律保护缺失、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不够协调、营商环境不够友好等外因。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监管部门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考核激励,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支持;需要商业银行提高定位、加大创新、改进服务;需要中小企业加强自律、规范经营、练好内功、增强实力。  相似文献   

12.
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巨额存贷差的介绍,从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入手,研究物流银行在解决双重矛盾中的作用.根据逻辑论证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实践作了理论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提高银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成功开展物流银行业务对银行和物流公司的业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社会资本在企业集群中的作用机理,发现采用共同利益的贷款合同,社会资本能够优化集群组织构建的有效性,并在集群贷款过程中对提升集群组织的还贷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构建、集群融资的贷款合同条款、监管执行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为提高集群组织有效性、促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公共产品的“收益外在性”特点 ,故政府对其融资的干预和扶持是必然的选择。本文分析了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应采取的政策 ,例如提供信用担保、放松利率管制等 ;并介绍了发达国家政府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经验 ,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无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典型,美国市场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自由企业经营为主体,而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更加促进了美国自由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美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美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程与现状,认为中小企业对美国经济作出巨大贡献,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美国政府通过设立政府机构、投资机构以及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等间接手段,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集合政府与市场的力量,较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却面临许多障碍,其中一个突出的难题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与传统贷款方式相比,作为一种创新团体贷款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中小企业团体贷款作用机制以及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应用的可行性等进行研究和探讨后发现,团体贷款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华侨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等辅助性金融机构,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还存在着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相关制度缺位等不足之处。可借鉴台湾地区辅助性金融机构的经验,由国家财政和金融机构捐资,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设立全国性的专项担保基金,分别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证。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以及佛山市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指出佛山市产业集群存在组织体系的不完整性,这种缺陷制约了产业集群的融资功能。通过对照国内外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典型方案,文章提出佛山市中小企业融资创新除了解决技术层面的难题外,尚需在完善产业集群的组织体系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在央行货币政策趋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小企业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倒闭潮,其生存状况甚至比金融危机的时候还要艰难。针对该情况,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与商业银行、中介机构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与民间资本这四重信息不对称关系,借助海英纳模型,得出解决信息不对称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但其因发行主体复杂、集合企业筛选不规范、担保难等问题,暂时未能广泛推行。本文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集合债券融资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担保行业结构调整、降低准入门槛和优化发债企业的组合设计等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